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2款改變攝影規則的器材
過去一年里發布的幾百種相機、鏡頭和攝影配件中,有那么一些正在改變這個領域的規則。本期《美國攝影》的“編輯之選”欄目就歷數了這樣12款2010年發布的器材。
在公布12款器材名單前,先來看看入選標準:它們可以,或有潛力改變攝影師的工作方式。為了對所有2010發布的產品有個公平的交代,評選過程是艱苦的。最后選出的器材都挑戰了我們慣有的思維,幫我們超越自己慣有的類別概念。
入選的這12款器材里面,有一些獲得了顯而易見的突破,如富士的FinePix W3,一款融合了3D圖像技術的傻瓜相機;如索尼A55,融合了單反相機和電子取景器的新類型相機;還有其他也非常成功的器材,如適馬8~16毫米變焦鏡頭——APS-C畫幅單反相機中最廣的一款鏡頭;或徠卡M9,世界上第一臺全畫幅旁軸數碼相機,將傳統與高科技融為一體。
獲獎器材中的許多都是攝影器材工業拓寬的鮮明代表。索尼的NEX系統加入了正在崛起的ILC(可更換鏡頭袖珍數碼相機)潮流,并將靜態和動態圖像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同樣,尼康D7000數碼單反相機入選是因為它是第一臺在攝像模式中支持連續對焦的單反相機,向可更換鏡頭袖珍數碼相機領域發起挑戰。
另一個獲獎理由是將消費級科技應用到高端產品中,這個特點讓賓得645D和Einstein Monolight相對于其競爭者更有價格上的競爭力,也值得我們給予特別認可。
令人驚艷當然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評選理由,如GigaPan的EPIC Pro和蘋果公司的ipad。前者為我們在拍攝空間方面的探索上帶來驚喜,而后者從計算機工業的角度為攝影師創造了更多新的溝通渠道。當然,另外的獲獎者,如佳能S95和Induro PHQ Panhead,它們在細節上完美地融入了人體工程學原理,賦予了器材更好的操控性。
樹之美
任何學理工科的學生都能告訴你,地球上的生命如果沒有樹葉置換出的新鮮空氣都無法存在。為了深入探索這一思想,《美國攝影》雜志編輯邀請若干攝影師按照這個構思拍攝各自風格的照片,其中一些樹是美國境內的瀕危樹種。受邀攝影師們都盡自己所能尋找適合拍攝的地點,并利用各種影像對自己的思想進行詮釋。
攝影師Jay Dickman拍攝的《森林城堡》記錄了一片被某個農場遺棄的古老森林。經過長時間的生長,一側的樹木已經垂到另一側的灌木叢上,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長長的走廊,金色的陽光透過棕色的樹干縫隙照射進來,在長著雜草的泥土地上透射出銅色的光影,仿佛一條時間隧道。而畫面的另一端,一個老人向鏡頭緩緩走來。
攝影師Yong Hee Kim拍攝的《城市美人》,記錄了櫻花開放的場景,采用仰拍視角,以暗部為基準曝光,從而獲得高調效果。雖然畫面中大部分面積曝光過度,但粉色的櫻花和金色的樹葉在白色的背景下似乎變得透明,樹干也呈現出白樺樹般淺亮的色彩。照片風格夢幻清新。
攝影師Bob Hower拍攝的《樹城》,記錄了一個公園樹林的場景。這張照片的特別之處在于精彩的逆光效果。以其中一棵樹作為前景,強烈的陽光穿過樹枝,發出千萬個像探照燈一樣的光束,背景中的樹葉呈透明狀,而主體則為剪影效果。畫面整體環境又告訴人們這就是隨處可見的公園一角,可謂平凡中見神奇,樹木也有自己的靈魂。
攝影師Juan A. Pons拍攝的《道路守衛者》展現的是一棵栽種在道路岔口的參天大樹。樹木茂密的樹冠和粗壯的主干告訴人們它的年齡,其中一側樹冠蓋住了整個雙向6車道的道路,好像一把綠色的大傘撐在路中央。這幅照片是在傍晚拍攝的,城市燈光剛剛亮起,天空還是藍色的,路上的車流因為慢速快門的關系形成了一道道金色或白色的光。畫面元素強烈的對比和色彩的反差是這幅照片的成功之處。
這些照片的另外一個特別之處是,所有圖說中除了標注了拍攝地點和攝影師名字外,還有一項叫作“威脅”的注釋,寫著所拍攝的樹林或樹木正面臨的環境威脅,如“城市擴張”、“高速公路建設”、“惡劣氣候”、“過度砍伐”等。這樣一組照片串聯起來,使主題探討更有深意和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