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小板綜指在下探至6363點約60天均線附近后,止跌小幅連續3天反彈,全周小幅下跌0.23%,稍好于創業板-0.35%的跌幅,但明顯差于上證指數1.38%和深證成指2.18%的同期表現。從可統計的53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來看,僅有44家上漲,卻有492家下跌,說明中小板的反彈整體較為弱勢。在上漲的公司中,只有精誠銅業(36%)、粵水電(14%)、浙江眾成(12%)、青龍管業(10%)4家公司的周漲幅超過了10%;卻有165家中小板公司的周跌幅超過了10%以上,包括了東方鋯業(-22%)、世聯地產(-20%)、天馬精化(-20%)3家公司的周跌幅更是超過了20%以上。而中小板全周僅成交了1111億元,是本輪下跌以來成交最少的一周,可見市場承接仍然疲軟。
在1月A股市場已經沿續去年12月以來的調整,滬深兩市指數和中小板、創業板等指數都在1月下破半年線重要支持而有加速之勢,預計2月影響A股市場的因素主要有:貨幣政策變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加息)、年初放貸規模、新股發行速度、1月宏觀數據變化、年報及分紅方案、海外經濟復蘇情況等。從這些影響因素來看,近期宏觀經濟的通脹水平、流動性變化和宏觀調控預期等對證券市場影響較大,預計大盤股雖小幅調整,但在估值支撐下跌幅不會太大,而市場需消化前期小盤股估值過高后的回落影響,中期趨勢以震蕩整理為主。
從市場表現來看,2011年1月的市場基本上以調整下跌為主,所有板塊都難以幸免。低估值大盤績優藍籌股表現相對穩定、抗跌,高估值小盤股(中小板、創業板)卻出現明顯回落,這種情況剛好和2010年相反。我們認為,在流動性相對收緊而成交量出現較明顯萎縮的情況下,去年資金推動行情已在去年底結束,目前的行情是大盤股和小盤股估值回歸的結果。
經過1月的波段調整后,目前全部A股的靜態市盈率雖然只有22.43倍,如果以連續12個月的公司業績計算,動態市盈率約為18.26倍,估值相對較低。而上證50、上證180和滬深300的靜態市盈率分別為15.13倍、16.83倍和18.35倍,而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2.33倍、13.7倍和14.86倍。已處于一個歷史低位水平。而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靜態市盈率分別為51.38倍和69.95倍,仍然處于高位,即使算上今年的業績增速,其整體估值仍未回落至相對合理水平。
隨著緊縮政策效應顯現,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的擔憂或將升溫,當這種擔憂漸趨明顯的時候,A股市場將可能逐漸進入筑底階段。未來預計在通脹后期,績優藍籌股有望取得相對超額收益。類似情況在以前的通脹周期曾出現過,不排除目前的市場環境也向這一趨勢演化。因此,在風格配置上要回避低流動性、高估值的小盤股;關注不受宏觀調控、低估值且未來業績增長明確的板塊產生的反彈機會,如高端設備制造(高鐵、核電等)、醫藥生物、節能減排等。
由于小盤股已連續多個月跑贏大盤股,其兩者間的分化在2010年底達到極致,在去年流動性非常寬松的情況下,市場充裕的資金支持了估值過高的小盤股;進入2011年后,充裕的資金流動性已明顯收緊,小盤股過高的估值已難以再持續吸引機構資金流入,而中小散戶資金更難以承接小盤股的股價回落,因此小盤股的下跌成為必然。另一方面,大盤股也缺乏大量的資金支持,低估值成為其抗跌的最主要因素。為此,暫時尋找大盤股中部分低估值且業績確定增長的機會,減持或回避估值過高的小盤股,是當前主要的策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