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靜曾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代表,當時年僅19歲。這位來自湖北的熱血青年,懷著滿腔的激情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投身于滾滾的革命洪流。然而,就在這滾滾的洪流中,他人生的航船一度偏離了航向。他的人生道路充滿曲折和艱辛。
良好的英文基礎
劉仁靜是湖北應城縣人,字養初,又名亦宇,1902年3月4日出生。他的父親是清朝秀才,在家開私塾,以教書為生。劉仁靜是長子,他從3歲開始讀四書五經,成為私塾里最小、最特殊的弟子,并被父親寄予科舉高中、光大門楣的厚望。辛亥革命之后,科舉制度廢除,私塾停辦后,劉仁靜插班進了縣立高小。
1914年,高小畢業,又就讀于武昌博文書院。在這所英國人辦的教會學校里,劉仁靜打下了很好的英文基礎。
兩年后,劉仁靜轉到武昌中華大學附中。武昌中華大學在當時是比較開放的學校,學生在完成規定的課程之外,允許有自由研究的空間和接觸社會的機會。在那里,劉仁靜結識了比他年長7歲的惲代英。1917年,惲代英成立了進步社團——互助社,引起思想活躍的學生青睞。劉仁靜也成了互助社的成員之一。惲代英喜愛讀《新青年》,欽慕陳獨秀,跟陳獨秀保持通信聯系,并為《新青年》撰稿。從惲代英那里,劉仁靜讀到了《新青年》,知道了陳獨秀的大名。從陳獨秀的大聲疾呼中,劉仁靜明白了許多聞所未聞的道理,很快便成了《新青年》刊物最衷心的讀者。劉仁靜利用自由時間,還閱讀了其他一些當時比較進步的刊物,如《甲寅》《學生雜志》《科學》等。劉仁靜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新思想的影響。
1918年,16歲的劉仁靜考入北京大學預科。不久,他進入物理系。劉仁靜受到社會新思潮的影響,對社會科學的興趣比自然科學更濃厚,于是,轉入了哲學系。在哲學系呆了沒多久,又轉往英語系。在那里,劉仁靜結識了文科學長陳獨秀,并參加了新文化運動,得到了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器重。
北大才子
此時的劉仁靜已是北大有名的才子,與張國燾、鄧中夏并稱“北大三杰”。由于劉仁靜學的是英語專業,李大釗要他研究英文版馬克思主義著作。這樣,劉仁靜小小年紀,讀了許多馬克思著作。在北京大學圖書館里,劉仁靜認識了助理管理員毛澤東。他們倆一個說湖北話,一個說湖南話,一談起來就是一兩個小時。
在北京大學的日子,是劉仁靜人生道路上最輝煌的時刻。就在劉仁靜進入北大的第二年, 1919年5月4日,中國爆發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五四運動。數千名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的口號。學生領袖羅家倫發表了“五四宣言”演講。在“五四運動”中,劉仁靜是活躍分子。他隨游行隊伍來到趙家樓胡同曹汝霖住宅。曹宅的大門緊閉,無法入內。劉仁靜個子瘦小,于是就站到同學匡互生的肩上,打碎曹家窗戶玻璃,翻身進入了曹宅。在爬窗戶時,他的手被玻璃割破了。打開大門之后,學生們沖入宅內,痛打了躲在里面的章宗祥,火燒了趙家樓。
北京大學組織了講演團,劉仁靜與同學們一道,每天上街向群眾宣傳,號召廣大人民群眾起來斗爭。
學生敢死隊
1919年6月3日,為反對北洋政府的賣國行徑,北京高校數百名學生上街游行。北洋政府出動軍警抓走178名學生。被激怒的劉仁靜,不怕成群軍警,堅持上街游行,不幸被捕入獄。北洋政府迫于各方面壓力很快釋放了學生。
1個月后,在拒絕北洋政府更換北大校長的斗爭中,劉仁靜更是不懼風險。當年,北洋政府為分化教育界,想要解除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職務,委派胡仁源接任。為挺蔡拒胡,劉仁靜再次參加了運動。7月17日,數十名被政府收買的北大學生秘密集會,商量推翻北大學生干事會及迎接胡仁源上任的辦法。劉仁靜得到信息后,率200多名學生趕到,當場扣下秘密集會的人,并令他們寫下悔過書。
這些人被放回后,到警廳狀告劉仁靜充當“敢死隊”非法押送。這時劉仁靜和其他參與押送的同學一起到警廳投案。在出發前,劉仁靜寫下了告別書,希望其他同學各盡所能,堅持下去。由于一時找不到其他斗爭方式,劉仁靜依舊選擇以坐牢抗議來表示自己的愛國熱忱,以不妥協的姿態應對刑訊。入獄后的劉仁靜,仍拒絕取保。就是這種斗志,贏得李大釗對他的夸獎,小小的年紀肯奮斗。
那時候,北京大學上課方式非常靈活。學生可以去聽課,也可以不去聽課自己學習。所以,劉仁靜大部分時間在圖書館學習。他閱讀了一些英文版的馬克思主義書籍,如《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等。由于受馬克思主義和“五四運動”新思想的影響,劉仁靜的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北京支部”的元老
1920年10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立,經鄧中夏、羅章龍的介紹,劉仁靜光榮加入。在劉仁靜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之后,同年11月,北京共產主義小組舉行會議,正式定名為“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一致推選李大釗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羅章龍負責宣傳工作。發展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成員。
劉仁靜深受李大釗的影響,加入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一張李大釗親筆所寫的字條,直到現在仍然保存在國家博物館里:“劉仁靜君學宿等費由鄙人暫為擔保。一俟家款寄到即行繳納不誤。此上會計課。李大釗。”因大量閱讀了英譯本的馬列著作,劉仁靜能夠大段大段背誦馬列著作原文,入迷時張口就是“馬克思說……”
有一次,在研究會組織的演講報告上,劉仁靜不顧低年級學生身份,大膽登臺宣讀馬克思的學說和自己的學習體會,舉座皆驚,眾人都為他的理論功底所折服,稱他為“小馬克思”。
1921年7月,上海召開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劉仁靜榮幸地被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推選為“一大”代表,和張國燾一起,出席了黨的“一大”會議。中國共產黨“一大”閉幕以后,劉仁靜激情高漲,一下成了馬克思主義忠實的追隨者。
一段彎路
1926年9月,劉仁靜受黨中央的派遣,赴蘇聯莫斯科國際黨校列寧學院學習。同時在那里學習的還有蔡和森、吳玉章、董必武、王若飛等。
1929年4月,劉仁靜在列寧學院學習結束,獲得了共產國際的護照。他沒有直接回國,也沒有向黨中央作任何請示,而是離開莫斯科,自作主張踏上了去歐洲的征途。4個月后,劉仁靜回到上海。黨中央派惲代英找劉仁靜談話,劉仁靜不但不接受黨中央的意見,卻公然以反對派立場批評黨內的官僚化。不久,黨中央在《紅旗日報》上刊出《給劉仁靜的一封公開信》,劉仁靜不聽勸告,頑固堅持,后來被開除了黨籍……
新中國成立以后,劉仁靜來到北京。劉少奇同志親自找劉仁靜,對他進行了認真耐心的教育。劉仁靜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悔恨交加,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后來,劉仁靜被安排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政治經濟學,同時給蘇聯專家當翻譯。 1950年,劉仁靜還參加了土改工作隊。土改工作結束后,為更好地發揮他的一技之長,調人民出版社從事編譯工作。
1986年,劉仁靜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1987年8月5日,一場意想不到的車禍奪去了劉仁靜的生命,這位中共“一大”老人走完了他的人生歷程。
(編輯??馮嵐)
?icarus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