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的孕婦憂心忡忡地來到營養科門診室,遞給醫生一張血常規化驗單:“血紅蛋白”數值后面有個向下的箭頭被醒目地圈了出來。還沒等醫生看清數值,孕婦便焦急地說:“懷孕以后,我隔三岔五就吃些紅棗、紅豆、花生米來補氣養血,就怕營養不良,怎么現在還是貧血呢?我懷孕都30周了,正是寶寶快速生長的時候,寶寶營養能跟上嗎?您說我該怎么辦啊?”
紅豆、紅棗、花生米,是生活中代代相傳的補血三大法寶。然而,在醫生眼中,這“老三樣”的補血效果不如動物肝臟、動物全血以及畜肉類。此種結論來源于2個方面的比較結果。
◎鐵的含量
鐵主要分為血紅素鐵與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主要來自于動物肝臟、動物血、畜肉類等,吸收率達20%左右;非血紅素鐵主要來自植物和乳制品,吸收率低,才3%~5%左右。如鴨肝每100克含鐵50.1毫克,而干紅豆每100克含鐵才7.4毫克,花生每100克含鐵3.4毫克,而干紅棗每100克含鐵僅有2.3毫克,都不能作為鐵的主要來源。
更重要的是,動物肝、腎同樣也是葉酸、維生素B12的重要來源,對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紅細胞類貧血也有較好的效果。所以貧血者每天要保證含鐵豐富的食物攝入,尤其是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
◎鐵的吸收率
成人每日鐵的適宜攝入量為15~20毫克。有營養調查發現,我國成人鐵的攝入量每日達到了23毫克。但缺鐵性貧血者為何還如此之多呢?其根本就在于鐵的吸收率。植物性食物鐵的吸收率普遍較低,如大米為l%,小麥粉為5%,玉米和黑豆為3%,大豆為7%,萵筍為4%;動物性食物鐵吸收率較高,魚粉為11%,動物血為25%,肝與紅肉類為22%。另外,蛋類鐵的吸收率也較低,僅為3%。
因為紅細胞的更新需要時間,所以靠補鐵來改善貧血見效不快,一般治療2周后血紅蛋白濃度逐漸升高,2個月后血紅蛋白才能恢復正常。所以,不要祈求某一種補品一吃就臉色紅潤氣血兩旺。而且,在血紅蛋白值正常后還要繼續038bd47ec680bd36aa195195ddf2db69ab70991a6d0eeb115cb9528dd95a9ce7補充,做好鐵的儲備。
(作者系江蘇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
相關鏈接
促進鐵吸收的物質
(1)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酸性,同時具有還原性,能將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在低pH條件下,可與Fe2+形成可溶性螯合物,而利于鐵的吸收。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辣椒、苦瓜、青菜、菠菜、西紅柿、韭菜、生菜、青筍等新鮮蔬菜。獼猴桃、杏、大棗(鮮)、橘子、紅果、柚子、草莓和橙子等水果。
(2)半胱氨酸。半胱氨酸(半胱氨酸食物來源包括家禽、酸奶、蛋黃、紅辣椒、大蒜、洋蔥、花椰菜、甘藍、燕麥和小麥胚芽)也有與維生素C類似的作用,能協助非血紅素鐵還原。
(3)鈣。膳食中含鈣高時,可除去干擾鐵吸收的植酸、磷酸和草酸根,增加鐵的吸收。有些人缺鐵與缺鈣同在,就是應了這個機理。
(4)內因子。肉、魚、禽類中的內因子,不但使肉類本身鐵的利用率增高,還可以提高植物性食物鐵的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