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生活,經常沿著高速公路周游各國,發現各國高速公路邊的公廁各有千秋,經營得有聲有色。在國人看來不登“大雅之堂”的公廁,在歐洲國家卻很受重視。因為它不僅涉及技術、設備、經濟發展,還反映出城市管理水平、公民素質。一個城市公共廁所的數量、分布和衛生狀況,往往反映出這個城市的發達程度。正因如此,才有了“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也簡稱WTO,還有了每年11月19日的“世界廁所日”。
德國高速公路加油站的公廁體現了德國人一貫的嚴謹、規范和標準。公廁統一收費0.5歐元。付錢后可以得到一個代幣,進到公廁里。公廁設施齊全,十分干凈。你這0.5歐元也不是白給的,投入代幣后,機器會吐出一份收據,標明時間、地點等內容。這張收據還能抵等值的現金,在加油站小賣部、快餐店等地消費。德國的公共設施走的是市場化的路子,通常承包給企業來運作。高速公路加油站往往是“連鎖店”,公廁的0.5歐元代金券也是多店通用。
相比德國,法國的公廁就不那么令人滿意了。我有一次開車到了法國邊境,抬頭見一個簡易廁所標志就出了高速進去了,下車找廁所,有是有的,可走到跟前看見兩根大鐵棍堵著道,繞了一圈也沒發現人口。不少駕駛員都走到廁所后面小山坡上就地解決了。法國高速公路是收費的,收費高速公路居然不維護廁所,這在歐洲是鮮見的。
意大利高速公路旁的公廁則很“紳士”。我有一次旅行中,見公廁排了很長的隊,幾位女士等不及,快步走向男廁所解決問題。后來的男士見里面走出女人,以為自己走錯了道,女士們哈哈大笑,反讓男士羞愧難當——歐洲國家普遍尊重女士,女士在“緊急情況”下是可以進男廁所的。
荷蘭人之算計地球人都知道,否則不會有“Go Dutch”(分攤費用)一說。還有一種說法,文森特是荷蘭人的常用人名,直譯過來就是“發現一文錢”——在荷蘭城市上廁所是一定要交費的,除了阿姆斯特丹運河邊上幾座為男士提供的露天廁所以外。有時候甚至你交了錢都不一定能上廁所。比如,你在加油站花錢加了油,荷蘭人卻不讓你使用加油站內的公廁。
歐洲的公廁大多整潔、衛生,但也很“簡易”。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去年回國我從上海回杭州,在杭嘉湖地區的高速公路上見識了“最豪華”的高速公路廁所,它仿照熱帶雨林氣候設計,方便時廣播里有輕音樂伴奏,旁邊還有噴泉模仿潺潺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