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8月,北京酷熱難當。易蘭在收拾行囊,止瀉藥、花露水、暈船藥??最重要的是相機和DV攝像機,因為她此行的另一個任務是要把所見所聞盡量完整地記錄下來。
前往天堂雨林
易蘭的目的地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由于在那里的天堂雨林被大肆砍伐,在當地原住民的請求下,作為綠色和平中國森林項目主任,易蘭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同事將同時趕赴那里,阻止伐木行為,呼吁全世界對天堂雨林的關注。
“麥田守望者”樂隊的主唱蕭瑋輾轉托人帶來了一包東西:單曲《Green》的版權費3000元,轉交給Mali,用于他手腕上的傷病手術。福娃的帽子和手絹送給當地的孩子,CD和天堂雨林的記錄片交給唯一有筆記本電腦的SEP,還有一包卡通創可貼,是他5歲的女兒買來送給當地小朋友的。
兩年前,蕭瑋曾作為綠色和平志愿者前往天堂雨林支持“拯救森林”行動,易蘭聽他講過那里的故事,“當地人每天都會帶來新鮮的獵物:鹿、鴕鳥、袋鼠、鴿子和各種各樣的魚,菜主要是一種樹葉,很好吃,主食主要是大米,還有香蕉、芋頭和一種我不知道的可以做成餅的淀粉類植物。肉類的加工主要是燒烤,夾在劈開的竹子中間,直接放到火上,吃的時候自己根據需要加鹽等調料;或者切成小塊做成肉醬澆汁在米飯上。香蕉是要煮或者煎才可以吃的。當地人的生存技能令人咋舌,隨便取下一根草,在他們的手中幾秒鐘就可以變成武器,把草尖弄鋒利,居然就可以射下小鳥。”蕭瑋的講述令易蘭對那片陌生的土地充滿了向往。
在北二外英語系讀書時,易蘭從沒想過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踏上大洋洲大地。那時滿以為自己畢業后會找個外企當白領,或者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愿望——開一家餐館。結果這兩個愿望都實現了之后,她卻統統拋下,應聘到了綠色和平中國辦事處——一家世界性的民間環保組織。
類似巴布亞新幾內亞這樣的行動每年都有,任務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綠色和平工作人員共同執行。出發之前,會有專業人員為他們進行培訓:如何避免與對方發生沖突,如果對方拒絕如何做,如果對方有推搡的行為如何應對??“安全第一”是他們的第一行動準則。
夢中的天堂傷痕累累
在莫爾茲比港登上了綠色和平的“希望”號,易蘭和同事們向著天堂雨林進發。SEP先生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他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當地原住民,原來是一名警察,當看到砍伐森林的行為嚴重影響到原住民的生存時,他辭職帶領大家開始了抗爭。他是綠色和平的老朋友,蕭瑋上次來的時候和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整棵木頭雕成的獨木舟,身上繪著美麗圖案的原住民,森林中美麗絕倫的天堂鳥,這里的一切像是走進了一個夢境,令人著迷。曾經有一批在天堂雨林進行探險的科學家形容天堂雨林,“這里是地球上最像伊甸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