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多元博弈的文學評獎

2011-12-29 00:00:00汪政謝有順郭春林何言宏
上海文學 2011年11期


  主持人:何言宏
  對話者:汪政江蘇省作協創研室主任
  謝有順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
  郭春林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
  何言宏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主持人的話:與1990年代,特別是與1980年代相比,新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變化,那就是文學評獎的類型、方式、功能與意義及它們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具有新的特點,也是文學界經常性的公共話題和私議焦點,有的時候甚至會在整個社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對于我們的文學生態以至于整個文化生態和精神生態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前不久,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剛剛公布,評獎的影響余波未息,雖然在我們的“新世紀文學反思錄”中原來就有這方面的議題,要討論一下新世紀以來的文學評獎,但我們在這個時候一起來討論,也許會有著相當特別的現場感,有些認識和有些體會也許還會更加深切。
  
  龐大的政府獎體系
  
  汪政:其實,文學獎的影響是不是重要,現在還很難說。說到影響,那就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它對他者的施事并且產生結果,但現在評獎的意義還在于它們自身。由文學而波及到文學以外,大概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算一個,但是文學界以外的人來說茅盾文學獎確實少有接近其本身的。反正現在流行質疑,不管什么事物出現,先打一個問號再說。所以,不管什么獎,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評獎的研究與闡釋,沒有研究與闡釋,就很難使文學評獎得到文學自身以及文學以外的理解與認同。這次茅盾文學獎在與外界的溝通上是做了一定的努力的,也許媒體更多的是關注評獎的實名制,關注誰獲獎,其實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制度的探索與構建,是經驗的再度積累,是與外界的互動與對話。這些努力的意義也許還要假以時日才能顯現。
  謝有順:文學獎會引起關注、爭議,和公眾對文學獎的期許有關。作為文學生態中的一種存在,說句實話,現在很多人對文學獎的期待是過度理想主義了,他們要求文學獎介入當下的文學寫作,引導文學發展的趨勢,其實這是苛求了。寫作是一回事,寫出來之后別人怎么評價又是另一回事,我不相信哪個文學獎能夠真正引導文學的發展,我也不相信有哪個作家會傻到按照某個文學獎的標準去寫作。因此,文學獎是已經存在,而且還會繼續存在下去的一個事實,既不必把它理想化,也不必對它怒氣沖沖。有人寫文章說“文學獎造就不了文學的繁榮”,這話是對的,可這話也可反過來說,沒有文學獎也造就不了文學的繁榮啊。這就好比一些人對任何文學獎所出示的結果都是不滿意的、持批評態度的,可當他們自己籌辦一個文學獎,或者參與一些文學評獎之后,也不見得就有什么建樹。文學評獎是一次集體作業,必然是一種妥協和平衡的結果,它其實很難貫徹、踐行個體的理想。把一種個體的審美和一種集體的審美相對應,肯定是會有差異和沖突的,但若由此說文學獎的存在惡化了文學的生態,就像說文學獎引導了當下文學的發展一樣,肯定都是夸大其辭了。而公眾在討論、質疑文學評獎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出示一種對文學現狀、文學成果的評價,這也可看作是文學獎還有存在價值的理由之一。
  何言宏:我以為在新世紀以來,我們的文學評獎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型:一是“政府獎”,二是“民間獎”。這樣的分類當然很粗略,有些評獎實際上“雜糅”了政府和民間等多方面的因素,很難明確地將它們歸類。我個人以為,反思和總結新世紀以來的文學評獎,應該聯系于中國更加寬廣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語境,某種意義上,正是這些語境制約和決定了文學評獎的諸多方面。首先來看“政府獎”。實際上自1990年代開始,相應于國家意識形態和文化戰略的變化與調整,特別是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家在文學場域建立了一套規模龐大的“政府獎”體系,以文學評獎為杠桿來引導和促進文學生產,形成了一種具有新的特點的文學生產機制,這一機制在新世紀以來越來越突出,越來越被強化,越來越具有較大的影響。為了方便,我曾經將這樣的機制非常簡單地概括為“抓評獎,促生產”。這一機制的基本特點,便是國家文學獎勵制度的建立。這一獎勵制度,主要是以從國家到地方所層層建立的“‘五個一工程’獎”作為主干的“政府獎”體系。在國家層次上,這一體系主要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的“‘五個一工程’獎”和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或參與主辦的“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等組成。在地方層次上,“政府獎”體系則由地方黨委主辦的“‘五個一工程’獎”和地方政府或作協主辦的形形色色的文學評獎組成,比如北京市的“老舍文學創作獎”和我們江蘇省的“紫金山文學獎”等等。任何文學獎,其實都是某種文學標準和文學理想的倡導、重申和確立,當然也是對那些相異于此的文學實踐的排斥與規約。如果借用法國的社會學家布迪爾的理論,在新世紀中國的文學場域中,“政府獎”運用其強大的動員能力與豐厚資源,對于合乎其文學理念與文學標準的文學實踐進行了相當有力的“激勵”,其對新世紀中國的文學生產影響巨大。
  郭春林:言宏兄剛才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將目前大陸的文學獎依照獎項設立者的性質,劃分為政府獎和民間獎兩大類,進而認為政府獎作為一種國家意識形態的手段對文學生產機制的影響。這確實把握到了文學生產與國家意識形態機器之間的關系。但我想這里的關系其實非常復雜,既涉及到葛蘭西所說的文化領導權,而文化領導權在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又可能蛻變,或者本來就是文化霸權。就當代中國的復雜性而言,我想,這兩個方面大概都必須考慮進去,同時通過對各獎項進行深入細致的個案分析,才可能看到政府所設立的諸文學獎與國家意識形態機器之間的深層關系,從而把握它對文學生產機制的影響。同時,如果將文化領導權的問題具體化,它又會涉及到國家意識形態深層內涵的具體內容。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作為體制中的政府獎本身也是需要認真考量的對象,單就評審機構與評委的構成就并非可以簡單地視為合謀或共同體的關系,而可能存在內部的緊張、博弈,以及諸文學觀念、政治立場之間的沖突、權衡。但是,這里似乎仍然有一個問題,就是政府獎的公信力。一方面,公信力的普遍下降必然對文學獎的評審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文學獎公信力的下降又將導致整個知識界,特別是知識分子公信力的下降。或者說,幾方面相生相伴,彼此關聯。而所有這一切,恰恰是言宏兄前面提及的布迪厄文學場的研究方法所要面對的大問題,也就是說,為什么會造成如此局面,當然,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文學界及各種各樣的文學獎評審如何通過制度化的設計,重新獲得社會的尊重,為文學重新贏回應有的尊嚴。
  謝有順:文學獎公信力的建立,其實也不是非常復雜的事情,關鍵是看大家是否有勇氣、有意識地去探索它。只是,很多獎項都包含著潛在的利益訴求,尤其是政府類獎項,必然會有意識形態要求,而不單純就是藝術的評價,這并不奇怪。比如茅盾文學獎明確說“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一個代表官方主辦的獎項如果不弘揚主旋律、不堅持導向性,那反而是奇怪的了。而據我所知,在弘揚主旋律、堅持導向性之外,茅盾文學獎也特別強調提倡多樣化,強調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可見,藝術的尊嚴還是被標舉出來的。但什么是主旋律,這個概念不應作狹窄化的理解,不能簡單地以為,圖解意識形態或寫重大社會事件的作品才是主旋律,我認為,書寫善與美,表達社會正義,關注時代變遷中的疑難和出路,更應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這就需要大家都對文學和文學評獎有新的共識。我記得有一次聽余光中先生說,文學評獎要辦得好,要回答四個問題:一、誰來辦?二、誰來評?三、誰來得?四、為什么得?來辦的人要熱心文化,來評的人要望重“士林”,來得的人要實至名歸,為什么得,要價值分明——這個概括是精辟的,它表明一個文學獎要有公信力,既要注重結果公正,也不能忽視程序公正。有一些文學獎總是在強調它的程序如何公正,如何透明,但忽視了評委的構成,這未嘗不是一種缺憾——當公眾對參與評獎的人沒有信任的時候,再公正的程序都可能會評出荒唐的結果。傷害文學評獎公正性的三個致命要素是:利益、人情和思想壓迫。要保證一個文學獎的公正性,除了要有嚴密的程序保障以外,還要努力反抗低級的利益訴求、曖昧的人情文化和庸俗的思想壓迫。文學評獎公信力的重建,必須在程序設置和評委構成上一起努力,缺一不可。
  
  
  民間獎的活力
  
  何言宏:除了我們上面所討論的政府獎,新世紀以來,形形色色的民間獎對文學的影響也不能忽視。在我的印象中,較有影響的如《南方都市報》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青海省的“金藏羚羊國際詩歌獎”、唐曉渡和西川他們的“中坤詩歌獎”和我們這幾年所主辦的“柔剛詩歌獎”及“劉麗安詩歌獎”、“在場主義散文獎”等。政府獎之外,這些民間獎的影響其實很大。前面我說到,我們討論新世紀以來的文學評獎,應該聯系于更加寬廣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背景,我以為民間獎的運作和它們的重要影響,和這些年來民間資本的壯大極有關系。比如“中坤詩歌獎”,就是由詩人黃怒波的中坤集團出資設立的,還有像武漢的“聞一多詩歌獎”,也依托的是閻志的卓爾集團。我們目前主辦的“柔剛詩歌獎”,則是由詩人柔剛個人出資。這些民間獎的經濟實力差異很大,有的非常雄厚,有的則很單薄,但是在對很多作家、詩人和他們作品價值的確認方面,絕對不亞于政府獎,某種意義上,他們所推崇的文學理念也許更具個性,也更加純粹,在各種各樣的文學評獎中充滿了活力,它們的意義決不能低估!
  汪政:文學獎多了當然是好事,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學獎可能也會有一個常態的分布,一些獎生存下來,一些獎淘汰出去,現在如此,將來也是這樣。民間獎的構成與動機是比較復雜的。有的是為了文學,有的則是為了商業和出版的考慮,你舉的不少例子是當下看上去操作得較為成功的,但是社會的關注度與文學界的關注度并不很強,認同度一直是個問題。
  謝有順:以中國文學的版圖之大,一兩個文學獎肯定是無法全面評價它的成就的,評價方式多一些,豐富一些,確實不是壞事。民間獎沒有政府獎所具有的優勢資源,但有時卻比政府獎更顯面貌清晰,原因在于它更迫切地想傳達自己的價值信念。很多文學獎之所以中途夭折或者飽受詬病,原因就在于它失去了價值信念,或者說,它所要堅持的價值極其混亂,無從取信于人。何以一些文學獎每一屆都在變,都在修改章程,都在被動應對外界的質疑,原因就在于它沒有自己的價值觀,而如何保持一種值得信任的價值觀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是一個文學獎如何才能走得更遠的關鍵所在。但很多民間獎由于缺少建立一種新的評獎文化的雄心,過度放縱個體的藝術偏好,也容易流于小圈子游戲,這同樣是一種需要警惕的趨勢。我一直認為,文學寫作是個人的創造,文學評獎呢,則是一種對文學現場的檢索和觀察,應該最大限度地分享文學的公共價值。過度意識形態化,和過度個人化、圈子化,其實都是一種評獎危機。
  郭春林:在文學普遍被邊緣化的今天,近年在大陸民間涌現出的各種文學獎確實是個值得面對的現象。這也就提醒我們不得不通過對其獲獎作品的分析去把握其真正的動機。但我想,我們首先還是該肯定在這些不同名目、不同構成的文學獎中,大多數還是懷抱著一個真誠的文學理想的,當然,究竟是什么樣的文學理想仍需通過對作品的判斷來獲得。依我的孤見,或許其中審美主義的文學理想要占到大多數吧,這其實也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對審美主義抱著一種熱情,甚至是一種很堅定的執著,換言之,是什么原因使這些人在這樣的時代里,放棄了對文學之于歷史和現實發言的期待,而將熱情只投注在審美這一對象上。可是,問題卻又并不這么簡單,審美主義本身又兼具了逃避和抵抗的雙重作用。這兩者間的張力在各個不同的文學獎中是如何體現的,就很值得思考。可是,我們也確實應該看到,民間的這些個文學獎,有相當一部分無疑有其非常明確的利益訴求,這個利益訴求既可以是或明顯或隱藏著的商業目的,也可能與權力訴求相關,也就是說,權力與資本相互勾結。其實,在文學生產領域,權力與資本勾結最成功,也最常見的就是文化產業,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獎,無論是政府獎,還是民間獎,恐怕都與文化產業這一資本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化生產空間相關,有些甚至就是文化產業的一個商業策略和手段。
  何言宏:春林提醒我們注意各種民間獎的出發點和他們的內在訴求,這里面的復雜性確實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但正如諸位所共認的,民間獎的意義仍然不可低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體現在它們與政府獎之間的復雜關系,我以為這用“互相補充”和“多元博弈”來概括也許比較恰當。一方面,民間獎是對政府獎的一種補充。很明顯的就是在詩歌方面。應該說,政府獎中較有影響的還是像“茅盾文學獎”這樣的長篇小說獎和“魯迅文學獎”中的小說獎,“魯獎”等各種政府獎中詩歌獎的權威性遠遠不夠,這樣一來,民間獎中種類更多的詩歌獎便成了一種很好的補充。很多詩人的創作難以得到政府獎的認可,倒被民間性的詩歌獎所確認。比如我們這幾年來所操持的“柔剛詩歌獎”,先后給被政府獎所忽略的北島、白樺頒發了榮譽獎,給柏樺、潘維和寫了《安魂曲》的沈葦等詩人頒發了主獎,在詩歌界都產生了很好的影響。“華語獎”的“年度詩人獎”先后評給詩人多多和歐陽江河,詩歌界也是十分認可的,這也增強了“華語獎”的權威性。還有它將2002年度的“杰出作家獎”頒發給史鐵生,現在看來,尤其令人欽佩與感動。還是按照布迪爾的說法,在各種“資源”角力和占位的文學場中,史鐵生可是沒有“資源”的人,他唯一的“資源”,就是他的創作和他的人格。所以說,民間獎對政府獎的“補充”,意義相當重大。另一方面,民間獎和政府獎之間,也是一種“博弈”。無論是在主觀上,還是在客觀上,民間獎和政府獎在文學場域中都形成了相當復雜的張力。它們在根本上所追求的,還是在于以自己的文學理念從很多方面——比如作家或詩人的文學史論證及經典化和對創作實踐的導向等等——影響或引導文學。所以,這種“博弈”非常深刻,實際上是不同的文學理想和文學價值理念之間的深刻“博弈”。
  謝有順:民間辦一個文學獎,其實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中國的語境里,民間辦的文學獎如果沒有影響力,也就罷了,一旦有了影響力,壓力就會接踵而來。所以,奢談一個理想的文學獎容易,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讓這個文學獎生長的語境,畢竟,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文學見解的時代還沒有來臨。所以,我對很多民間性質的獎項有更多的理解,覺得它們能堅持下去,這本身就是理想主義的。而在一個價值普遍失范的時代,一個文學獎的作用或許是渺小的,但我也不藐視任何微小而有意義的聲音,因為就文學的現狀而言,建設比破壞更重要。只是,文學獎是一件任何人來做都很難做好的事情——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似乎還找不到一個令所有人滿意的獎項,包括諾貝爾文學獎,每次也是爭議不斷。個人的局限性、群體的局限性,是任何文學評獎都不能回避的。但民間文學評獎的實踐依然值得期許,因為在中國,歷來不缺提口號者,甚至不缺有頭腦和思想的人,但缺能把好的想法付諸實踐,并實踐成功的人,也就是說,中國從來不缺空談的思想家,但缺強有力的行動家。不管能否成功,總要有人去實踐,去行動。
  汪政:我主張不要太刻意地區分政府與民間,事實上也不太好區分。這一點中外文學獎區別確實大。外國是小政府,不管文學。中國不然。而且,有沒有純粹民間的?中國的文學評獎人大都是兩邊跑,在民間說民間,在政府說政府。民間也不是鐵板一塊,任何一個獎都有自己的支持,這支持也是牽制,評獎已經是一種文學權力的表征,而真正的權力在這些獎的背后。從這個角度說,政府與民間有多大區別?即使從文學趣味與文學理想上說,兩者區別也不是想像的那么大,舉一些在民間得獎而在政府不得獎的容易得很,反之亦然,但舉出在民間與政府兩方面都得獎的更容易。這需要仔細分析,單個的例子沒有太大的意義,何況還有文學以外的因素,而并不是什么文學理想與文學價值理念有什么鴻溝。所以,對文學獎的研究我主張還是如同作家作品一樣,先不要歸類,而是進行個案細讀。但只要這樣,拿任何一個獎去縱向研究,就會發現它幾乎看不出一以貫之的東西。
  
  
  權威如何確立?
  
  何言宏:與往屆相比,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由于在評獎機制上作了改進,建立了由六十多人組成的“大評委”制度,再加上一輪又一輪投票的實名公開,努力體現主辦者所追求的“公開”、“公平”和“公正”。我個人認為,許多年來,茅盾文學獎一直未能建立其充分的權威性——包括其自身所期許的權威性。如果我們回溯一下以往各屆的獲獎名單,便會發現在每一屆的獲獎作品中,起碼都會有一部甚至是兩部的水平其實很差,按照我一位朋友的話來說,有的甚至連發表或出版的水平都不太夠。但這一屆的獲獎作品,還是很有說服力的。當然,我也認為,實際上不少被刷下來的作品,也完全夠得上獲獎的水平。這次“茅獎”之所以在機制上作這么大的改進,應該說是耗費巨資,不惜代價,完全是為了樹立甚至是挽救“茅獎”的權威性。從實際結果來看,似乎權威性確實得到了增強,不再像以往那樣會評出一些很不靠譜的作品了,但以我個人比較“農民意識”的觀點來看,為了保證“茅獎”的權威性,是否一定需要興師動眾地花費如許的資金、時間和精力呢?因為比如像諾貝爾文學獎,與我們的“茅獎”完全相反,采用的是“小評委”制,而且完全是匿名的評審,具體情況要到很多年以后才能解密的,不是更加具有權威性?所以,這一屆的“改進”,也并不是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當然,包括像“魯迅文學獎”等其他獎項在內的整個政府獎體系,以及各種各樣的“民間獎”,也許都需要不斷改進。
  汪政:這屆茅盾文學獎的評獎機制是個嘗試,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回應,一種主動適應社會氛圍和關切的調整。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不大好做中外比較。就諾獎來說,也評過很不靠譜的作家,而且如果仔細研究諾獎,它同樣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么純粹,背后也是有支持的。小評委制好,還是大評委制好?匿名好還是實名好?包括投幾輪、怎么計票等等,還都是比較專業的問題,我覺得總體上應該跟著現代社會制度走,同時,要適應公眾對文學獎的評選期望。而最關鍵的是評出好作品,只要評出了好作品,你怎么評的就不重要了。
  謝有順:沒有人愿意把一個文學獎評壞,包括茅盾文學獎,改進的意愿如此強烈,說明它也在深思,在正視一些問題。盡管它之前可能有不少作品的獲獎缺乏說服力,但總體而言,它依然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文學獎——至少它是影響力最大的。不過這次茅盾文學獎的評選,為求程序的公正,這種努力是值得贊許的,但以我的觀感,似乎又有點矯枉過正了。我是贊成實名制投票的,因為只有讓評委具體承擔責任,他才能接受藝術良心的監管。但我又覺得沒必要把每個人的選票都公之于眾,因為這樣一來,那些想堅持自己藝術判斷的人,就會束手束腳了。不公布個人選票的實名制,既有壓力,又能保護評委的個人私見,是否會更理想?因為評獎如果不透明,會有暗箱操作的嫌疑,但如果太透明了,也有可能導致公正性的崩潰——這里潛藏的中國國情,大家應該不難理解。在如何讓評委承擔責任和敢于堅持己見之間,茅盾文學獎還可尋找新的平衡點。
  何言宏:我們在思考和探索建立文學獎的權威性時,一方面要看到評獎機制這些“硬件”的方面,但我以為更加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思考,我們應該建立怎樣的權威性?或者說,形形色色的文學評獎所應該追求和理解的“權威性”應該具有怎樣的內涵?我以為,這才應該是問題的關鍵。前面我曾說到,包括政府獎和民間獎在內的形形色色的文學評獎,實際上是文學場域中不同的文學理想和文學價值理念之間的深刻“博弈”。有一點我們應該承認的是,在目前的各類文學獎中,還沒有哪一種評獎已經獲得了被充分公認的權威性。世界范圍內,最最權威的文學獎應該是諾貝爾文學獎了,其他像英國的布克獎等也有巨大的權威性。但是在我們國內,似乎還沒有這樣非常服眾的文學獎。比如像“茅獎”和“魯獎”,基本上沒有被大學系統的文學教育、文學研究和文學史編撰所“買賬”。有關的獲獎作品如果不被轉化和納入到文學研究和文學史的知識體系中去,其生命力是非常可疑的。因此說,各種文學獎在經過充分的“博弈”,是否能在最終勝出,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其文學理念和文學價值標準的純粹,而這,也許就是——也是我所理解的文學獎的權威性所應該具有的真正內涵。
  汪政:這涉及到如何理解權威,如何界定權威,怎樣才算權威。文學獎還是一個時效性強的文學評價行為,它更多地是針對當下而不是未來。文學獎的表述與文學史的表述是兩種系統,后者并不是建立在前者之上的。我不在大學,不清楚大學如何對待現在的文學獎。講授當代文學,弱化文學獎作為文學史敘述來說是很正常的,但只要細細看去,絕大多數政府或民間獎的得主與作品還都是被文學教育與文學研究言說的,只不過并不一定特別地點出這些作家與作品與文學獎的關系。文學獎更多地是在公眾、傳媒與出版領域被提及甚至放大。不過,我主張將文學獎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制度或一種特殊的文學批評方法來單獨研究,就像你這次發起的討論一樣。當然,如果去較真的話,大學不買文學獎的賬是很有趣的,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文學獎的評委大部分都是由高校的學者構成的,自己評出來的獎自己不認賬或不搭理,這不是很奇怪嗎?是不是沒評出好作品?為什么?是學者沒有從自己的文學良知出發?因為不能責怪這些獎項的設置,沒有哪個獎的主觀愿望是要評出差的作品的。所以我寧愿認為是缺乏好的作品可評,不是菜做得不好,而是本來料就不行。任何一次評獎都是一種遺憾,但這遺憾應該是沒有評出好的作品,而不是有好作品被評掉了。
  謝有順:權威性的建立,關鍵還是看人,看是哪些人在評。不在乎多少人評,在乎的是這些人是否有公心,是否有良好的藝術判斷力。好人未必評得出好的文學獎,因為他還需要有藝術鑒賞力;好的學者或評論家也未必評得出好的文學獎,因為他還需要有藝術公心。兩方面相平衡之后,這個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但我還是要強調,對文學評獎不能太理想主義化,而是要面對已有的文學現實。假如文學現實里就沒有很好的作品,你又能奢望文學獎評出什么好作品?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這是沒辦法的事。像一些年度文學評獎,一些人一開口就質疑,為何某某作家沒有獲獎,可某某作家當年度沒有發表或出版作品,你怎么給他評獎?因此,我對文學獎沒有最高的要求,只有最低限度的要求:不是看哪些應該獲獎的作品有沒有獲獎,而是看是否有不該獲獎的作品獲獎了。遺漏總是難免的,但不該獲獎的作品獲獎了,就會帶來大的問題。比如,諾貝爾文學獎飽受質疑更多的是有哪些應該獲獎的作家被錯過了,但很少有人說哪個作家就絕對不能獲獎,能做到這一點,其實就很不容易了,就是權威性的一種了。權威是相對的,但也并非不可以努力。
  郭春林:文學獎的權威性問題實在是個很麻煩的東西。除了汪政老師所說的之外,我想,還有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就是權威性來自哪里?就時間性的角度說,是來自當下,還是來自文學史,可是當下的權威與文學史的權威性無疑并不完全吻合,而文學史的書寫又面臨歷史書寫和歷史敘述的權力及立場、觀念等等的問題,由此帶出一個是否存在絕對的權威性問題,并進而與文學史書寫中的經典化相關聯。而就權威性的認同看,是社會和時代絕大多數人的認同,還是文學從業人員甚至是專家學者所認可的權威,也就是說,誰對這個權威性作出認定,而認定權威性的權威又來自何處。就權威性的內在規定來看,則又有除了良知之外的文學性標準問題。同時,如果我們不僅僅是在民族國家的內部來思考這個問題的話,也就是說我們將這些文學獎放到世界文學的范疇中來看,就又會帶出文學性的普遍性標準等等的問題,譬如諾貝爾文學獎有沒有絕對的權威性,英國的布克獎,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獎,日本的芥川獎,中國的“茅盾獎”是不是有世界性,如果有,這個世界性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它與民族性的關系又是怎樣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倒更愿意站在相對的立場上,不是先確立任何一個文學獎的權威性,而是首先去質疑它的權威性。當然,我絕不是相對主義者,也不是懷疑主義者,我想,這大概主要與我對權力的不信任有關吧。
  汪政:前幾年我曾就所謂整頓規范文藝評獎發過幾句議論。主要的意思是,首先要認清文藝評獎的內涵與意義,評獎實際上是一種特殊意義的文學舉動,在嚴肅的意義上,任何一種評獎都是一定的文藝立場與價值的提倡、探索、申張與堅持,因此,評獎越多,就意味著不同的文藝立場與價值觀都能擁有自己的表達途徑,它有助于不同文藝觀念和風格的生存與競爭,有利于文藝生態的多樣化而防止壟斷與文藝物種的單一化。一種成熟的理性的文藝評獎貴在堅持與積累,它的權威與不可替代就在這長時間的堅持與積累之中。現在的問題就出在許多獎出臺非常隨意,更不注重它的可持續發展,這樣的評獎想權威也不可能。但文學的價值與意義并不是由獎來說明的,事實上,自有文學史以來,未獲獎的經典遠遠多于獲獎的作品。作家希望獲獎是一回事,但是不是按獎寫作又是另一回事。很少有作品是為哪個獎而量身定做的。另外,對文學獎的理想與標準也不能太當真,那也就是個方向,諾獎的標準能說明其獲獎作品嗎?我覺得文學獎的權威就在于堅持,時間長了自然權威,自然勝出。
  何言宏:是啊,我很贊同這樣的說法。無論是體系龐大的政府獎,還是“百花齊放”的民間獎,主觀和客觀上都是在以評獎這種相當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各自的價值觀,這對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文學生態與精神生態,無論如何都是件好事。它們之間當然是一種博弈,但我以為,而且也很希望通過這種長時間的多元博弈,最終勝出的,不僅僅只是某一種或某一些具體的文學獎項,而是我們的文學、文化和精神生態的健康與成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 91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青青网在线国产|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香蕉伊思人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a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免费亚洲成人|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日韩在线网址| 女人18毛片久久| 婷婷午夜影院|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色中色| 欧美午夜一区| 无码日韩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国产一二视频| 无码内射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欧美极品| 欧美成人日韩|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国产jizzjizz视频|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97在线碰| 尤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洲成a人片|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在线中文字幕网|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