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蠶、土蠶、切根蟲。地老虎的種類很多。但經常造成危害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
1.特征:地老虎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蛾子)4個階段。成蟲體翅暗褐色。小地老虎前翅有兩道暗色雙線夾一白色的波狀線,翅上有暗褐色的腎狀紋與環狀紋各一條,腎狀紋外側有一條尖三角形的黑色縱線:黃地老虎前翅僅有腎狀紋和環狀紋。卵均為半圓球形,初產時黃色,以后變暗。小地老虎幼蟲身體表面布滿黑色圓形小顆粒,黃地老虎幼蟲體表則沒有顯著顆粒。蛹的區別在于腹部第五至第七節背面的點刻,小地老虎背面的點刻比側面的大,第四節上也有點刻:而黃地老虎背面與側面點刻相同,第四節上很少有點刻。
2.藥劑防治:藥劑防治仍是目前防治地老虎的重要措施。播種時,可用藥劑拌種;出苗后,定點調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蟲0.5頭時為用藥適期。
①拌種。可用呋喃丹種衣劑拌種,用玉米種子重量1%的劑量拌種。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兌水30-50毫升,拌種子350~500公斤。
②施毒土。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667平方米用量1.5公斤,加細土40公斤混勻。
二、玉米螟
玉米螟又稱玉米鉆心蟲,是世界性玉米害蟲。玉米螟是雜食性害蟲,寄主植物多達200種以上,但主要危害的作物是玉米、高梁和粟子等。
1.危害特點:玉米螟幼蟲是鉆蛀性害蟲,造成的典型癥狀是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玉米葉出現整齊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蟲就鉆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雌穗出現以后,幼蟲即轉移至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蟲由莖稈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飽滿。青枯易早衰,有些穗甚至無籽粒,造成嚴重減產。
2.防治方法:
①越冬期防治。玉米螟幼蟲絕大多數在玉米稈和穗軸中越冬,翌春在其中化蛹。4月底以前,應把玉米稈、穗軸作為燃料燒完,或作飼料加工粉碎完畢。
心葉期防治。在心葉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葉率達10%或夏秋玉米心葉期蟲穗率達5%時,應進行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顆粒劑制成毒土撒心葉或用藥液灌注。一般667平方米用50%一六。五乳油0.5公斤拌細沙(或煤渣)40公斤。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按說明用量拌細沙5公斤,制成毒土,撒在玉米心葉上;藥液灌注可用80%敵敵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防治效果可達85%以上,同時對玉米薊馬的兼治效果可高達96.8%。
③穗期防治。用50%敵敵畏乳油0.5公斤,兌水500-600公斤,在雌穗苞頂開一小口時注入少量藥液,1公斤藥液一般可灌雌穗360個。
三、黏蟲
黏蟲是一種暴發性、毀滅性害蟲,俗稱行軍蟲、夜盜蟲、剃枝蟲。
1.危害特點:黏蟲的幼蟲裸露在植物表面取食危害。1-2齡幼蟲多隱藏在作物心葉或葉鞘中晝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葉肉,殘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條斑。5-6齡幼蟲為暴食階段,蠶食葉片,啃食穗軸。
2.藥劑防治: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蟲20~30頭時、生長中后期百株有蟲50-100頭時,即應施藥防治。可用2,5%敵百蟲粉劑,每667平方米噴2-2.5公斤。或用2.5%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80%敵敵畏2000~3000倍液噴灑,效果都很好。還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噴灑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