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教輔圖書出現的質量良莠不齊、同質化現象嚴重、編校差錯百出、選題滯后內容老化等諸多問題,已嚴重影響了讀者的使用。切實提高教輔圖書的質量已刻不容緩。本文試圖通過對當前教輔圖書質量存在問題的分析,探討提高教輔圖書質量的有效辦法。
[關鍵詞]教輔圖書 編輯 質量思考
當前教輔圖書的出版比較雜亂,名目繁多的各類教輔充斥市場。這其中不乏質量優秀的教輔,但也有不少質量較差的教輔“濫竽充數”,這種現狀給讀者的選擇和使用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一、當前教輔圖書質量存在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教輔類圖書品種繁多,一些教輔圖書質量低下,令人擔憂。筆者在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多年負責圖書審讀工作,歸結起來,當前教輔圖書質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差錯較多,把關不嚴。教輔圖書作為學生用書,其質量要求本應高于一般圖書,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教輔圖書的整體質量差強人意。從大的方面看,普遍存在版權頁不規范,圖書信息錯誤或不完整;目錄編排層次不清、雜亂無序;體例不統一,欄目設置及內容編排不科學等問題。僅就編校錯差而言,幾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錯別字較多、標點符號誤用、體例編排不規范等突出問題。就連“唯一”這樣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還有部分圖書在使用2002版現漢中的“惟一”,甚至包括少部分教科書。
2.盲目跟風,缺乏創新。一些圖書出版社在教輔圖書出版方面缺乏深入的市場調研和專業的編輯人才,對讀者的需求研究不透、把握不準,品牌意識不強,盲目地跟風出版,選題缺乏創新,更無特色可言。僅以與“新課標”教材配套的同步類教輔讀物為例,一些作者和出版社還沒有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新課標,就組織編寫了大量的以“新課標”為名的所謂“配套教輔”。這些教輔內容同質化嚴重,編寫起來都是以“講、練、測、查、考”等方面的內容居多,甚至有不少存在模仿和抄襲的成分,缺乏創新性。
3.重復出版,粗制濫造。目前出版社在精算成本方面考慮較多,既想多產出,又不舍得多投入,滿足于“炒現飯”的低水平重復出版,甚至簡單炮制,這種現象在業內非常普遍。很多出版社往往是一有選題,拉夫湊數,把幾年前開發的產品進行簡單包裝后重復出版,不注重從滿足市場的需求方面研發新的產品。在當前新課標的形勢下,有不少出版社只是從書名上做些文章,其實書中內容老化陳舊,有“新瓶裝老酒”之嫌。不少出版社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對教輔圖書的出版不作細致研究,對市場需求不作調研,不作精心策劃和編輯。甚至有的出版社就是組織兩三個人對別人的東西剪剪貼貼,東拼西湊,粗制濫造。
二、教輔圖書質量不高的原因
1.急功近利思想嚴重,片面追求短期收益。教輔圖書本應堅持為教育服務的指導思想,但實際上很多出版社和編輯人員已逐漸偏離了這個方向,思想浮躁、行為短期化,幾乎已陷入為出版而出版、為賺錢而出版的怪圈,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教輔類圖書具有的出版周期較短、市場風險小、回款有保證等特點,成為一些出版社獲取利潤的主要產品,因而導致為數不少的出版單位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忽視社會效益,為“搶飯碗、占市場”出版粗制濫造、質量低下的教輔圖書。
2.研發力量不足,專業編輯人員缺乏。現在很多出版社根本沒有專門的教輔研究開發和專業的編輯隊伍,也不具備出版教輔的資格和實力,有些出版社甚至根本沒有市場調研和產品開發這些基礎環節,只是看書店里什么書賣得好,就去跟風,不分析自己的特色和能力。一些出版社總共不到5~6個編輯,他們既要編一般圖書,又要編教輔圖書,編稿任務非常繁重,有的責任編輯每年編稿字數逾300萬字!有不少編輯人員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教輔統統包攬,無所不編,結果編出來的教輔質量低劣,誤人子弟。有些編輯人員素質偏低,又不注重自身學習,尤其是有些年輕的新編輯,無論在編輯經驗、知識儲備上都非常欠缺,加之很多教輔圖書由于原稿編寫質量較差,甚至出現一些知識性的錯誤,完全不符合出版要求,因而編出來的教輔圖書也難免差錯百出。
3.法規觀念淡薄,質量保障機制缺失。要提高教輔類圖書的質量,除了要嚴格落實新聞出版總署《圖書質量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法規要求外,最主要是必須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一是在編校力量不變或減少的情況下一味加大出版教輔圖書的品種和數量;二是為減少人員開銷撤銷校對科,實行編校合一,責任編輯和復、終審都分別承擔了超負荷的審稿量;三是隨意安排和調整復、終審,不考慮專業對口,導致了外行審稿的情況出現,使“三審三校”制流于形式,最終教輔圖書的編校質量失去了根本保障。
三、提高教輔圖書質量的對策思考
1.要有高度的責任和質量意識。教輔出版的責任意識表現在對出版和教育事業負責。這種責任意識,最終落實在產品的質量意識上。教輔圖書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已成為教學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把教輔的研發、編輯出版作為一項長遠的事業來對待,重質量,重品質,應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確保產品的質量:一是要成立專門的教輔研發機構并配備各學科的專業編輯。二是要建立專業的教輔研發團隊。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質量的競爭。只有質量好了,才有搶占市場的過硬條件,否則,即使有了市場也會因質量不好而喪失市場。而專業化的研發、出版團隊,正是質量的可靠保證。三是要堅持調研制度。出版社應本著教輔必須有助于教學、為教育加分這一強烈的責任意識,關注教育訴求,同步教學需求,跟蹤教育發展。堅持走進教育,走進學校,定期深入學校回訪調研,仔細聽取師生、家長的意見。堅持每學期修訂,改進體例,更新內容,不斷創新。
2.堅持質量優先,建立保障機制。作為一個有社會良知的出版社,必須堅持質量優先,并在努力提高教輔質量方面建立和完善相應的保障機制。第一、要牢固樹立教輔圖書質量意識。強烈的圖書質量意識,是編輯人員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時代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對于出版社而言,圖書質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片面追求產品數量而無視產品質量對于一個出版社的長遠發展毫無益處。因此,每一個出版工作者都要時刻記得緊繃圖書質量這根弦。第二、出版管理部門應將“把關”與“薦優”相結合,加強對圖書質量的管理力度。出版管理部門每年要進行圖書質量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與職稱評定和獎金福利掛鉤,形成出優質圖書光榮、出不合格圖書可恥的社會風氣,從而增強廣大責編的危機意識。
3.建立品牌戰略,著眼創新發展。好品牌是出版企業的生命線,暢銷的教輔書基本上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近兩年來,遼寧教育出版社的“尖子生”、江西教育社的“芝麻開花”、東北師大社的“北大綠卡”等都已經進行了商標注冊,這對于品牌建設的正規化和標準化不無裨益。針對當前教輔市場混亂的情況,一些品牌好的、真正出版高質量教輔書的出版單位應該主動“突圍”,占領更廣泛的市場。如江西金太陽教育研究有限公司編寫的“學習的藝術”、“高考熱點難點專題透析”、“同步測試與評估”等品牌在全國影響深遠,在品牌創建和產品創新方面都卓有成效。故此,出版社要結合當前新課標教材的特點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結構和教學要求,組織專家精心編寫適合不同階段學生特點的優質教輔,杜絕東拼西湊、粗制濫造。只有以培養能力為核心,帶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才可能走出同質化競爭的怪圈,打造出真正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優秀教輔圖書。
4.尊重出版規律,落實“三審三校”。首先要明確“三審”的職責和質量要求。職責和要求明確,才能便于考評和執行。其次要嚴格“三審”的制約措施。對編審質量進行考評。復審對初審質量評級、終審也對復審質量評級,按審稿質量不同,分別記優質、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填寫在審稿意見書中,作為年終對有關人員進行綜合考評的重要指標。為保證圖書內在質量不出差錯,書稿必須按專業對口原則,分工有關學科的編輯或有副編審以上職稱的人員“三審”;對書稿內容把握不準時也可請外審,由有關專家從內容質量上把關。
5.培養作者隊伍,提高策劃和編輯水平。第一,出版社要善于借“外腦”的作用,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作者隊伍為我所用,而不只是會關起門來拍拍腦門想點子的編輯。俗話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出版社要為作者創造出一個值得信賴、能讓作者很好地發揮自己才華的環境,以創新思維培養組建作者隊伍。第二,作者水平要高。這是保證圖書質量的前提。物色的作者應當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或在教學第一線的高級教師,學有專長,且寫作水平高,責任心強。作者的素質直接決定書稿的質量,沒有合適的作者,這個選題就不能立項。第三,選題策劃到位。作為責任編輯,要在選題策劃階段對書稿作出總體構想,要準確定位市場和讀者對象,對教輔圖書的結構體系、內容深度提出具體要求。第四,要有專業編輯。現在一些出版社有為數不少的編輯“膽大藝不高”,什么學科的教輔圖書都敢編。編輯在圖書編校質量方面由知識積累上的欠缺和能力與責任心培養上的欠缺,最終導致編校質量意識的欠缺。因此,教輔圖書編輯一定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強烈的責任意識。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