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天地廣闊,素材豐富,是攝影記者施展才華的大舞臺。要拍攝農村,反映農民的生產生活、精神風貌,就必須深入到農民中間,做農民的知心朋友。攝影記者有與農民同甘共苦的精神,甚至能親手操作幾樣農活兒,才更容易拉近與農民的距離,聽到他們的心里話,才更容易捕捉到生動瞬間,反映出農民的喜怒哀樂。
本人自幼在農村長大,父親是鄉村教師,高中畢業后在知青集體戶做了兩年半農民。這些經歷使我對農村、農民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藍天白云下的田野,淳樸善良的農民朋友,總讓我有創作的沖動。走進田野,就有一種如魚得水的自在。1993年調入基層黨報做攝影記者后,我就把采訪的重點放到農村,節假日也多在農村度過。
要拍好農村、農民,我的體會是要做到五勤:腦勤、腿勤、眼勤、手勤、嘴勤。雖然其他方面攝影也要做到這五勤,但農村攝影尤其要做到。
腦勤,就是要勤思考,研究新政策、了解新現象,結合農村發展史,季節特點、民俗文化、農業特色等,在農村攝影中堅持獨立思考,才能在題材選擇、拍攝立意、表現手法上新意頻出,得到讓人眼前一亮的照片:或新鮮有趣,或感人至深,或引發思考,甚至成為對重要歷史節點的記錄。比如齊觀山的反映土地改革的a《斗地主》,許志剛的反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民參與民主政治的《神圣的權利》等攝影作品,都見證了一個時代。
腿勤。農村地域遼闊,農民耕作分散,一些地方連路都沒有,需要步行甚至爬山才能到達。如果只靠坐車,拍攝就如同隔靴撓癢。山區農村以種糧為主,農民把養牛作為一項致富的副業。為了把養牛人的風貌表現出來,我就到遠離市區的深山里和一戶養牛人交朋友,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每周都抽出一天來跟他們一起上山放牛,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牛在山上吃草是邊走邊吃,腳步不停,我端著相機跑前跑后地跟隨。雖然走得慢,但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人也快累散架了。終于拍到了晴天、大霧、雨天等我想要的放牛場面。
腿勤的另一個意義也在于,對重要題材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人家和場景,需要一次次地去進行探訪、拍攝,或者彌補畫面上的缺憾,或者把圖片故事拍得更加完整、深入。我曾經連續三年去拍同一塊稻田,就為了拍出金秋大地的圖案式效果,還好拍到了;第四年再去時,那片稻田由于修公路而被占用,那個場景永遠地消失了,我不可能再拍到那片稻田和稻農的故事……
眼勤,就是要勤觀察,隨時準備捕捉畫面。在農村拍攝,攝影師應該有一雙鷹一樣的眼睛,盯好了獵物,按下快門就要快、準、穩,有機會再繼續研究用光、構圖。看到精彩場景非常重要,而且看到就不能猶豫不決,應立即拍下一張,以免場景稍縱即逝。《田園牧歌》就是我在一次戶外登山活動中無意中看到的一個場景,我確定好角度、按下快門,隨即牧牛人發現我在拍照,就改變了姿勢,這一悠閑自得的畫面隨之消失。
眼勤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勤看大師的作品。腦袋里有若干經典照片是必須的,如陳寶生的《農家樂》、沈延太的《翻身農奴》、陳勃的《雨越大干勁越大》、任國恩的《田園春曲》等等。攝影之外,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劉震云的《一句頂一萬句》之類的小說中的世界,也是真誠關注農村的攝影者能夠汲取營養的地方。
手勤。相機一定要隨身攜帶,即使不背攝影包,也要隨身常備一臺小相機,觀察到生動有趣的場景就馬上拍下來,有的本身就是一幅作品,有的可以作為資料以備將來不時之需,或者作為研究總結拍攝經驗、錘煉攝影語言的參考資料。
手勤還有一個要求是勤動筆,盡管數碼相機已經能把拍攝時間甚至拍攝經緯度等信息嵌入數字文件,我們仍然要把拍攝的地點人物事件、甚至自己的感悟都隨時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記憶力。
嘴勤,就是勤溝通、勤打聽。一次春節過后,我到海拔1200多米的山區采訪,完成任務后,我順口打聽農民的生活情況,問最近村里有什么新鮮事。農民說,明天有一家結婚的。我很納悶:這大雪封山的,沒有公路,怎么接新娘啊?農民告訴我是用牛爬犁。我一聽樂了,用牛爬犁接新娘,大多數人沒見過。于是我住下來,第二天拍到了組照《深山婚禮》。
在農村拍攝,器材方面我的經驗首先是沒必要背很多器材。我使用尼康D300單鏡頭數碼相機,只用一只鏡頭:尼克爾17~55毫米鏡頭。實踐中,我從來沒有因為器材不足而耽誤了拍攝。相反,因為從不考慮換鏡頭,我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拍攝上,心無旁鶩。
另外農村環境復雜,戶外風沙大,UV鏡是十分必要的,既可濾掉紫外線又可保護鏡頭。我的UV鏡一直擰在鏡頭前面。多年來,工作中我磕碎過幾片UV鏡,而鏡頭從未受損。
偏振鏡(PL鏡)對表現藍天白云、提高田野的色彩飽和度非常有效,建議常備。因為PL鏡阻光,需降低快門速度(或開大光圈),用完后應及時擰下,以免影響下一步的拍攝效果。
農民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時為搶農時起早貪黑風雨不誤,要把這些瞬息萬變的場面和人物表情準確抓拍下來,除了要有扎實的攝影基本功外,還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笨辦法,以不變應萬變。我通常把相機設定為自動聚焦;晴天感光度ISO 200,光線暗時再調高;光圈優先,放在f/5.6的位置。這樣一旦出現突發情況,拎起相機立即就可拍照。平時也要經常檢查相機,確保各項參數設置在自己習慣的位置上,并且保持電池電量充足。
服裝方面,我建議在農村拍攝不要穿得過于華麗新潮,一來免得人為擴大與農民朋友的心理距離,二來樸素寬松的服裝也更便于在農村拍攝走動。一雙皮鞋可能下鄉采訪一次過后就面目全非,所以在農村拍攝應穿著可抵御泥水、適宜走山路的戶外登山鞋。尤其是走在沒有路的地方,專業戶外鞋會讓人感覺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