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市場出現小指數領漲局面,短期中小板綜指上行已觸及去年12月28日低點,故第IV反拉的假設已不成立。因此,此處上行為針對去年12月20日高點下行5-3-5段的上行調整,未來上方密集區下沿7395處仍會對其結成阻力。建議節后第二周中段后,注意上行段之頂背離以及下行起始段的性質。
節前最后一周的周評中,我們指出起自1月25日低點的上行結構,可能延續到節后的第二周。因此,節前的短多布倉,并無不妥。雖然節后開盤前一天,央行再次宣布加息,但市場的波動結構沒有走完,本質上市場外部的消息,只會影響短周期波動,而不會影響市場中等級別的波動。所以,市場仍然要按原有的結構運行。
其實,市場沒有受加息負面消息影響而上行,另一個層面的原因是市場本已經過了一輪較為有力的殺跌。而每年春節過年,新年度的投資熱情往往是最高的。加息給予人們的信息是通脹,而回避貨幣購買力貶值的最佳手段是投資而不是因加息而存銀行。樓市因加息而令投資駐足,必然會有部分資金進入市場尋求短期套利。這種沖動,預期會在一季度的中段體現最明顯,這也是我們此前雖然不看好今年整體行情,但卻不太看壞第一季行情的原因。
事實上,從宏觀角度講市場的流動性并不像人們預期的那么充裕。這里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央行連續幾次的加息,擴大了本外幣套息交易的空間,致使大量的低風險預期的集團資本參與套息交易;其二是民間利率飆升,大量資本通過小額貸款公司與擔保公司獲取1.5分利,而上述小額貸款公司與擔保公司外放款則達5分利,資金的主要流向還是資金緊缺的地產開發商。這里面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地產業用工工資日結,與預售款專戶監管致使中小開發商資金短缺。因此,有大量的流動性是經此渠道被吸收了。如果銀行方面繼續執行緊縮政策,未來潛在的危機是更多的流動性被吸收后,當民間利率達到年息8分時,必有開發商崩盤而產生連鎖反應。
換言之,央行目前的動作,原本是為了抑制流動性過于泛濫引起的物價上漲。但實際上目前銀行的頭寸相當緊,一月份有些銀行已經將第一季的放貸額度放光了。所以,從宏觀面講,全市場的流動性已經不是泛濫,而是短缺的。這種短缺未來會造成比較令人擔心的并不是通脹,而是持續的通縮。這里觀察的標的就是CPI指數,如果在央行嚴控下進一步加息,則物價出現高位轉折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企業的經營將陷入困境,尤其沿海外向型中小企業,在用工成本抬高、借款成本抬高后,將陷入舉步維艱的地步。而國內的通脹,主要的原因還是農村工作人口下降因素造成的。農村可工作人口總量下降是個長期性的問題,它帶來的影響即是用工量越大的農產品,今后的漲幅將越大。也就是說,農產品將處于一個長期性的通脹過程。去年11月13日,筆者在廈門瑞達期貨邀請的演講中,提到這個問題。而我們現在從國內與國際期貨市場上,已經可以看到當時預期的結果。中國的CPI指數中,豬肉的權重占有較大的比例,農產品中的豆、玉米價格大漲,則是推動豬肉價格上漲的因素。反觀節后的市場,蔬菜價格持續走低,則讓很多人感覺不到實質的通脹。所以,央行如果只靠抑制流動性控制通脹,實際上是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使國內經濟后面陷入更尷尬的境地。這是個兩難的命題,宏觀經濟處于如此尷尬地步,根源還是在前兩年的過分放款上。而2011年要償還這些舊債需要花時間,如上的理由是我對今年證券市場行情整體不看好的原因。
但事物總是有兩面,證券市場的高流動性,決定了短期套利交易者進出的方便程度,要遠好于其他市場。而且,市場經過了一輪慘跌,總要有個階段性反彈。我們的市場自1月25日低點開始的上行,就是個階段反彈性質。如果認不清這個本質,把它當一輪反轉來做,可能有點差強人意吧。尤其在貨幣高度緊縮的宏觀環境下,作大牛市的假設,有點不太靠譜。
我們注意到節后的幾天交易,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原本由高鐵與水利領漲的現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小市值的品種開始領漲。而本輪自去年12月20日下跌的領跌者,恰恰是飽受主流們詬病的中小市值高市盈品種,市場的主流資金們高舉價值投資大旗,卻從來沒有拱動過低市盈群體,被市場追捧的卻是市盈并不低的高鐵與水利板塊。這只能說明市場對貨幣緊縮環境的敏感,虛偽的低市盈大藍籌仍然不會給予敏感的資金有更好的回報。而當一個領跌板塊出現止跌并領漲時,可以說市場才真正進入到反彈結構的加速期。現在如何以市場的新形成的波動作好策略規劃,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在上期文字中,我們強調中小板綜指去年12月25日低點,是判斷未來結構的關鍵點。假如本次反彈結構不能觸及該點,則12月20日高點下行的下行推動假設仍然不能排除。而觸及到之后,則這個假設即不成立,后面的市場波動將重新規劃。周五中小板綜指的上行,已經排除了去年12月20日高點下行是一個中等級別的五推動下行的假設,但我們注意到,眾指數起于1月25日低點的上行,也不像是個上行推動。所以,這里要分兩種情況論。第一、從去年12月20日高點的下行,至1月25日,只是個5-3-5的三波段下行。因1月25日低點上行不像推動,所以,作某同級B段上行假設可能更合理些。作這種判斷的原因是從宏觀資金面考慮,1月25日低點出現上行推動的可能性低。所以,如果這樣的假設是成立的,那么,整個起于去年12月20日高點下行,更可能是個復合型大級別三波段下行。它的結構可能呈三(5-3-5)-三(簡單鋸齒)-三(5-3-5),也可能呈三(5-3-5)-三(簡單鋸齒)-五(5-3-5-3-5)。換句話說,這種假設成立的話,那么在這次的反彈之后,還將有一次同級C下行;第二、把1月25日的低點上行假設成上行推動看,則可能是一個新生的上行推動結構,這是多頭們最樂于看到的結果。但這種波動框架只會出現在全市場資金面充裕的情況下,而我們前面所作的宏觀經濟面分析,并不支持這一假設。
基于上述分析,我個人以為,無論后面是哪種形式的上行,只要把握幾個要素就可以合理地控制資金。在資金層面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作相對保守的預期是種本分。本階段我們所預期的上行行情與此前估計的會持續到節后的第二周,這點已經沒什么好懷疑的。現在,在指數的判斷上,我們只要把握頂背離就可以控制住風險。原則上,在本段行情中,以中小板綜指為參照物,只要它的領漲地位再次發生變化,且出現短周期頂背離,就將原低位回補的倉位減掉以避風險。中小板綜指籌碼分布的上峰密集區下沿在7395一帶,如果該指數出現抵達這個區域并出現高點下行推動,則說明前文假想中的第一種情況出現,那時應該作的就是迅速降低倉位,到下面去等新的低位轉折點。反之,如果出現頂背離之后的高點下行并不是推動下行結構,則依然是先減倉降低持股成本為要務。此時,則觀察假設中的B段上行是不是也是三波段式的,如是,則必然還會有一段上行至日線級別頂背離。那時,再清出倉位會更好。
從時間上講,前一個周評所說的1月25日低點上行段將持續到節后第二周,并不是空口胡侃,這個判斷本身包含了對背離間隔的判斷,這個結構的持續時間怎么也得13個交易日以上。所以,我們判斷在節后第二周的中段后,將遭遇這個時間節點,那時,最應該注意的事就是短周期圖表上的背離,出現是就作減倉防護才是合理的策略。
從資金控制的角度講,很多人都知道并不是因為判斷準確不能得到好的操作效果。事實上,資金成本控制才是最重要的事,它關乎于投資的效果,更關乎于心理狀態。一個挨套的人,不可能有好的心態。而目前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只做階段性差價套利,它的目的是降低原有的持倉成本,而不是增加原倉位。就目前沒有結束的上漲段,我個人覺得做好本股的順向差價是更重要的事,它的目的就是在本段上漲結構中降低原有持倉成本而不增加持股總量,當本段上行段結束時,必須將持有股數降低到原來反彈前一致的倉位,而持倉成本如果大幅降低,就是非常成功的操作。今年的很長時間時,我們可能都得做這樣的操作,假如原有持倉是有前景的新興戰略產業品種,這么做的結果就是成本越做越低,股票越做越多,而在市場整體反轉時,如果你持有的股票是零成本的,那該是多么快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