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癌細胞的“導彈”
【主持人】 當今醫學界談論腫瘤治療時,“靶向治療”是一個經常用到的專業詞語。這是怎樣一種療法呢,請您談一下。
【何教授】 靶向治療,也叫分子靶向治療,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類全新的治療方法。它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致癌位點(該位點可以是腫瘤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個基因片段),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后,理論上說會特異性地選擇致癌位點,與其相結合,從而發生藥理作用,致使癌細胞特異性死亡。與此同時,它一般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導彈”。
“靶向與控制” ,21世紀的新趨勢
【主持人】 靶向治療與傳統的癌癥療法有何不同呢,臨床應用效果如何?
【何教授】 國外有腫瘤專家總結認為:過去在整個20世紀,人類應對腫瘤的對策就是“尋找與破壞”。這個以往我們講過多次了,這里不再重復。進入21世紀后,腫瘤防治新的趨勢是“靶向與控制”。“靶向”就是講究針對性,講究以最小創傷獲得最大效果;既包含著種種從手術、化療、放療等傳統大創傷性治療方法中“異化”而來的各種微創治療手段;也包括誘導分化、誘導凋亡等新興措施。所謂“控制”,即不以原先的徹底殺滅癌細胞,追求“無癌生存”為唯一目標;而是退而求其次,在對治療利弊的綜合評估下,講究對癌癥發展的有效控制,講究注重患者的生存質量。總之,不是漫無目的地濫殺,而是針對性的有效控制。其核心則是以患者整體、長期的最大利益為宗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真正的醫學宗旨。
至于臨床效果,比如肺癌,靶向治療就比較成功。最常見的靶向治療的藥物有易瑞沙和特羅凱。易瑞沙最早是英國人推出來的。在國外,最初的效果并不好,但是在中國人當中效果還可以,尤其在中國女性當中。因此大家就認為易瑞沙適合于亞洲中年女性,特別是不抽煙,并且得了腺癌的女性。而后推出的特羅凱的適用范圍似乎比易瑞沙稍微廣一點。這也說明靶向治療是有針對性的。
靶向治療要因人而異
【主持人】 哦?請您具體談談靶向治療的針對性。
【何教授】 靶向治療也要因人而異,不是萬能的。我們的經驗是,必要時可以選擇靶向治療。所謂必要,有幾層含義:一是其他療法效果不行,或者受不了;二是年齡偏大,僅靠中醫藥治療短期效果不明顯;三是靶向配對,針對性比較強,早晚會出現耐藥性,一旦出現耐藥性,后面的治療就很棘手,這一點也要提前有應對的準備。
我原來有個肺腺癌患者,姓秦,是個很有錢的女老板。原本化療后在我這里治療,病情很穩定,就是有些指標稍微高。當時是2002年,靶向治療剛剛開始在國內流行,人們普遍認為適合于40歲左右的女性患者。她剛好50來歲,就試了,初期效果的確非常好,她就停了所有中藥。當時她被奉為典型,兩年以內病情非常穩定。當時我和其他人都建議她用中藥配合調整,可是被她拒絕了。結果3年后,還是出現了耐藥性,雖然比別人晚得多了,但再想用中藥挽救已經來不及了。所以,靶向治療要謹慎,要因人而異。
此外,還有兩個因素導致靶向治療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受的。第一是特別貴。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現在的西北大學教授羅伯特·夏皮羅分析指出,10多年前在美國治療腸癌,費用大概500美金就夠了,現在需要30萬美金,因為用了靶向藥物。靶向藥物開發費用高,昂貴得離譜,30萬美金可以延長癌癥患者八九個月的壽命。在中國,靶向藥物簡直是天價,動輒幾十萬,一般人破產了也難以承受。第二是一些靶向藥物,副作用特別大。部分靶向藥物,如索拉非尼,一種治療腎癌(也開始用于肝癌治療)的靶向藥物,副作用就常常使人望而卻步。
配合中醫藥可防止病情失控
【主持人】 作為一名全國著名的中醫專家,您對靶向治療持的態度如何?
【何教授】 就中醫腫瘤治療而言,并無“靶向”一詞。但20多年來,我們孜孜以求的是以零毒方法、調整為主的手段,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消解其癥狀,控制其發展,延長其有生活質量的生存期間,真可謂異曲同工,宗旨同一。
將來,靶向治療肯定是腫瘤治療的一個方向,但是我個人對它的態度,相對來說比較保守。靶向治療的選擇,要因人而異,選對了,短期內相對來說是個比較好的辦法。但很多情況下,不宜匆忙地選擇靶向治療。因為靶向治療的藥物肯定會產生耐藥性,沒有配合措施,一旦產生耐藥性,病情將失控。因此,選擇靶向治療時千萬別忘記用中醫藥配合調理。中醫藥的合理配合,可起到“防洪堤”的作用。這也是我強調的很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