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世紀,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化快速發展,絕大多數學術期刊在數字出版平臺全文上網,有的自己建有網站。同時,學術期刊數字化版權保護存在一些問題,傳統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法律體系也應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數字出版時代,對數字化版權保護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將技術、法律、經濟、意識等多種保護方法進行有效結合,才能推動學術期刊數字版權保護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學術期刊 數字化出版 侵權行為 版權保護
一、學術期刊數字化版權保護的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快速發展,絕大多數學術期刊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和維普資訊等數字出版平臺全文上網,有的還在國外數字出版平臺上網,大部分期刊建設有網站。國內外一些數字出版運營機構加快進入學術期刊出版市場,通過聯合辦刊、合作出版等形式,達到盈利目的。“在數字出版快速發展的同時,期刊出版遇到了一系列新問題,甚至是挑戰,版權爭執之多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
縱觀數字化版權保護的現狀,學術期刊數字出版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 數字出版經營模式不成熟,權利人產生信任危機。主要原因是學術期刊數字版權的利潤分配不平衡,作者和期刊社等權利人都不能從中獲得合理的回報,侵權現象常有發生。
2. 數字版權糾紛不斷。一些數字出版企業“利”字當頭,從成立伊始就打著“高科技”的旗號,以攫取權利人利益為目的,有的以取得授權成本太大或者無法獲得授權為由,大肆侵權盜版,對學術期刊數字版權的侵權行為非常嚴重。
3. 數字版權糾紛賠償難以計算,對侵權盜版的打擊力度不夠。國家對于網絡授權沒有統一的使用費指導標準,各地法院對于此類案件判決賠償的數額不一致,權利人維權成本高,獲賠很少,有的甚至是賠本打官司。
4. 授權通道不暢,作者、期刊社與數字出版商作為市場的參與方對接不好,缺少學術期刊數字版權交易平臺,海量授權難以解決。不管是傳統期刊社、文化公司、作者,還是數字出版的技術提供商、運營商,如不解決版權人的授權問題,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會有較大的侵權風險,并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二、學術期刊數字出版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及表現形式
構成數字出版侵權行為的要件主要有兩個:一是行為違法,即行為人的行為對他人的版權造成了損害,并且沒有任何法律依據。二是存在損害的事實,即侵權行為人在客觀上給受害人帶來了損失。[2]如果侵權行為人的行為給版權人造成了損害且沒有法定的免責事由,則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數字出版侵權行為有三種典型的表現形式:
1. 傳統媒體的侵權行為。如未經版權人同意,將互聯網上的學術期刊作品下載發表,從而引起網站對傳統媒體提起訴訟。
2. 網站侵犯數字化作品版權的行為。主要是網絡對其他網站的信息資源版權的侵犯,如各大網站之間違規的復制、轉載行為。
3. 網站侵犯傳統學術期刊作品版權的行為。比如未經版權人許可,將作品通過數字化處理上傳到網站上供他人使用。
對于上述第一種侵權行為,只要證明了主張權利的人是真正的版權人,侵權事實就比較容易認定,侵權行為人相對明確。而后兩種涉及較多的技術因素,情況較為復雜,其侵權責任的承擔通常涉及數字出版的服務提供商。
三、對學術期刊數字化版權進行保護的主要方式
1. 技術措施是學術期刊數字版權保護的關鍵
充分發揮技術措施的保護功能,主要是加快技術創新并加以應用,用技術來控制網絡作品的使用與傳播成為數字領域中維護版權人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例如,通過開發防火墻技術、信息加密技術、水印加載技術、CA認證技術等方法,有效阻止、限制或禁止不正當接觸乃至復制網絡作品的行為,保護版權人的權益和網絡文獻信息安全。
2. 法律手段是數字版權保護的核心
通過法律手段來加強對學術期刊數字版權的保護,一方面是要強化法律意2011.6 55VIEW POINT 觀點識,完善網絡信息的法律體系。我國先后出臺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規定》、《關于制作數字化制品的版權規定》,修改了版權法,最高人民法院也作出了相應的司法解釋,為網絡的正常運行和網絡作品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另一方面,要加強執法,維護法律的權威。法律在保護版權人對其作品享有正當的財產權利及其基于這種權利帶來的財產性利益的同時,也要“為權利的行使設置邊界,為權利人的行為劃定籬笆”[3],調節網絡主體之間的利益矛盾,保證網絡作品得到合理使用。
當學術期刊數字版權受到侵犯時,還可以采用行政干預、仲裁和司法處理三種途徑對其損害予以補救:
行政干預。根據版權法和其實施條例及版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的規定,版權行政管理機關,如有對版權法和其他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規定的與版權有關的違法行為,可以實施行政處罰。
仲裁。我國版權法第54條規定,版權合同糾紛,當事人可以根據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版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司法處理。如果被處罰人不愿意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對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根據著作權法第54條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