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4月21日,中國幾乎所有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報道這樣一個文化新聞:魔幻現實主義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正式將《百年孤獨》中文版權授予新經典文化有限公司。《百年孤獨》授出中文版權,以及5月30日正式出版中文版,也許將成為載入中國出版史冊的一個大事件。
從4-6月兩個月時間內,《百年孤獨》的所有話題不但成為中國文化媒體最重要的新聞之一,國外一些主要媒體如英國《衛報》、西班牙《世界報》《國家報》、墨西哥CNN、智利以及哥倫比亞眾多媒體,也對此進行了隆重的報道。
一本書的授權出版,為何能引起如此大的“全球影響”?
拒授版權與“海盜國家”
1990年,加西亞·馬爾克斯應黑澤明之邀赴日本訪問,隨后來到中國,這是他首次來到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期間,他在北京和上海作了短暫停留。然而,此次中國之行卻給馬爾克斯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因為他從與版權代理人對中國出版的了解中發現,中文版《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作品隨處可見,而且在對部分作品的出版機構進行詢問時,對方甚至對 “版權”一說毫無概念。氣憤之余,馬爾克斯決定不授權中國出版他的作品,包括《百年孤獨》。即使中國于1992年加入了三大版權公約,即使近百家國內出版機構對加西亞·馬爾克斯伸出了引進版權的橄欖枝,他都是斷然拒絕。
1996年4月23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加西亞·馬爾克斯參加他的新作《綁架逸聞》的全球首發式。當著眾多來賓、媒體和出版同行的面,馬爾克斯公開批評中國的盜版問題,直接稱中國為“海盜國家”。
中國出版給全球業界留下的印象,基本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歷及其《百年孤獨》中文版的故事脈絡暗合。此后十數年間,盜版問題始終困擾著中國出版,甚至成為阻礙中國加入WTO知識產權談判的癥結。這也是新經典在與馬爾克斯版權代理人打交道的七八年間,必須要面對和回答的問題:中國有出版法和版權法嗎?中國的法律是否會保護版權?
中國回答這兩個問題用了近20年時間,但答案依然不能令人十分滿意;在一個無法充分保護版權的國家,要談版權的國際合作,實在有點癡人說夢的味道。正是如此,中國正式申請引進《百年孤獨》的中文出版權,前后花了18年!
傾斜的版權逆差
近年來,法蘭克福書展等國際各大圖書展覽會對中國出版界都有著顯著的影響,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出版物有很大一部分依賴版權引進。中國經濟在全球創造的奇跡中,最大的亮點是貿易順差。但在出版領域尤其是版權合作領域,從數量上說,版權輸出的品種還不及引進品種的一成;從交易額來說,版權輸出的收益更不及版權引進的零頭。
然而,盡管全球幾乎所有暢銷圖書,都會在中國書界迅速公開出版,盡管幾乎所有重要作家,也都會在中國得以快速亮相,但作品在中國的實際出版效果(作品生命力、作品影響、作品收益等)往往卻與其在原產地有著較大落差。
近十年來,幾乎所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會在獲獎的第一時間被國內的出版機構重新包裝或“隆重引進”,受到不同程度的非凡重視,然而最終的“出版效果”呢,似乎除帕幕克以外,其余作家的作品銷量均不盡如人意。況且,大陸市場圖書定價同歐美、日韓,甚至我國的臺灣、香港地區相比,也只是四分之一左右。于是,一部作品中國內地版權輸出的“最終收益”,常常只是其全球版權收益的零頭。
鑒于歷史、文化等諸多原因,在世界版權之林中,中國出版并未占到主流地位,向一個“非主流”的出版國授出版權便也顯得不那么急迫。也正因此,才有《百年孤獨》中文版權創紀錄地申請了18年!
實力:尊嚴地授權
眾多新聞媒體對新經典窮追不舍地問:是什么原因使新經典最終獲得了加西亞·馬爾克斯及其版權代理人的青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