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部分城市的房價等資源要素價格高漲,高成本城市化已啟動,本文分析了我國城市規模與資源配置的“極化”與“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長城市化模式,認為非平衡增長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價等資源要素的高漲和經濟的非平衡發展,并以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數為基礎,利用全國287個地級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數據,檢驗了城市規模、資源配置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對東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規模城市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分類檢驗和分析。實證結果顯示:在城市規模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區明顯高于東部地區。400萬以上人口規模的城市,其規模與經濟增長的相關系數顯著降低。檢驗結果表明,在我國城市化模式問題上,中西部地區還可以繼續進行“集中導向”的城市化模式,而東部地區的城市化到了進行“分散與集中”并存模式的轉型時期。在城市規模上,未來城市化可以有重點地擴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規模,再造大城市,適當控制目前超大城市的規模。在資源配置上,引導、鼓勵高校教育、重點項目等資源有重點地向中小城市流人,促進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城市化模式從非平衡增長到平衡增長。
關鍵詞:城市規模;資源配置;城市化模式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848-2011(0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