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四年間,兒童分級閱讀的研究與推廣在我國熱了起來。這是我國少兒出版的繁榮和全民閱讀活動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少兒出版大國,每年出版的少兒讀物三四萬種,兒童作為全民閱讀的基礎和重點,如何在海量出版物中進行選擇?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處于智力和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閱讀能力,因而應當為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選擇不同的讀物。這是我國兒童分級閱讀主張產生的現實根源和理論依據。
看起來很有道理的主張,實踐起來卻并不那么容易。
第一個問題是怎樣分級,能否把年齡作為兒童制定分級閱讀標準的唯一依據?歐美發達國家國土面積小,兒童人口數量少,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比較均衡,閱讀受到民眾的自覺推崇和認可,相同年齡段的兒童,面臨大抵相同的閱讀環境。而我國是個發展中的大國,城鎮化率還不到50%,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城市與農村、不同地區的兒童面臨不同的閱讀環境,同一年齡段的兒童在實際閱讀能力方面往往有較大差異。用一種標準來指導一個發展中大國3億多兒童的閱讀,能否行得通?如果再考慮到早期閱讀的起始年齡,兒童個體之間閱讀能力的差異恐怕就更大了。據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低幼讀物出版中心調查,中等以上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兒童閱讀起始年齡已經提前到兩歲,許多孩子5歲左右就已經初步具備自主閱讀能力,開始由親子閱讀轉向自主閱讀。顯然,不能簡單地把年齡作為制定兒童分級閱讀標準的唯一依據。年齡固然是制定兒童分級閱讀標準最為重要的參考因素,但同時還應當建立科學的兒童閱讀能力測試系統,根據兒童的閱讀能力來確定兒童分級閱讀的標準。這樣,兒童分級閱讀推廣起來可能會更容易。
第二個問題是誰來分級,兒童分級閱讀標準應當由誰來制定?兒童分級閱讀標準應當具有公益性、科學性,有公益性才有公信力,有科學性才有權威性。只有這樣,兒童分級閱讀標準才能被廣泛接受,從而指導出版和閱讀實踐。因此,兒童分級閱讀標準應該由獨立、公正的閱讀研究機構,組織兒童教育專家、兒童心理學家、作家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和教師、家長研究制定并公布。今年4月21日,由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主持的新閱讀研究所公布了“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這個書目立意高遠,著眼于形成中華民族的共同核心價值和思想基礎;視野開闊,從古今中外6萬多種圖書中選出;立場獨立,沒有任何商業利益相關方參與其中;方法科學,是先進教育理論和歷時十幾年閱讀推廣實踐相結合的成果。這是近幾年來兒童閱讀推廣方面包括兒童分級閱讀研究最為重要的開創性成果,為我們研究兒童分級閱讀問題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借鑒。
第三個問題是誰來執行,兒童分級閱讀應當由誰來推廣?近幾年兒童分級閱讀開始熱了起來,但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研討、呼吁和局部性的探索實驗上。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沒有共同認可的兒童分級閱讀標準,推廣什么不明確外,推廣力量薄弱也不容忽視。目前兒童分級閱讀主要由出版機構、民間機構、閱讀推廣人和媒體來推動,力量遠遠不夠。即便是建立起了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兒童分級閱讀標準,解決了推廣什么的問題,沒有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的普遍參與,兒童分級閱讀推廣也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應當結合語文教學的改革,考慮閱讀進校園、進課堂,使學校成為閱讀推廣最重要的基地,使教師成為閱讀推廣最重要的力量。反過來,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的參與,也會加快兒童分級閱讀標準的制定和推廣。
我國兒童分級閱讀的研究與推廣還處于起步階段,怎樣分級、誰來分級、誰來執行,這一系列基礎性的工作都需要扎扎實實地做好。對于兒童分級閱讀,我們要有遠見和熱情,還要有耐心和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