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杜拉拉升職記》這些書,家教+ 勵志的跨界書——《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的出版歷程可謂坎坷離奇。
自從《圈子圈套》暢銷以來,A+B類跨界圖書一直是圖書領域的明星。《杜拉拉升職記》(職場+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心理+小說)、《心靈殺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心理+勵志)、《別告訴我你懂PPT》(PPT+職場)等,在各自的領域閃著悅人的光彩。比起《杜拉拉升職記》這些書,家教+勵志的跨界書——《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的出版歷程可謂坎坷離奇。
一退:嚼別人嚼過的“哈佛”沒味
哈佛是我的夢想,但是,這本書是所有我出版的圖書中,唯一一本一開始堅決不想出版的圖書。盡管擺在我面前的是一份少見的輝煌履歷:
●進入500強企業戴爾工作,成績優秀;
●考上哈佛大學最難考的哈佛商學院;
●畢業后成為“花旗銀行全球領袖計劃”成員;
●聯想集團總裁高級助理。
2008年初,我收到了香港出版的繁體版圖書《我敲開了哈佛商學院大門》。坦率地說,一開始我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因為,一看見哈佛這兩個字我就半點興趣都提不起來,因為已經有了《哈佛女孩劉亦婷》,完全沒必要再出版一本類似圖書。此外,我強烈反對把考上名校定義為教育成功。我堅決不要出版指導家長如何培養孩子上名校的圖書。但是,推薦人告訴我,于智博這本書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曾經非常頹靡,覺得人生已經無所謂,如果不是這本書,他的人生絕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有活力。這說服不了我,任何一個北大和清華的學生都可以用來激勵后學,何況哈佛的。如果讓家長放膽去期望自己孩子的話,考上哈佛大概會成為每個父母的期望,所以,才會有那么多哈佛的書及北大、清華的書,但是,對我來說,再優秀也是后出版的跟風書。再qhhQrOE0U7IlvkWWH3vx94hEcLtvH4k8TphZHHInlEg=好也沒必要重復出版。
我決定退稿!
二退:觸到了大眾教育的禁忌底線
盡管書稿退了,但是,拒絕了推薦人的熱情還是挺讓我心里忐忑。2009年初,當聽說一位記者朋友計劃做一個留學生專欄報道后,我馬上請他采訪于智博。我以為這樣又高又帥的陽光男孩,一定會讓記者青睞,但事實讓我大跌眼鏡。記者問他小時候是不是學校的榜樣類人物,成績是不是總是名列前茅,于智博很不好意思地說:“小時候學習很不好,參加高考可能考不上大學。”記者問 “小時候你父母特別注重哪方面的培養?” 于智博:“父母特別注重道德感的培養……”記者提醒,有沒有在音樂、繪畫等方面培養個人的綜合素質?于智博仔細想了后說:“父親很重視體育精神的培養……”
后來記者對我說,他不能報道于智博,因為他想報道從小特別優秀的孩子,比如類似劉亦婷,甚至比劉亦婷小時候都出色的孩子,現在有的是。很多孩子不僅上哈佛,還鋼琴、繪畫樣樣優秀,有很多獎狀。這樣的孩子很多,還有很多北大、清華畢業后去哈佛上學的。從哪一方面論,都輪不到報道于智博這樣小時候表現平平的。
聽了記者的話,我滿腹疑問和不解。查找相關資料后,結果發現了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生活在底層的孩子本來只有一類:吃不飽穿不暖的。自從有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世上多了另一類更可憐的“底層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眼里孩子們被分成了兩個階層——起跑線上贏的和輸的。那些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境遇如何?一個爸爸對自己上五年級的考試排名第十的孩子說:“考不上重點,就去死,有藥有繩……”一個8歲孩子因為成績不是名列前茅而被憤怒的媽媽打死了……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如果說這些生活在成績底層的孩子連舊社會的農奴都不如并不過分。在舊社會,雖然出身低下會被社會歧視,但是,尚能得到家庭溫暖。現在的差生,不僅在學校抬不起頭,在家里也備受責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教育家《管一輩子的教育》的作者林格說:“現在的孩子回家還要面對父母一張舊社會俱樂部的臉……”家長們心里只有對孩子學習的擔心,滿腦子擔心將來沒出息,愛和自由被忽視了。
我詳細了解于智博小時候的情況后更加吃驚,他小時候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
●隔代養育,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輸在起跑線上,留級后仍然在班上排名倒數;
●9歲父母離異,正是專家們特別強調的心理成長關鍵期。
他的成長過程犯了太多教育專家提出的禁忌。不是“贏的”都不愿意報道,現在了解到小時候輸得這么慘,這書更不能出了!
三退:父母因怕“誤導”讀者而拒絕配合寫作
一位著名教育專家說得好:“榜樣是青少年時期的一道明媚陽光,他會照亮那些普通的孩子,使他們成就精彩的人生。”教育出版的意義之一,就是拯救底層孩子,使他們能夠有好的環境和機會健康成長。
說服父母把孩子小時候優秀的事跡寫出來太容易了,但是,寫出他小時候被現代人如此瞧不起的經歷,應該是很不容易的。
2009年8月,做了充分的準備后,我開始勸說于智博的家人。沒想到于智博的家人一聽可以幫助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但是,于智博的家人只同意提供資料,堅決不同意撰寫圖書。我找出很多市面上暢銷的考上名校的孩子父母出的書,說服他們,他們卻絲毫不為所動。于爸爸說,他不是教育家,不能隨便寫書誤導家長和孩子,無論如何都不答應。于爸爸建議我找教育專家撰寫。現在那么多考上名校的孩子父母都寫書宣傳自己的教育理念,于爸爸作為香港教育學院的教授,他非常希望于智博的圖書盡快出版,但面對市場誘惑卻堅決拒絕自己寫作。于爸爸如此正直、有責任,讓我非常感動,但是,我的出版計劃卻再次被擱淺!
一用:教育專家支持,拯救輸在起跑線上的“底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