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城市公交發展迅速,乘公交出行越來越方便,但無論是地鐵出口還是公交站臺,離我們要去的目的地總會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往往不長不短,打車不合算,換乘公共汽車太麻煩,走路又有一點遠??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一輛自行車。如果旁邊恰巧有一個自行車租賃點,那么租一輛自行車出行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租賃自行車一推出就受到了各界的好評,但屢次推行卻慘遭冷遇。由于經營慘淡,很多企業關閉租賃網點,許多自行車被遺棄于街頭巷尾。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這一原本有利百姓出行、滿足市場需求的龐大自行車租賃業務屢遭滑鐵盧呢?
收費模式 步履維艱
北京市自行車租賃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收費租賃模式,一種是公共租賃模式。但是,這兩種模式都存在不少困難。
2008年,貝科藍圖自行車租賃有限責任公司搭載了奧運會的快車道,巔峰時期,公司曾擁有近200個網點、8000余輛單車、萬余名年卡用戶。這種發展勢頭,卻被2009年冬天的一場大雪“覆蓋”。雪天直接導致了騎行市民驟減,再加上公司長期缺乏一些經營手段,一夜之間百余個網點就此關閉了。目前僅剩雍和宮、鼓樓大街等20多個網點、4000多輛半舊不新的自行車。
“我們的網點現在只有10多個了,大部分在地鐵二號線附近。”貝科藍圖公司的工作人員說。貝科藍圖公司自2005年初成立時,在北京設立了80多個網點,在奧運期間擴充至190多個,現已縮減到十幾個,公司共投入了4200萬元,已遠遠大于收益。
在王府井、雍和宮等人流密集、位置重要的旅游景點,貝科藍圖公司設置的租賃網點仍在堅持。但王府井管理員白女士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人是不少,但是地段好租金也高啊。每天租車的人數也說不準,少則二三人,一般也就五六人,就算情況好時遇到團租,一下能租出幾十輛,每個人騎4個小時也就10塊錢,仍然是抵不上成本。”
在雍和宮自行車租賃點,筆者看到帶有公司標志的出租自行車屈指可數,而在此停放的近百輛自行車都是換乘地鐵的市民存放的。在與租賃點的管理員交談后得知,該服務點的租賃自行車供應只有十二三輛,如有需要再從總部調配。“2010年夏天由于天氣較熱,每天租車的只有一兩人,幾乎都是老外;后來天氣涼快了一些,每天可以租出五六輛自行車,這10多輛車現在基本滿足這個服務點的需求。”租車網點的工作人員很無奈地告訴筆者,“原本存車是這里的副業,但現在成了服務點的主業了。”
免費租賃門檻高、質疑多
與貝科藍圖、方舟公司等企業不同的是,上海永久自行車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提供了免費租賃公共自行車的服務,是北京唯一一家提供免費自行車租賃模式的公司。但現在并不是所有北京市民都能騎上這免費的自行車。
筆者從朝陽門街道居委會了解到,要想騎上這種免費的自行車,必須在居委會辦理一張誠信卡,但只能是本轄區居民且有本市戶口,社區方才提供擔保辦理誠信卡。若不是本市戶口,則需要1年以上的暫住證或者房產證。不然,只能由所在單位辦理相關證明。同時,筆者了解到,租車必須經由刷卡積分進行,卡內積分100分,單次租用時間為兩小時,兩小時之內歸還可加1分,超過兩小時扣10分,超過一天扣100分,分值使用完了將不能使用誠信卡。如需重新開通,還須繳納200元的押金辦理“使用卡”。
在南竹竿胡同西口,一位剛租到“永久自行車”的趙先生對筆者說:“車很新,挺好騎,騎自己的車要交停車費,這社區提供的自行車完全不用擔心,而且十分方便,車就停在小區地下車庫,出家門就能騎上,上班換地鐵或是出去買個菜什么的,騎車很方便。但就是租車門檻有點高,只有朝陽門這塊的居民才能租到,我們家在西城那邊的親戚都租不了。還有就是2小時的時間太短,稍微騎遠點就會被扣分,感覺這些規定不太好。”另外,筆者還發現,就目前來看,朝陽門這個試點區域僅有東四、張自忠路、東四十條等10個固定租賃點,您要還車的話只能在這10個固定服務點還,而且較集中,去較遠的地方就不大方便了。
對此,永久自行車北京公司負責人解釋說:“因為是試運行階段,投入的設備較少,采取限時是為了增加自行車的使用率,使更多的居民能夠享受實惠,而且也可以鼓勵市民誠信用車。另外,現階段服務試點較少也屬正常現象,我們正在努力增建,爭取把這環保、健康的自行車出行計劃推行到整個京城。”
未來租賃政府主導
前不久,市交通委公布公共自行車發展方案,本市將在2010年內地鐵沿線啟動公共自行車試點,此次試點以政府為主導,采取實名制和“免費+收費”的模式。
北京市交通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在2010年內,將在三大區域試點推廣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目前確定的試點區域包括東城區5號線沿線、通州區八通線北苑至土城沿線、4號線中關村綜合商務區周邊地鐵站兩側3公里范圍內。試點區域中,每隔500米將建設一個公共自行車租賃點,主要依托商務區、地鐵周邊以及大型公共設施設置。
自行車租賃試點可能會采取分段計費,前半小時或1小時免費,后面要收費的模式。但具體多長時間免費,還需要看自行車騎乘距離長短而定,并可能會采取實名制租賃。此項目不能完全免費,是為了避免有些人租用自行車不歸還的問題,提高自行車的使用率。
我為什么不租自行車
在市民眼中,公共自行車租賃還是有許多不方便、不完善之處。首先是費用問題。“租車5元一個小時,1天20元,可有20元錢可以坐地鐵和公交,甚至距離適中還可以打車,北京哪兒我都能去了。”經常騎車的小武說,“像我這樣每天騎車上下班的,如果租一個月公共自行車,都能買輛非常好的自行車了,我干嗎還要租呀?”我的另一位同事小劉認為:“400元的押金太高,誰每天帶著400元錢去租車啊?除非自行車能夠免費,或僅收取少量的費用,否則自行車的租賃市場難以形成規模。”
其次,就目前情況來看,還無法做到跨公司還車,也就是說您在哪個公司租的車只能在哪個公司的網點還。租車人常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明明眼前有還車點但不能還車,非得多騎出幾百米才能把車還了。
另外,觀念也是一個大問題。很多人把開汽車看作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即使家門口的公交車里空空如也,也非要開自己的車去顯擺。永久總經理李滄田也認為:“很多人不愿騎自行車,覺得現在騎自行車寒酸、沒面子,很多人把開車作為一種身份的標志和奮斗的目標,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需要我們大家、整個社會來改變它。”
就以上問題,有專家建議,今后自行車租賃企業可通過政府招投標的形式確定,同時統一網絡保證使用者在任意一個網絡通存通取。另外,租賃抵押也必須形成網絡,在管理上采取實名制,提高科技含量,不僅能減少使用者的麻煩,而且方便管理部門隨時了解各網點的租賃需求和情況等,做到隨時調配自行車。并采取低租金、無押金模式,不要讓那些打算租車出行的市民再被擋在租賃點的高門檻外。
編輯/韓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