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經濟復蘇的深層次問題,是發達國家產能利用率不足,尤其是房地產等領域產能過剩。雖然經過一年多的經濟復蘇,發達國家制造業部門產能利用率比正常水平仍低10%左右。發達國家很難走出困境,像當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一樣,經歷十年乃至二十年的低迷期,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且發達國家的寬松貨幣政策可能造成短期資金外流,流入經濟狀況較好的發展中國家,給其宏觀經濟管理帶來更多難題。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林毅夫
政府一定要明確:企業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在促進發展方式轉型中,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例如,各級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不應當直接操辦投資項目、組織融資,這種做法會降低效率,甚至造成投資‘大躍進’的惡果。政府也不要指定技術路線,每一種新的技術都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政府還要完善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方式,對節能減排產品的補貼也要避免直接補供方。
著名經濟學家 吳敬璉
過去十年大規模增發貨幣,在中國的經濟體系內部埋下了巨大的通脹隱患。這首先表現為地價膨脹。由于瘋狂投機的風氣導致社會資本向房地產行業大肆集中,貨幣發行量的增加并沒有立刻導致普遍的通脹。但現在局面正在發生變化:用工荒和能源價格的上升,導致通脹向更廣闊的范圍擴張。中國正面臨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但是卻沒能采取足夠有力的措施來應對。最近兩次加息總共也只有50個基點而已,這樣的政策力度遠遠不夠。
獨立經濟學家 謝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