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調高調得過分,低調低調得驚人,徐國芳是中國千萬個企業(yè)主中的一個奇怪的另類,同時也是一個孤案。
然而,這個另類的企業(yè)家,似乎正在為珠三角地區(qū),甚至整個中國的企業(yè)和企業(yè)家們提供一種可能性——一種改變人們傳統(tǒng)認識、改變中國制造命運的可能性。
《商界》記者起初對徐國芳感興趣,完全是出于獵奇的心態(tài)。我們很難想象,這個蝸居在“血汗工廠”中的東莞老板,怎么能寫出一本叫做《再給中國二十年》的書。用一位專家評價來說就是:“口氣很大嘛,像是國務院總理說的話”。
在接觸徐國芳之前,與財經評論員東方愚閑聊中的一句話令人頗為震驚:“以前我們總會給東莞貼上很多標簽:血汗工廠、黑心老板、草根商人……但這個商人顛覆了大多數(shù)人對這座世界工廠的認識。”
事實上,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徐國芳都是中國企業(yè)主當中的一個另類。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出現(xiàn),似乎正在為珠三角地區(qū),甚至整個中國的企業(yè)和企業(yè)家們提供一種可能性——一種改變人們傳統(tǒng)認識、改變中國制造命運的可能性。
在低調與高調之間
慈善其實是很私人的決定,再說,盲目拿美國的榜樣來鞭策中國富人,我覺得不合適,也不適用。現(xiàn)在活躍在舞臺中央的中國企業(yè)家,大多是改革開放后第一代企業(yè)家,但美國不一樣,百年老店很多,在這樣的情形下,財富觀、慈善觀并不具有可比性,其實也沒有交流的必要。——《再給中國二十年》
在介紹《再給中國二十年》這本書時,徐國芳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很低調的人:“作為一個后生晚輩,作為一個企業(yè)工作者,我并不是權威和專家,只是說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徐國芳不想高調,他做的事情在旁人眼里卻顯得異常“高調”。就在這本書的發(fā)布會當天,他包下了整個廣州購書中心的暢銷書大廳。一位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做這個事情的費用太貴了,還要動用各種關系才行。”而另一位廣州當?shù)氐挠浾咭蔡岬剑骸百彆行牡拇髲d一般不會為企業(yè)家舉辦這樣的發(fā)布會,就連當年王石的新書簽售會,也是在六樓辦的。”
面對云集的媒體,徐國芳提了一個要求:“請不要問與書無關的問題,這樣會有替我個人和企業(yè)做宣傳的嫌疑。”而在發(fā)布會之后,他只是安排所有的媒體去工廠參觀,而婉拒了進一步采訪的要求。經過多次溝通,他才同意與記者面談一小段時間。
事實上,這已不是徐國芳第一次拒絕接受采訪。在前段時間轟動全國的佛山小悅悅事件中,徐國芳聞之此事“當時感到非常生氣”。在10月17日凌晨,他發(fā)出了這樣一條微博:“我愿出50萬元人民幣獎勵舉報第一個肇事者的人,說到做到。請有正義感者轉發(fā),以便幫助破案!!!假如肇事者能迫于壓力自首,這些錢將分別用于治療受害者,獎勵當事拾荒者,捐助見義勇為基金。”
而就在徐國芳捐出這筆錢的當天,媒體蜂擁而至,他同樣拒絕了所有的采訪要求。僅僅同意了一位記者的隨行——為了請他見證這筆錢確實落到了實處。在完成捐助之后,他也要求該記者不予進行任何報道。
在我們看來,徐國芳就連做企業(yè)也很低調。在東莞厚街這個家具重鎮(zhèn),道路的兩旁掛滿了各式各樣家居產品的廣告牌,唯獨沒有“楷模家居”的廣告。他所經營的這家企業(yè),幾乎從來不做任何廣告,“在許多分廠,我甚至連牌子都不掛,久而久之,熟悉的人都知道,那些路邊沒有掛牌子的廠房,就是我的。”
然而,這個不做廣告的企業(yè)卻有著很好的口碑。在徐國芳的辦公室里,隨處可見他與陳佩斯、蔣雯麗等明星的合影。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很多電視廣告里面都用的是我們的家具,在最近的熱播劇《男人幫》中,孫紅雷家的大書柜,也是我們的產品。”
這一切看上去似乎充滿了矛盾,卻又顯得如此的自然。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yè),徐國芳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商人?
你不能在這里永遠打工
事實上人才最多的地方,在“世界工廠”里。一位普通工人在行業(yè)里積累幾年,成為一位熟練的工人,或者是帶一個團隊,爆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這種勵志型的故事才是最感人的,令人鼓舞的。——《再給中國二十年》
徐國芳的經歷頗多波折,這個出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企業(yè)家,最初是一名軍人。后來從過政、做過房地產公司的高管、為企業(yè)做過管理咨詢。“后來還是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又當起了床墊經銷商。直到2003年,他才從西安來到東莞,辦起了家具廠。
短短八年時間,徐國芳就將這家企業(yè)做到了行業(yè)前三名的位置。當記者問他,“你認為你的企業(y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是:企業(yè)文化。徐國芳說:“很多企業(yè)的企業(yè)文化是‘掛在墻上’的,而我的企業(yè)從來不掛標語。”
徐國芳給記者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每當有新員工進入企業(yè),他都會告訴對方,三年之后,你要自己出去當老板。而員工的回答通常是:“徐總,我不想當老板。”很多企業(yè)都會有自己的員工培訓,很多的培訓都是教授員工技巧或者是銷售能力。但徐國芳所做的是,他每年都會包下一個酒店,組織上千名員工,親自花整整兩天時間講一堂勵志課——《喚醒你心中的巨人》。他要將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理想,帶給所有的員工。
同樣的,在大多數(shù)企業(yè),都會將最優(yōu)秀的員工派到一線去,拼命為企業(yè)爭取業(yè)績。而徐國芳卻每年讓最優(yōu)秀的員工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全部召回總部,進行管理能力的培訓。他常常要求自己的員工:“你不能在這里永遠打工,你不能永遠當一名普通工人。”
“這些年來,我們已經培養(yǎng)了一大批成功者。”徐國芳告訴記者,“我們有好幾十個員工都出去自己當了老板,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也不在少數(shù)。”在他看來,如果自己的員工沒有理想,就不會真正用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員工不提升自己,就很難擺脫自己的命運。
在這家擁有3000名員工的企業(yè)中,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學校——楷模學院。每周二和周四晚上,徐國芳都會把員工集中起來到教室中去學習,在培訓中,他很喜歡給員工們放一首成龍演唱的老歌——《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他還要求員工每個月至少要讀一本書,并寫出讀后感,還要到學院的講臺上去演講。
“在我的企業(yè)里面,我能感受到員工們真心努力地工作,他們不是在為我賺錢,而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在奮斗。”對于徐國芳而言,最讓他驕傲的事情,不是企業(yè)做到了多大,而是他真的改變了一群中國草根產業(yè)工人的命運。
沒有英雄,只有團隊
“敢與人分天下,才能得天下”,這是我的一個信條。前半句的“天下”主要指的是疆域、財富,而后半句中得“天下”則包含了人心。——《再給中國二十年》
徐國芳最欣賞的三位企業(yè)家分別是柳傳志、任正非和馬云。因為這三位企業(yè)家有著一個共同點:為什么柳傳志從來沒上過什么富豪榜?為什么馬云最近兩年才出現(xiàn)在富豪榜上?為什么任正非在富豪榜上的排名是300位之后?
他認為,盡管聯(lián)想、華為和阿里巴巴都是偉大的中國公司,但是由于他們的創(chuàng)始人都是小股東,所以并沒有在富豪榜上名列前茅。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偉大的企業(yè)家,或者說,正是他們的這種甘愿做小股東的精神,使得他們成功或者更為成功了。
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徐國芳突然用手指著周圍的員工說:“你看看他們,他們都有我公司的股份。這個世界上沒有英雄,只有團隊。‘天下’要大家一起來坐,來分享。”他還告訴《商界》記者,在自己最近成立的兩家科技公司中,直接先拿出20%的股份分給大家。至于今后還有新的員工加入,他會慢慢把自己的股份都拿出來,“我就想做一個小股東,沒必要控股。”
在楷模這家企業(yè)中,徐國芳坦陳,自己每天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抓產品,琢磨如何去迎合顧客的需求。很多具體的業(yè)務,他都會交給下面的人去打理。至于第二件工作,“就是和最普通的員工待在一起,去關心他們”。
每年寒暑假,徐國芳都會把員工的親屬接到工廠里來和家人團聚,甚至為他們舉行各式各樣的晚會。此外,他還有一項更為令人意外的措施:在公司內部,他不但允許,還鼓勵員工在這里談戀愛,如果兩個人結婚了,只要兩個人的工齡都超過一年,他就會給他們一間夫妻房居住。
最近幾年來,總有一條新聞在刺激著中國企業(yè)主們的神經——民工荒。而在徐國芳的工廠中,卻從來沒缺過工。每到春節(jié),他的工廠門口都會排上幾百人。“我們從里面挑,進得來的,很高興,進不來的,只能去別的廠。他們還抱怨我們?yōu)槭裁床话阉麄冋羞M來。”
在他看來,民工荒甚至是一件大好事。民工荒的出現(xiàn),說明目前對民工極端不利的惡劣環(huán)境有了改變的希望,說明前兩代民工無法受到教育、代際傳遞的貧窮有可能得到扭轉。只有那些真正能夠吸引到工人的工廠才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徐國芳坦言,他希望能把這家企業(yè)打造成“能讓員工終身依靠的企業(yè)”。實際上,在當天的新書發(fā)布會之后,他還邀請在座的專家學者搞起了一個論壇——中小企業(yè)的責任與擔當。一方面,他極力呼吁中國的制造企業(yè)要擺脫血汗工廠的軌道,肩負起自己的道義與責任;另一方面,他又在自己的書中這樣寫道:“可你們哪里知道,他們?yōu)閯?chuàng)新而付出的代價?哪里知道,因為那些‘血汗品牌’的盤剝,他們想給工人漲工資也漲不起來?”
的確,這是一位企業(yè)家的吶喊。
被誤解的東莞
學者們都在叫嚷,中國制造企業(yè)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你以為他們不明白?不想創(chuàng)新?他們絕對比你懂,也很著急,作為一個企業(yè)家,誰不想擁有自己的品牌,誰不想搞創(chuàng)新,但哪里來的錢?錢都被老外掙走了。所以說,并不是我們中國的雇主,或者說中國的投資者、企業(yè)老板不愿意負社會責任,是沒有辦法——我們沒有自己的品牌,我們的消費者,以及工廠里的工人,其實都是受害者。——《再給中國二十年》
作為一個來自“世界工廠”的老板,徐國芳并不害怕環(huán)繞四周的“倒閉潮”的傳言。在他看來,很多小企業(yè)一定會被淘汰掉,這也是各個行業(yè)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
他認為,中國原來的電器行業(yè)是有5萬個電器企業(yè),現(xiàn)在不到200個企業(yè),光一個美的就可以把這些小廠全部吃掉。原來涂料行業(yè)有2萬多個涂料廠,現(xiàn)在全國加起來就兩三百個。而現(xiàn)在在家具行業(yè)中,不可能還繼續(xù)存在5萬多個廠,但是也不會像電器那樣集中,因為家具多樣性的需求特征,就像服裝一樣,估計會壓縮到七八千個。
“說這句話的人,你來過東莞嗎?我就在東莞,為什么沒有看到周邊倒過什么工廠?當時東莞有一個大型的玩具廠倒閉,其實跟金融危機一毛錢的關系都沒有。這個玩具廠的情況我很了解。它的問題出在盲目投資、擴大;倒閉的時候恰好是在金融危機期間,所以大家就把原因歸到了金融危機上,最后便形成了沸沸揚揚的多少多少家企業(yè)關門的傳言。”對于外界傳言的經歷了金融風暴的東莞不行了,企業(yè)大量倒閉,他嗤之以鼻,“一些工廠老板害怕?lián)尾贿^去,就開始辭退工人回家。結果呢,半年后大量訂單又回來了,東莞工廠的開工率又高了起來,而先前一些辭退工人回家的工廠,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招不到工。于是緊急又與已經回老家的工人們聯(lián)系,問愿不愿意回來。其時不少工人轉到別的廠里了,而有的工人回家后暫時不想再回來了。”
事實上,正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徐國芳不但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反過頭來,還收購了幾家工廠,其中甚至包括一家五金廠,讓自己的產品與質量控制都延伸到了產業(yè)鏈的更上游。
在這位東莞老板的眼中,這個城市的制造業(yè)解決了1000多萬個就業(yè)崗位,外界所謂的一些轉型升級,甚至呼吁淘汰制造業(yè),更是不可思議。徐國芳最認可的是,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提出的觀點,產業(yè)轉型升級,并不是要舍棄制造業(yè),而是要提高附加值,往“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
“我們企業(yè)的盈利能力,能頂上一個做到四五百億元的企業(yè),而且他的風險還大。也就是說,我們的制造業(yè)還有大量可以提升的機會。”而他自己,一直抱有一種實業(yè)興國的情懷,“東莞顯然不能只搞所謂的高科技。”
從徐國芳這個普通的東莞老板身上,我們可以讀出一個中國企業(yè)家的情懷。甚至有同行戲言:“這是一本企業(yè)界的《中國不高興》。”當曾經飽受詬病的制造業(yè)主身上呈現(xiàn)出一種令人欣喜的智慧與擔當,無疑,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企業(yè)家的未來和希望。
編輯 趙代波
E-mail:zhaodaib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