人們好像總以為建筑師就像藝術家一樣,而且很愚蠢,要靠工程師那種聰明的家伙來幫他實現設計,事實并不如此。
——世界頂級建筑師扎哈·哈迪德把建筑師和工程師的關系比作頭腦和身體一樣密不可分,他們從設計之初就開始合作,一個好的建筑師對建筑有著非常理性的判斷,絕不是天馬行空地胡亂想象。
如果你盡力去培養一種積極情緒,到一天結束的時候,你可能會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大家總在提倡“微笑面對生活”,然而美國心理學家布倫特·斯科特通過研究告訴我們:那些需要整天“微笑服務”的工作人員心情通常很差,且工作積極性不高。看來為笑而笑并不是好辦法,我們要表里如一,用樂觀的態度去迎接生活。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經科學證明”的事實,而只有概率的程度。科學的根基是向“懷疑”保持開放,質疑一切,尤其是自己的前提。
——法國物理學家卡洛·羅威利特別強調,不確定性才是知識最初的源頭,我們應該抱著懷疑的精神去審視一切。
大環境改變不了,你就努力去改變小環境。小環境還是改變不了,你就先去適應它,等待改變它的機會。
——著名企業家、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柳傳志告誡我們,生活中有時候也會需要妥協,但妥協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實現目的的一個手段。
到大學,就是來蒸桑拿的。
——當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被學生問及“我們到大學里來干什么”時,給出了只有一個字的簡潔答案:熏。易中天認為到大學就是來接受熏陶、感受氣場的,不必把專業看得過重,很多學科可以自學,比如他雖然學的是中文專業,但現在講的卻是哲學和史學。
我不可復制,但你們必然超越!
——西南政法大學施鵬鵬教授這樣勉勵自己的學生,這位品學兼優的80后大男孩是目前國內“最年輕的教授”,但他堅信90后將比他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