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人民出版社創建9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蒞臨大會,親切接見當天參加大會的代表,并向人民出版社創建90周年致以熱烈的祝賀,向人民出版社全體員工和參會代表表示誠摯的慰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在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以及有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及出版界、新聞界代表等數百人參加了大會。
作為重要的黨和國家政治書籍出版社,和中國著名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90年,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版傳播在中國蓬勃發展的90年,也是黨的出版事業從星火之光走向輝煌的90年。因此,人民出版社90年風雨歷程,繼承并鑄就著中國出版事業的輝煌史冊。回顧人民出版社在黨的出版事業發展歷程中取得的成績,最根本的經驗就在于,始終堅持高舉旗幟,圍繞和服務大局,與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同風雨、共進步;始終堅持以優秀產品服務人民,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悉心關懷 薪火相傳
人民出版社始建于1921年9月1日,重建于1950年12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后重要的黨和國家政治書籍出版社,也是我國著名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出版社。90年前,剛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為適應革命發展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由中央局三人成員之一、負責宣傳工作的李達同志負責,于1921年9月1日在上海創辦了人民出版社,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翻譯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這是我們黨創辦的第一家出版機構,蔡和森同志將其定位為我們黨的“言論機關”。
人民出版社從誕生之日起就承擔起傳播馬克思主義,為黨和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服務的宗旨。人民出版社重建之初,1951年2月,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人民出版社”社名,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出版社所寄予的無限重托。從此,這五個大字便開始作為社標廣泛使用,成為人民版圖書最為顯著的形象標志。
1990年12月,人民出版社重建40周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詞,以示祝賀。江澤民總書記也欣然題詞:“努力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繁榮社會主義出版事業。”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穎超、廖承志等,都曾對人民出版社的工作給予極大的關注。2000年12月,人民出版社重建50周年,李鵬委員長、丁關根等同志也為人民出版社題詞。
2009年9月29日,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帶著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在百忙之中專程視察人民出版社,并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人民出版社從誕生、重建到現在,整個是和我們黨的革命史、創業史、改革開放史聯在一體的。人民出版社不管在黨的任何歷史時期,都始終堅持著正確的出版導向,都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正確方向,都始終圍繞著黨和國家的大局開展工作。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工作。在整個文化建設、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的整體布局上,也高度重視人民出版社在新形勢下的定位與走向,對人民出版社做出了科學的定位。李長春同志特別指出,人民出版社,自1921年創建、1950年重建以來,幾代人民出版社的出版人一起努力創出了這個品牌。她的權威性、準確性、科學性和嚴密性,是不可比擬的。人民出版社的品牌不僅屬于人民出版社,也屬于黨。
2011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為由人民出版社和黨建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全國干部培訓科學發展主題案例教材作序,再次表示了黨中央對人民出版社工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
信仰堅定 成就斐然
人民出版社自建社以來,始終肩負著崇高的歷史使命,即: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和國家重要文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普及性讀物;黨史和黨建論著;政治、哲學、經濟、歷史、法律、文化、國際問題等方面的一流學術著作,以及重要人物傳記和哲學社會科學工具書及教材等。半個多世紀以來,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圖書20000多種,發行圖書期刊30多億冊。成為名揚海內外的國家出版社,為我國出版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90年來,人民出版社與黨相生相隨、幾經更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一代代出版人堅守黨的思想理論主陣地,忠誠履行神圣使命,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磨滅的成就。
90年來,人民出版社始終堅持把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類書籍作為首要任務,出版了大量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著作。如建黨初期出版的《馬克思全書》等12種馬列著作;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二版,《列寧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二版,《斯大林全集》等;黨的十六大以來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基礎性工程和重大項目《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專題文集》。除此之外,還出版了一大批各種形式和規格的馬列著作選集及單行本等。此外,還出版了包括《毛澤東選集》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毛澤東著作。改革開放以來,出版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和胡錦濤總書記諸多重要講話的單行本。所有這一切,為在中國傳播、普及、堅持、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出了重大貢獻。
人民出版社還出版了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論著及傳記,李大釗、蔡和森等革命先烈的文集,民主黨派領導人的重要著作等。
90年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量黨和國家重要文件、文獻、法律、法規的單行本及匯編本。與之相配合,還出版了為數眾多的宣傳和解釋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普及讀物。
根據不同時期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黨建論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普及讀物及主題出版物。建社初期的1922年6月,人民出版社就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等12種宣傳馬列主義的圖書。新中國成立初期,又及時出版了經中共中央審定的“干部必讀”叢書及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一批重要著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改革開放后,為配合黨和國家各時期的中心工作,出版了諸多重要圖書,如: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出版了“鄧小平書系”及研究書系;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出版了《科學發展觀概論》等大量圖書;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有26種圖書入選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的重點出版工程;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出版了《社會主義通史》《共產黨通史》等90種重點圖書;為配合學習型組織建設,滿足干部培訓的需要,出版了三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為幫助讀者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疑難問題,出版了《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圖書等。
90年來,在出色完成出版各種政治書籍的同時,人民出版社還出版了大量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社會科學各領域卓有成就的知名學者和文化名人,大多在人民出版社出版過著作。眾多一流學者和文化人的信任和支持,使人民出版社在各個歷史時期均能不斷推出一部部精品力作,許多著作多次重印或再版,蜚聲海內外。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薛暮橋著《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嚴中平主編《中國近代經濟史》,范文瀾、蔡美彪等著《中國通史》等,至今暢銷不衰。
90年來,人民出版社始終致力于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的開發及國外高水平學術著作的引進工作,面向市場不斷提升圖書的品牌影響力,成績卓著。梅林的《馬克思傳》、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朱可夫的《回憶與思考》、斯諾的《西行漫記》等,在廣大讀者中產生了重要影響。
人民出版社多次榮獲各種圖書大獎,據不完全統計,從1984年至今,人民出版社就有2000多種圖書榮獲省部級以上圖書獎。人民出版社除出版圖書外,還主辦了多種期刊。其中尤以《新華月報》《新華文摘》和《人物》在讀者中影響巨大、久負盛望。
發揚傳統 再創輝煌
90年來,人民出版社的一代代出版人薪火相傳,艱苦奮斗、樂于奉獻,培育和傳承了思想堅定、作風優良的光榮傳統。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0周年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他說,“要堅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堅定理想信念。要在全體人民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當前,我國新聞出版業正處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重要關鍵時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產業發展獲得空前繁榮,新聞出版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任務更加艱巨。中央領導同志對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繼續發揮新聞出版思想文化主陣地的作用;繼續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走在文化體制改革前列;繼續促進新聞出版產業成為文化產業主力軍。這是對新聞出版工作的新的要求,也為新聞出版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整個文化建設、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的整體布局上,高度重視人民出版社在新形勢下的定位與走向,對人民出版社做出了科學定位,將人民出版社確定為我國公益性事業出版單位。形勢的發展、事業的推進對新聞出版界,對人民出版社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出版社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著眼于“十二五”規劃以及更長遠時期的發展,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以更高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為黨的出版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1921年
9月1日,人民出版社成立,社址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今成都北路7弄30號),具體工作由李達負責。建社初期,計劃出版《馬克思全書》《列寧全書》《康民尼斯特叢書》(《共產主義者叢書》)等書籍49種,掀起了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的高潮。
1923—1937年
1923年秋,人民出版社與廣州新青年社合并。同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