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的色彩生成
數碼相機記錄影像不但質感細膩,色彩也十分鮮艷,它比傳統膠片相機能更好地還原色彩的鮮艷度、色域空間以及真實感,后期的可塑性也更大。實際上,芯片中每個獨立像素所記錄的原始影像都是單色的,要想使影像產生的色彩真實,必須在每個像素前單獨安裝彩色濾光鏡強迫記錄某種顏色。其排列方式為綠G、紅R、綠G、藍B四個為一組,經拍攝合成后,所生成的顏色與被攝物一致,這與膠片記錄色彩的原理相似。
膠片乳劑層中,鹵化銀記錄影像的原始狀態也是單色的。生產彩色膠片時,必須將藍、綠、紅三種染料分別加入乳劑層中,生成感藍層、感綠層、感紅層,經過曝光和后期制作,產生的色彩才能與被攝物一致。
數碼攝影的色彩管理
數碼相機的色彩空間設置有sRGB和Adobe RGB兩種。sRGB是經壓縮后生成的普通色彩管理系統,它的色域表現較窄,不能在特定范圍內再現更豐富的色彩,只適用一般圖片拍攝。
Adobe RGB是美國Adobe公司為專業設計人員開發的色彩管理系統,實現了比sRGB色彩管理系統更寬闊的色域。在拍攝實踐中,由于記錄了更多的ISO色彩空間的深度,色彩的視覺效果反而不飽和,畫面顏色偏灰,必須經過后期加工才能達到拍攝者的主觀色彩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若想實現專業表現Adobe RGB色彩空間的要求,還原真實的色彩空間,還要配合使用具有Adobe RGB色彩管理系統的相關后期設備才行。比如:專業校色儀、專業級電腦和顯示器、專業輸出設備及專業耗材等等,最后統一用校色儀器將電腦與輸出設備調制成統一模式,輸出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必須結合數碼相機的RAW無損壓縮方式)。對于不熟悉圖像處理軟件者,不建議使用。
Adobe RGB、sRGB與ISO色彩空間的對比
從圖6可以看出,人眼可識別的色彩范圍很寬泛,而ISO(國際標準)色彩空間(橙色三角區)的表現是有一定范圍的。sRGB(藍色三角區)的色彩表現最窄,不能包含全部ISO色彩空間。而Adobe RGB(紅色三角區)能大大超出ISO色彩空間所表現的范圍。
結論
Adobe RGB是專業色彩表現空間,遠遠好于sRGB色彩表現空間,但是最好配合使用 RAW 存儲方式。
光與色
光是什么:從物理學角度上講“光”是電磁波,是顯示色彩,是再現物體形象的根源;從攝影角度上講“光”是攝影的靈魂,是記錄物體形象的基本條件。英國人牛頓在1666年利用三棱鏡分析出白光是由不同波長的七色光構成,成為以后科學家了解光譜,研究色彩學的理論根據。隨后,科學家又將七色光歸納成紅、綠、藍三原色,為現代色彩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成為了現代數碼攝影中色彩管理的核心。
光的混合(RGB模式)
紅、綠、藍是光的三原色(紅、黃、藍是繪畫的三原色不要混淆),將紅綠藍有機的混合,會產生你所需要的任何一種顏色。它的混合規律是:三個原色光混合成白光;兩個原色光混合成另一個原色的補色;兩個互為補色的光混合成白光,這是電腦后期校色的基礎。
1、三個原色光的混合等于白光
紅色光(R)+ 綠色光(G)+ 藍色光(B)=白光
2、兩個原色光相加等于另一個原色的補色光
紅色光+綠色光 = 黃色光
紅色光+藍色光 = 品色光
綠色光+藍色光 = 青色光
在色環上互為180°的色彩為互補色
紅色光與青色光互為補色
藍色光與黃色光互為補色
綠色光與品色光互為補色
3、兩個互為補色的光混合等于白光
紅色光+青色光 = 白光
綠色光+品色光 = 白光
藍色光+黃色光 = 白光
互為補色的兩個光相互混合,實際上仍是三原色的混合,因為補色是由兩個原色混合而成的。比如紅色光與青色光的關系,由于青色光是藍色光與綠色光的混合色,因此,紅色+青色事實上仍然是紅色+綠色+藍色。
蒙塞爾色立體
阿爾伯特·蒙塞爾(1858-1918)美國色彩學家、美術教育家。蒙塞爾的色立體,由美國光學會(OSA)于1943年重新修訂為“修正蒙賽爾色立體系”,是至今為止世界上最全面的色彩模式,并一直沿用到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完善,使這套系統更加精細詳盡而且便于管理,成為國際上最通用的色彩管理系統。通過色立體我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到色彩的基本特征 :即色相、純度、明度、以及什么是彩色與消色。
色的基本特征(也稱色的三要素)
數碼攝影所表現的色彩也不能脫離蒙賽爾色彩體系,同樣具有色相,明度,純度的色彩基本特征。
1、色相:也稱色別或色的名稱。比如:藍色、紅色、黃色等等。人類在長期的生活積累中對顏色產生了認知,并對顏色有了情感上的依賴和因顏色而引起的對某種事物的刺激。每種色相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藝術家在創作中要考慮冷暖對比關系、色與色的對比關系、明暗對比關系等等,可以說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幾乎找不到純顏色。對攝影來說,影響色相的原因也很多,如:濾色鏡的使用、環境色的干擾、色溫的變化、后期調整不正確等等,都會使色相發生微妙的變化。
2、明度:即色的明暗變化。在光譜中,每種顏色都有相應的明度。黃色、橙黃色、黃綠色明度最高;藍色、青色、紫色明度最低。對某一種顏色來說,如果不斷向這種顏色加白,那么,這個純色的明度就會逐漸提高,直到變成純白色;反之,向這個顏色里不斷加黑,這個純色的明度就會逐漸降低,直到變成純黑色。
對攝影而言,光的角度變化會影響明度的變化,如:順光與逆光的選擇、入射角和反射角的不同;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比如從曝光過度的淺(亮)綠色到曝光不足的深(暗)綠色,這種變化會隨著曝光的增加或減少而變化。在生活中,色彩的明度也在無時無刻的變化著,如:剛粉刷完飽和紅色的天安門城樓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漸漸變成了淺紅色;街上張貼的海報,時間一長也會變成明度很高的淡色調??
3、純度:即飽和度。色的純度越高,它的色相越明確,越接近光譜的標準。如果在一種純色中添加了其他色相的顏色或者添加白色或黑色時,它就會變得不純,加的越多越不純。對攝影來說,影響純度的原因很多,如:白平衡控制不好、環境光的干擾、曝光不準、后期調整不正確等等。
結論
1、色彩的三個特征不能獨立存在,任何顏色在表現中都包含了三大特征的相互作用,一個特征的改變會影響到另外兩個特征的變化,必須多觀察多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并運用于攝影創作和后期制作中。
2、學習相關的色彩知識,不但對攝影創作有利,對電腦后期制作影響重大,必須清楚地掌握色相、明度、純度的相互關系,才能準確把握和調整畫面的理想色彩。
消色
我們所看到的色彩中還有一種叫消色,是指黑、白、灰。當我們做明度作業時不難發現明度的變化。與彩色不同,消色只有明度變化,沒有色相與純度的差異,談到光與色必須要談到光的吸收與反射。彩色與消色之間對光的吸收與反射存在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由于物體表面性質不同,所以不同波長光波的反射與吸收也不同。如果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時,物體表面對光譜中不同波長的光波進行有選擇性的吸收和反射,這時人眼所看到的就是彩色;當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時,物體表面對光譜中不同波長的光波進行了非選擇性的吸收和反射,這時人眼所看到的就是消色。
光的吸收與反射的彩色的表現為:有選擇性的吸收=彩色
光的吸收與反射的消色的表現為:
100%的反射=白色
100%的吸收=黑色
等比例的吸收和反射=灰色
消色在攝影中的作用非常大,不但影響著色彩的三大特征,同時以獨具魅力、硬朗含蓄的黑白攝影獨霸一方,它的藝術表現是彩色攝影無法與之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