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個人窮困潦倒,實在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準備跳崖自盡。自盡前,他號啕大哭,細數自己遭遇的種種失敗。崖邊巖石上一株低矮的樹,聽到這個人的種種經歷后,也不覺流下眼淚。人見樹流淚,就問:“難道你也同我一樣,有相似的不幸嗎?”樹說:“我怕是這世界上最苦命的樹了。你看我,生在這巖石的縫隙之間,食無土壤,渴無水源,終年營養不足;環境惡劣,讓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淺薄,又使我風來欲墜,寒來欲僵。我看似堅強無比,其實是生不如死呀!”人不禁與樹同病相憐,就說:“既然如此,不如隨我一同赴死吧!”樹說:“我死倒是極其容易,但這崖邊便再無其他的樹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樹接著說:“你看到我頭上這個鳥巢沒有?此巢為兩只喜鵲所筑,一直以來,它們在這巢里棲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兩只喜鵲可怎么辦呢?”人聽罷,忽有所悟,就從懸崖邊退了回去。
請以“你是別人的一棵樹”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1)其實,每個人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2)再渺小、卑賤的人,對于有些人來說,也是一棵偉岸的“樹”。
考生作文時應注意充分調動自己的文化、生活積累,保證內容的充實;注意強化“發展等級”意識,善于展示自我特長和文章的亮點。考生要避免以下誤區:議論文不能準確舉例論證,論證手法單一,內容空洞;記敘文不能靈活運用各種描寫方法,敘事枯燥,如記流水賬;不能用好細節描寫,只有情節梗概,使得文章內容空洞不實。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飛機上接受意大利《機會》雜志記者采訪。記者問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爾·蓋茨沒有回答記者往往希望聽到的“商機”兩字。他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莫過于孝敬父母!”
材料二: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請結合上面的材料,以“孝道”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分析這兩則材料,第一則材料是事例材料,第二則材料是理論材料,兩則都是正面材料,因此審題立意的難度不大。也就是說,考生對這道作文題的寫作一般不會出現偏題、離題的現象。仔細分析材料,考生會發現:“孝不我待”側重于孝的時效性,“孝的真諦”側重于對孝的認識,“孝的沉思”側重于對孝的意義的思考,“孝與忠”側重于在國與家發生矛盾時的情感傾向,“孝與人生”側重于孝在人的生命歷程中的位置與價值思考。考生從這幾個方面來立意都是正確的。
【林逾靜、何秀珍/供稿】
二、命題作文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27年,陶行知先生來到有“萬里長江第一磯”之稱的南京燕子磯辦學。到這兒后,他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因燕子磯地勢險要,常常有人到這里跳崖自殺。陶行知聽了,十分震驚。不久,附近又有一年輕女孩自殺了。于是,他找來一塊木板,在上面寫了“想一想,死不得”六個大字,然后爬上燕子磯,插在了陡峭的懸崖邊上。他還叮囑看山老人,如果發現有人要跳崖,一定要讓他先看看這塊木板。
這之后,一些想到這里自殺的人,看到木板上面的字,不免踟躕、猶豫、徘徊,經過內心一番痛苦的掙扎后,又悄悄地走下山。在這里跳崖自殺的人明顯減少了。
請以“想一想,死不得”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立意:(1)從這六個字帶來的影響看,語言文字具有特殊的作用,它能深入人的內心世界,激發人進行思考,引起無窮的回味,產生巨大的力量。(2)從自殺事件上看,人生在世,總要有些責任與擔當,為了你愛和愛你的人,要勇敢地活下去,直面生活的苦難——有生命才有機會,才有夢想,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3)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喚醒人的良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作為教育者,首先要關心人,關愛生命,給人們以希望和勇氣。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個人養了一條狗。這條狗是他最忠誠的朋友,每天和他形影不離。后來這個人病了,視力越來越差,幾乎失明了,走路時經常摔倒,因而他就更離不開這條狗了。這條狗每天提醒他避開路上的障礙和危險。但有一天,狗死了,這人沒了依靠,又開始跌跌撞撞。他很清楚,沒有了狗的陪伴,生活一定會很艱難,但他也只能認命了。為了看清一點光亮,他不得不集中注意力看上好一會兒,但終于能看到了。于是他開始鍛煉自己的視力,努力分辨周圍的事物。慢慢地,他的視力恢復了。他很后悔,還經常抱怨那條狗:正是那條狗影響了他視力的恢復。
請以“依靠”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從題目“依靠”看,依靠的有無影響著人物的命運,所以考生可以談人與物的關系——外物是人生活的憑借,絕不是人生活的全部;沒有上帝,也沒有救世主,你是你人生命運的主宰。從材料中,主人對狗前后的態度看,考生可以立意為:不能怨天尤人,造成生活困頓的原因正是自己努力不夠——只要努力,情況就有可能好轉,奇跡就有可能發生。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埃莉諾·羅斯福是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夫人。當年她從本寧頓學院畢業后,想找一份電信業的工作,于是她父親將她引薦給了薩爾洛夫將軍——當時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董事長。
薩爾洛夫將軍自然對老朋友的女兒十分熱情,主動征詢她的意見:“你想到公司的哪個部門工作?”“隨便。”埃莉諾羞澀地回答。
“對不起,”將軍異常嚴肅地盯著她,“我們這里沒有哪個部門叫‘隨便’,在成功的道路上也不存在‘隨便’!”
請以“沒有隨便”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材料的主人公是羅斯福夫人,從她的遭遇來看,考生可以立意為:(1)成功的道路上不存在隨便。(2)我們必須確定人生的方向,有了奮斗的目標,才有動力,才可能成功等。從薩爾洛夫將軍的行為看,他深刻的見解、嚴肅的話語給了年輕人很大的幫助。考生可以立意為:(1)樹立奮斗目標。(2)做專才不做通才。(3)及時懇切地給年輕人以幫助等。
【胡萬田/供稿】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邁的北美切基羅人教導孫子們有關人生的真諦。他說:“在我內心深處,一直在進行著一場鏖戰。戰爭是在兩只狼之間展開的。一只狼是兇惡的——它代表恐懼、憤怒、悲傷、悔恨、貪婪、傲慢、自憐、怨恨、自卑、謊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良的——它代表喜悅、和平、愛、希望、承擔責任、寧靜、謙虛、仁慈、寬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貞。同樣,交戰也發生在你們的內心深處,所有人的內心深處。”
聽完他的話,孩子們靜默不語,若有所思。過了片刻,其中一個孩子問:“那么,哪只狼能獲勝呢?”飽經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給它食物的那只。”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在審讀材料時,考生要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老者用兩只狼來象征“善”與“惡”這兩種相互對立的人性;一是老者對孫子們所說的最后一句話,看似尋常,卻不簡單。如果從字面看,有人喂食的那只狼必定會強大有力,也就會取得勝利,但認真思考,卻發現人在選擇喂哪只狼時,其實就是為自己的心選擇是從善還是從惡。雖然老者沒有明確告訴孫子們應該怎么選擇,但是故事的寓意是明顯的。它告訴我們:選擇喂惡狼者,等于姑息養奸;選擇喂善狼者,等于擇善而行。這道作文題可立意的范圍是很廣的,但考生要選擇一個小的角度切入。只有這樣,才能使作文立意具體,深刻。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英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馬戲團,馬戲團的臺柱子是對比鮮明的男女兩位演員。男演員是一個奇丑無比的小丑,女演員是一名貌若天仙的馴獸員。一美一丑,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馬戲團的生意也日益火暴。
女演員長得太美了,她身后總有大批追求者。那些追求者中有英俊不凡的,有家財萬貫的……但她一個也看不上。誰也沒料到,她竟然愛上了奇丑無比的小丑,并和小丑商量準備舉行婚禮。美事從天而降,小丑幸福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距婚禮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小丑偷偷地找到一名醫術高明的整容師,花大價錢為自己整容,他想給未婚妻一個意外的驚喜。經過整容后的小丑與從前判若兩人,看著鏡子中英俊的面容,小丑別提有多高興了。
當小丑信心十足地來到未婚妻面前把一切都告訴她時,未婚妻先是無比震驚地看著他,然后無比痛苦地對小丑說:“我們分手吧!”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奇丑無比”是小丑的個性特色,個性特色決定了他在馬戲團的角色與地位,也使他贏得貌若天仙的馴獸師的愛情。整容后的他,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同時也失去了自身的價值。考生可從這個角度立意,表現對“個性”的看法。整容后的小丑是變得英俊了,但同時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考生也可以就此表達對“真實”的看法。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遠和近
小時候,鄉下人管建筑叫房子
溫暖的房子離我們很近很近的房子
裊裊的炊煙
像一道婉約的風景線
早已飄遠
長大了,城里人管房子叫建筑
冰冷的建筑離我們很遠很遠的建筑
筆直的煙囪
連污染也豪放得
肆無忌憚
小時候房子與房子距離很遠
但心和心很近
長大了建筑與建筑擠得很近
心和心卻很遠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面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這是一道以詩歌為材料的作文題,寫作的關鍵是讀懂詩歌。這首詩歌主要運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主題——小時候,鄉村是溫暖的,長大后,城市是冰冷的;小時候,人們的心靠得很近,長大后,人們的心離得很遠。顯然,作者是在抨擊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的關系。據此,考生可確定以下立意:呼喚溫暖和諧的人際關系,倡導團結互助的精神等。
【鮑亞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