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本州島仙臺港東130公里處發生里氏9.0級強烈地震。當人們正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救助遭受震災痛苦的日本民眾的時候,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又宣布,受地震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于是,核輻射的恐慌馬上在世界范圍漫延開來。近年來,地球上的災難此起彼伏,可謂“水災、旱災、冰災、蟲災、震災”災災相連,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現在竟然發生了核電站泄漏事故。面對核輻射的威脅,我們該怎么辦?
一、核輻射是怎么回事
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激發,故稱為電離輻射。
人體遭受過量輻射,可能導致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發、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癥、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來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癥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在核能領域,人們主要關心的是電離輻射可能產生的對健康的影響及其防護。
人類有史以來一直受著天然電離輻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線、地球放射性核素產生的輻射等。人類受到的輻射劑量主要來自天然本底輻射和醫療,核電站產生的輻射劑量非常小,約為0.25%。
二、如何面對萬一遭遇的核輻射
1、遭遇核輻射后的一般癥狀
核輻射導致的全身外照射損傷主要出現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疲勞、發熱和腹瀉。嚴重的發展到了極期則有感染、出血和胃腸癥狀。經恰當治療后,上述癥狀逐漸緩解。
而局部照射損傷是隨受照劑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現紅斑、水腫、干性脫皮和濕性脫皮、起水泡、疼痛、壞死、壞疽或脫發等癥狀。局部皮膚損傷通常持續幾周到幾個月,嚴重者常規方法難以治愈。不過,外照射多見于核電站工作人員。
體內污染引起的內照射一般沒有明顯的早期癥狀,除非攝入量很高,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國外發生的核輻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現為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發、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癥、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一般來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癥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也越大。
2、如何預防核輻射
為了預防核輻射,當發現有核輻射可能時,最好戴口罩、穿長衣,每天洗澡,攝入含碘食物,盡可能不要接觸海水、不要飲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鮮。飲料:喝綠茶,多喝蜂蜜水。蔬果:多吃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海帶、卷心菜。肉類:多吃瘦肉、動物肝臟。
3、遭遇核輻射時應采取的措施
廣東放射醫學專家表示,進出核污染地區時,要穿防護服,并及時淋浴,清除核污染。核輻射防護原則:內外兼防。具體包括:
(1)體外照射的防護原則:
?、俦M可能縮短被照射時間;
?、诒M可能遠離放射源;
③注意屏蔽,用鉛板、鋼板或墻壁擋住照射或降低照射強度。
具體措施:當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大氣中形成煙塵通過時,人們要及時進入建筑物內,關閉門窗和通風系統,避開門窗等屏蔽效果差的部位隱蔽。
(2)體內照射的防護原則:避免食入被輻射的食物,減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區逗留。清除污染,減少人體污染機會。
具體措施:如果核事故釋放出放射性碘,應在醫生指導下盡早服用穩定性碘片。
(3)遠離核輻射:
?、龠M入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的地區時,要對五官嚴防,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
?、诖┐髅弊?、頭巾、眼鏡、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減少體表放射性污染。
?、垡貏e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苋绻鹿蕠乐?,需要居民撤離污染區,應聽從有關部門的命令,有組織、有秩序地撤離到安全地點。撤離出污染區的人員,應將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脫下存放,進行監測和處理
⑤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雜的人員應清除污染,最好的清除方法是洗淋浴
三、衛生部詳解核與輻射事故后如何進行醫學應急
近期,日本地震災區核電站多個機組出現險情,引起我國民眾對于核輻射問題的關注。衛生部網站3月15日發布《核與輻射事故醫學應急問與答》。該問答指出,當全身照射劑量大于1戈瑞(Gy)時,人體會出現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應。但對于核電站事故中釋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煙云經過長距離飄移后,不大可能出現如此高劑量照射的情況。
據介紹,核事故指的是核設施或者核活動中發生的嚴重偏離運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若有關的專設安全設施不能按設計要求發揮作用,則放射性物質的釋放可能會達到不可接受的水平。核事故后煙云飄浮的距離,取決于風速和其他氣象條件。
問答指出,通常情況下,發生核與輻射事故后的首要任務是限制輻射暴露的發生。主要通過疏散或隱蔽受影響人口,減少放射性煙云沉降的影響。根據大氣中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和當時的氣象條件,例如風向和降水等,并依據爆炸的中心范圍,國家將會確定在多大半徑范圍內應采取緊急隱蔽防護措施。
一旦出現核與輻射突發事件,公眾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盡可能獲取可信的關于突發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應通過各種手段保持與地方政府的信息溝通。切記: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
聞答強調,出現核與輻射事故時,公眾要特別注意保持心態平穩,千萬不要惶恐不安。
問答指出,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發生后,人有可能攝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狀腺內,使這個器官受到較大劑量的照射。因此,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時服用穩定性碘,能阻斷90%放射性碘在甲狀腺內的沉積。在吸入放射性碘數小時內服用穩定性碘,仍可使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50%左右。對成年人推薦的服用量為100毫克碘,對孕婦和3~12歲的兒童,服用量為50毫克,3歲以下的兒童為25毫克。
對出生后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穩定性碘服用量應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對有些人,例如:甲狀腺有結節者,突眼性甲狀腺腫已經治愈者,曾接受過放射性碘治療者,甲狀腺慢性炎癥性疾病患者,甲狀腺單側切除者,有亞臨床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對碘過敏者,某些皮膚病患者如痤瘡、濕疹、牛皮癬等,應慎用或不用穩定性碘。
問答強調,碘片不能阻斷來自于體外的放射性和被身體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質。碘甲狀腺阻斷在多數場合,應與其他防護措施如隱蔽待于室內、關閉門窗等綜合使用。與此同時,碘片的服用要根據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評估事故狀態以后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僅憑個人主觀臆斷或因恐懼而擅自服用。
在核應急狀態下,公眾如何保持良好心態?問答指出,對于受到心理打擊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對內心有安撫作用的方法來解除精神緊張。有的受災者可能會出現某些不良行為,也有的表現為抑郁、退縮、被動和消極的特征,可能還有一些人出現失態的行為。這些情況,要求心理學家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方法?;颊叩募覍俸拖嚓P的人員,應及時為有這些表現的人員安排心理治療。
根據問答,雖然輻射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但如果劑量不高,機體可以通過自身的代謝過程對受損傷的細胞或局部組織進行修復。這種修復作用程度的大小,既與原初損傷的程度有關,又可能因個體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核能發電是目前核能和平利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正常運行情況下,核電站對周圍公眾產生的輻射劑量對人們并不構成任何危險。
四、延伸閱讀:生活中處處都有輻射
輻射無處不在,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體都存在著放射性。據國家原子能機構網站介紹,我國某些高本底地區每年可產生輻射量3.7毫西弗;磚房每年0.75毫西弗;宇宙射線每年0.45毫西弗;水、糧食、蔬菜、空氣每年O.25毫西弗;土壤每年0.15毫西弗;胸部透視一次0.02毫西弗。
五、兩權威部門發布消息:我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日本核電事故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15日16時發布了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匯總圖顯示,所有城市監測值均在其天然本底水平范圍內。監測結果表明我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本刊編輯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