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家坤簡歷
2002年4月至今,任英國著名版權代理公司安德魯·納伯格聯合國際有限公司(Andrew Nurnberg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Ltd.)a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從英文圖書編輯到翻譯版權中介服務,是我職業生涯的核心內容。沒想到一本本小小的圖書,卻牽動了國內外同行的心,一日緊似一日地,把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出版人的目光,聚焦在中國的市場。回望過去20年,麥克勞希爾、約翰·威利﹑牛津﹑劍橋﹑企鵝、哈波·科林斯、麥克米倫、哈舍特,一個個國際出版集團,以各種方式投資中國出版市場,在改革開放的政策指引下,與中國出版社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國際合作模式,而活躍于其中的來自英美﹑歐洲﹑澳洲和亞洲的大大小小的版權中介公司,更使圖書版權貿易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形成了組稿﹑編輯﹑印刷﹑營銷推廣和物流發行多方位的國際合作局面。
20年的互訪與合作,結交了不少新朋好友。東西方出版人的交流不僅十分廣泛,而且已將不少活動固定下來,每年都會在相似的時間與各國作家和出版人濟濟一堂,分享最新的創作和出版理念。20年中,我也有幸目睹和經歷了這些難以置信的變化,一直參與對外出版合作中最早開始的﹑最頻繁進行的﹑發展最迅猛的一種貿易活動——圖書國際版權貿易。
對版權貿易的理解
不少編輯覺得,版權貿易就是“外版書”,就是“買版權”,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如果從下面的定義琢磨,其實每本圖書的組稿過程都是一個版權交易的過程,只是書稿來源不同罷了。
版權貿易是指在授權許可(copyright license)或授權轉讓(copyright transfer)過程中產生的貿易行為。它屬于許可證貿易范疇,是無形資產貿易,在實踐中指與授權許可和轉讓相關的業務活動,如創意產品的推廣,授權協議的制定和授權協議的管理等。其所涉及的作品載體形式包括圖書、音像、表演﹑影視﹑廣播﹑電子版權﹑產品等。版權貿易中涉及“經濟權利”,即作者獲得報酬的權利,以及精神權利,即作者的署名﹑修改和作品完整權。版權貿易所指的是經濟權利的授權或轉讓,而精神權利通常由作者永久保留,版權貿易的主體是權利人(著作權),客體是權利人對其作品所授予的貿易權利——如“國際中文簡體字圖書版權”,其基本貿易形式是以買賣雙方簽字認可的文字授權協議為依據,在約定時間段里履行協議中規定的各項貿易條件。
圖書版權貿易的授權途徑一般包括:
作者授權
組織機構授權
出版社授權
代理公司代理授權
圖書版權貿易的交易方包括:權利人(作者或繼承人,擁有版權的出版社或組織機構)以及被授權出版社。
為什么引進版權多于輸出版權?
許久以來很多人問我:為什么我們翻譯出版這么多西方的作品,而中國作者的書卻很少被西方出版社出版?其實這不僅是中國出版業的問題,日本、韓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在國際版權貿易中都面臨相同的境遇。甚至即使在西方國家之間,歐洲作家的作品也很難有機會在美國和英國出版。其中有些原因是相同的,而有些則不同。那么就中國而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
1.歷史原因
盡管11世紀,中國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而現代出版業卻產生于西方。1440年,古滕堡制造了德國第一臺原始印刷機,奠定了現代印刷技術的基礎。19世紀, 廉價紙張、蒸氣動力和排版技術的發展,使現代大規模的批量出版成為可能。19世紀末,圖書出版﹑銷售﹑印刷和裝訂已從由一家公司負責轉為各自獨立的行業,現代出版業形成。
工業革命后,歐美人口迅速增長和大眾化教育的普及,提高了閱讀人口的比例和出書品種的豐富;通訊網絡特別是鐵路的擴展延伸,拓寬了圖書的發行范圍。19世紀中葉,巨大的圖書出口貿易在歐洲開始形成,為20世紀的跨國出版奠定了基礎。
西方現代出版業跨國貿易的迅猛發展,使西方出版業將成品貿易,印刷機械和造紙,從編輯出版,和印刷發行不斷擴展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而由于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新的科學和技術知識以及現代社會的人文思潮,也逐漸受到亞洲國家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關注。形成了一股閱讀西書的風潮,既而養成了習慣,形成了相當可觀的市場需求。直到今天,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到來,即使在中國,所閱讀的翻譯作品也已經包羅萬象,了解西方——那個與我們如此不同又更加接近的世界,甚至變成茶余飯后的話題了。那么翻譯圖書自然是最可靠的媒介。
2.英美相對發達的版權保護法和比較完善的版權貿易機制
19世紀末,隨著歐美現代出版業的迅猛發展,對書稿的需求和壟斷性越來越強,作者在出版中的地位顯得愈發重要了。于是,圖書版權歸屬和版權保護的問題就更加突出。所有出版商都盡最大限度掌握作品的全球版權和發行權,在成品銷售和版權貿易中最大限度地盈利。
為解決版權保護的標準問題,1886年,伯爾尼版權聯盟制定了一個多邊協約,規定了一套最基本的版權保護準則,每個成員國的版權法都必須包括這些準則。同時還規定每個成員國都有義務允許其他成員國享受其本國作者的作品或在本國首次出版的圖書所享受的版權保護。這就是后來廣為人知的《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中國于1992年10月正式加入該公約組織。有關版權保護原則的延伸,版權法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