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季度末基金倉位維持在高水位
基金維持了高倉位。我們統計了偏股型基金倉位(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整體性的倉位依然在83%。公募基金維持了高倉位的格局,說明在10 年底基金的態度是相對樂觀的。
新增資金依然有限。新增資金10 年以來一直都比較平淡,只有10 年10月有過短暫的爆發,但之后隨著市場的調整,資金的流入也大幅放緩;場外增量資金的進入一直都比較有限,使得基金需要更多的依靠已有資金的調節。
更多依賴換倉行為。由于新增資金的有限,基金在進行配置上變化時更多的是換倉。體現為行業間相對表現的差異,如小盤股的下跌大盤股的穩定;但從總體市場的層面,由于缺乏足夠的增量資金,市場上行缺乏資金動量的支持。
4季度基金減持消費增配新興與周期
4季度基金配置上減持消費,增配周期。以商業、食品飲料、醫藥為代表的消費在4 季度被基金減持;基金增配了資源品的煤炭和有色、新興產業中的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房地產行業的配置比重也有所提升。
基金配置上有從偏離向均衡的態勢。原先大幅超配的行業,其超配的幅度在4季度有所減弱,有從過度偏離向均衡的態勢。不過總體上到4季度末,基金超配的還是在消費、新興產業上。
預計在1月,基金配置進一步均衡化。2011年1月,新興產業和消費股出現了相對明顯的跌幅,大盤股表現更為抗跌;由此在基金配置上會進一步的均衡。
基金4季報觀點:謹慎樂觀居多
我們統計了4季度150 家主要的偏股型基金對后市和投資機會的觀點。
基金經理對2011年市場總體上還是偏積極的。看震蕩的有55%,看好的有34%,看調整的有11%。
規律總結:市場達成一致預期之后往往會有反向的變化。可以結合基金倉位和基金觀點來判斷目前基金的市場預期。
在10年2季度,看調整的有18%,意味著市場預期趨于悲觀;并且結合當時的倉位只有72%。可以判斷當時的市場預期是謹慎的。
在10年3季度,看調整的只有2%,看好的高達76%,顯然當時的市場預期是比較樂觀的。
在09年4季度、10年1季度和10年4季度,市場主流是震蕩,但并不悲觀,因為看調整的人少,且倉位還在高位。
邏輯要點:經濟增長無虞、短期通脹與流動性回收壓力、低估值有支撐。
經濟vs通脹:對通脹擔憂以及隨之而來的流動性緊縮是目前基金關注的首位,但幾乎有同樣多的觀點認為經濟增長本身還是比較強勁的,不會有問題。因此向上和震蕩的區別僅在于,對通脹見頂的時間點上的分歧,對經濟增長向好本身無分歧。
新興vs周期:大部分依然重視經濟轉型背景下的新興產業,對周期股更多的看作是階段性的估值修復。只是在關注新興產業的時候,會更加強調自下而上,尋找相對安全成長相對確定的品種。
基金普遍對通脹擔憂,對經濟不擔憂的看法存在隱憂,我們認為其實很難出現經濟向上+通脹向下的組合,未來不排除有擔憂經濟增長的預期出現;配置上基金偏好的新興產業,在流動性緊縮的背景下,會承受較多的估值下移壓力,雖然在短期已出現較大幅度調整,不排除有短期反彈的動能,但要就此展開升勢會有難度。
4季度基金關注機會排序:新興、消費、周期、資源
基金對新興產業的興致不減。4 季度末,基金依然對新興產業保持了比較高的關注,差別是從前期主題式關注變成強調自下而上的挖掘。基金普遍對周期股估值修復的可持續性和空間有所謹慎,更多將其看作是階段性關注的對象。對消費的關注度有所降溫。另外,還有不少基金依然關注通脹背景下的資源股。
行業的關注度上,高端裝備是第一。在基金所談及的行業關注上,高端裝備排名第一,其次是節能環保、醫藥、TMT、新能源等。
我們在12月底提出配置需要均衡化,建議增加低估價值品種相對配置比重,降低高估小市值股票配置比重;這個策略在過去1個月的時間獲取了較高的相對收益。目前我們在配置上的建議,首先是保持合理的倉位;其次是關注跌下來的估值安全邊際較高的一線品牌消費股;再次是放眼長遠,能穿越周期的成長股,當然這需要更多的自下而上的尋找。短期市場也許會出現超跌反彈,但以上的配置建議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