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是件很危險的事,殊不知,非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也是人類健康的大敵。嚴重的低血糖對大腦、神經系統的損害極大,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您不是糖友,還經常出現低血糖,可真得當心了。
如何界定非糖友低血糖?
“血糖值”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正常人血糖值在3.3~6.0mmol/L的范圍內波動。低血糖癥是指血糖濃度低于正常值時出現的一系列癥狀,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只要血糖值小于3.9mmol/L即應按低血糖處理,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2.8mmol/L則視為低血糖。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趙曉娟指出,低血糖的癥狀有輕有重,時間也長短不一,輕者容易糾正,重者則需他人幫助才可糾正。總體來說,癥狀的輕重與血糖下降的程度、血糖下降的速度、持續時間及個體差異有較大關系。
初期表現為心慌手抖
低血糖初期主要表現為心慌、手抖、出汗、頭暈、饑餓、無力等明顯自覺癥狀,同時有頭暈、煩躁、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錯亂等神經癥狀。如果糾正及時,很少發生低血糖昏迷。但隨著病程延長、病情加重,低血糖發作的癥狀變得很不典型,如繼續發展,可出現劇烈頭痛、言語模糊不清、答非所問、反應遲鈍、眼前發黑、視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說不出話來,甚至抽風等神經精神障礙表現,嚴重者可發生昏迷。
嚴重低血糖超6小時或可致死
“低血糖對腦部的損害特別大,因為葡萄糖是大腦主要的能量來源,長時間低血糖會導致大腦永久性損害。大腦面臨低血糖時,會刺激下丘腦的‘糖感受器’,從而興奮垂體-腎上腺軸,引起糖皮質激素和兒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多,再刺激肝臟釋放糖來矯正過低的血糖水平。”趙曉娟主任說,如果血糖水平仍過低,腦組織就會因缺乏能量供應而受到損傷。血糖水平越低、低血糖維持的時間越長,對腦組織的損害就越大。嚴重的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如不及時進行搶救治療,超過6小時可造成不能恢復的腦組織損壞,甚至死亡。
為啥會出現低血糖
引發低血糖的病因很多,臨床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茺 胰島素瘤
胰島素瘤可自主產生過多的胰島素,使血糖降低。患者起病初期常未引起重視。癥狀主要是反復發作性低血糖,大多見于清晨早餐前,少數也可見于午飯、晚飯前。饑餓、勞累、精神刺激、飲酒等均可誘發,病情由輕漸漸變重,發作次數也越來越頻繁。進食或補充糖以后癥狀很快減輕或消失。經常空腹出現低血糖的人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若診斷為胰島素瘤,其最好的治療辦法是將腫瘤切除。
?茺 肝病性低血糖
肝臟是存儲、轉運和調節糖的主要器官,就像人體的“糖庫”一樣,當葡萄糖多的時候肝臟就將其儲存起來,不足的時候再將庫存拿出來使用。像肝硬化患者,肝細胞大面積損傷、功能不足,“庫存”空虛就會引起低血糖。
?茺 功能性低血糖
功能性低血糖一般早上空腹時不發作,常在早餐后1.5~3小時發作,而午餐及晚餐后則較少出現,且多為女性。因為此病主要是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或焦慮、情緒激動等因素引起的,所以這類患者平素應生活規律,心態穩定。從臨床上看,每次發作時間約15~20分鐘,多數可自行緩解。如果不緩解,患者可以喝一點糖水或含糖的飲料即可緩解。對于平時有焦慮癥狀或強迫行為比較明顯的人,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些鎮靜藥物。
?茺 早期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早期出現低血糖癥狀一般是在進食3~5個小時以后,這是因為糖尿病早期胰島素分泌增多且分泌高峰延遲引起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正常或略微升高,常不被患者發覺,必須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確診。
此外,甲亢、腎上腺功能低下、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及胃腸術后患者也易出現低血糖。
【溫馨提示】
趙曉娟主任提示,經常出現低血糖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查明病因后,再進行對癥治療。如果是功能性低血糖,低糖時最行之有效的應急方法就是喝含糖飲料。平時不妨隨身攜帶幾塊糖,低糖時食用。如果癥狀無明顯好轉,應立即送醫院救治;平日里可少食多餐,多吃含蛋白質、脂肪或高纖維食物;心情保持平靜,適當運動;焦慮癥狀較明顯的患者,可服用小劑量抗焦慮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