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之路】數字化是一個不容逆轉的潮流,我們只能適應它,擁抱它,使其成為我們新的生活習慣。一方面,我們為紙質圖書的逐年減少而悵然,另一方面也為因紙質圖書減少而減少的樹木砍伐而欣然。這無疑是環保的需要,是一種綠色生活的必須。
對于印刷的未來,我與潘先生有過一次爭論。我認為,隨著數字化的演進,數字出版終究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紙質出版,而印刷業的未來,恐怕要以包裝盒以及特殊的紙質印刷為主了。話雖如此,但一想到墨香四溢的書房將被各種面無表情的數字產品替代時,心中不免惆悵。需知,書不僅僅是用來讀的,還有觸覺、嗅覺和感覺。這種嗅著書香,捧著、觸摸著那或堅韌或柔軟的紙書,帶給你的是實實在在的感覺,而這是數字產品無法給你的。
印刷,是出版的延伸,通常我們也把它看做出版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時候,因為沒有印刷也沒有紙,刻在竹簡上的偉大思想使傳播變得困難。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不僅給傳播業帶來了革命,同時,在改變國家制度,促進人類生活進步上發揮了難以想象的作用。試想當初,中國革命如果沒有《挺進報》、《新華日報》這樣或公開或隱秘的報刊出版發行,革命思想如何能夠烽火燎原?試想現在的每一天,我們如何能夠離得了白紙黑字?
因為工作關系,有機會與印刷廠打交道,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2年的春節前后。那一年,是中美關系從敵對到破冰的第30年,為了紀念這一重要時刻,對中美30年的歷程做一次梳理,我們組織編輯了一本畫冊《中美關系30年》,因為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前期工作進展不快,直到年三十上午,才結束了編輯工作。領導希望在年初九布什訪華時,這本畫冊能作為禮物送給他。我立即致電深圳印刷廠,請他們務必留人等我。
到達深圳印刷廠時,已經是燈火闌珊,年三十的夜晚,全國人民都沉浸在節日氣氛之中,只有我們完全沒有感覺。立即與師傅交待任務,此后的幾天,完全是印刷專業的活計。年初八,我背著成品畫冊從深圳返京,年初九,看到江澤民主席把畫冊送給布什那一瞬間,心中升起一股豪氣,看,我們的印刷廠,畫冊印裝不僅速度快而且質量好,多么的跟勁,現在要說給力。
近些年,我常常會自愿或被自愿地參觀一些印刷廠,當然都是極其現代化的工廠,我常常被那些精美的產品陶醉。在那里,我看到的,不僅有圖書畫冊的印刷,更有各種美輪美奐的包裝產品,還有名人字畫的復制等。數字化是一個不容逆轉的潮流,我們只能適應它,擁抱它,使其成為我們新的生活習慣。一方面,我們為紙質圖書的逐年減少而悵然,另一方面也為因紙質圖書減少而減少的樹木砍伐而欣然。這無疑是環保的需要,是一種綠色生活的必須。但情況果真如此嗎?有數據顯示,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多數企業業績下滑,而中國的包裝業特別是食品包裝則逆勢上揚。對這一結果,我們亦喜亦憂,喜的是中國的包裝業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國際化,越來越人性化,人們在沒看到產品時,僅憑那美妙的包裝就產生了購買的欲望,這就是包裝的魅力。憂的是,那過度的包裝,往往比產品本身還要靡費,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年一度的中秋節,月餅本身并不貴,但一披上各式美麗的包裝就使那原本廉價的月餅變得價格不菲,灰姑娘變公主的事年年都在發生,但最終的結果造成的是垃圾增加。這些包裝的浪費,也許把因紙質圖書減少而少砍伐的樹都給補上了吧,或許還過猶不及。這絕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輿論一直在呼吁減少過度包裝,我們一方面要加入這個呼吁的行列,更要身體力行,摒棄這種浪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