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剩女”話題炙手可熱,而好事者的“隨手拍解救大齡女青年”微博更是對“剩女”問題來了一把“火上澆油”,一時間,“剩女”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而政協(xié)委員李競先一句善意的調(diào)侃——“翡翠張小丫”(與單身男士“鉆石王老五”稱呼相對應),也無法讓“剩女”們對自己的處境完全釋懷。那么,“剩女”究竟是怎么“剩”下的呢?如何擺脫“剩女”困境成為“勝女”呢?
“剩女”的心理成因
從心理角度綜合來看,成為“剩女”,主要有這么幾種類型:
追求完美型。對男方的年齡、身高、長相、性格、學歷、工作、地位等都有較高要求,有一條稍差一些都不肯將就。
女強人型。年輕時忙于工作,到事業(yè)有成,年歲已大。在談戀愛時,又經(jīng)常會以工作為重,或者以“我”為中心,讓對方服從于自己。
依賴型。從小被父母寵著,在家中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嬌女”,自己也很滿足被父母照顧的生活,所以到了適婚年齡,還傾向于封閉自己,不愿接觸他人,導致個人的戀愛結婚也成問題。
受過傷害型。這種類型的女性大多有過刻骨銘心的戀愛史,經(jīng)歷過情感傷害,她們得出的結論是“男人都是騙子”、“男人不可靠”,所以拒絕婚姻,害怕再遭受類似的傷害。
抑郁型。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抑郁癥性格的男女都有性冷漠的癥狀,所以這類女性會遭遇較多的戀愛失敗,因為她們沒有戀愛的熱情,不僅自己不會主動向男方示愛,而且對關愛的語言也沒有太多的回應,對男方牽手、擁抱、接吻等動作反應冷淡甚至逃避,常常導致男朋友產(chǎn)生誤解,戀愛以失敗告終。多次這樣之后,這類女性往往更自卑,更害怕談朋友。
越“比”越難嫁
事實上,成為剩女,有很強的主觀因素。一般來講,多數(shù)“剩女”的條件不錯,認為自己雖然到了“大齡”的階段,但也僅僅是年齡大了點而已,自己無論是外貌、氣質(zhì)、才華、職業(yè)、經(jīng)濟條件和社會地位,都絲毫不比別人差,甚至明顯優(yōu)越于他人,她們寧可“潔身自好”,也絕不湊合、草率成婚。
這個表象的背后其實是隱藏著“我找的對象起碼不能更差”的“不甘心”心態(tài)。
不甘心,正是來自比較。第一種比較是和自己比,可稱之為“內(nèi)比”:“要找的男人起碼不能比我差吧?”“更不能比我以前甩過的男的還差吧?”前者是和自己的條件比,后者是和自己的經(jīng)歷比。
第二種是和他人比,可稱之為“外比”:不能比我身邊那些女友的老公差。而“外比”后面還藏著一個更幽深的比較,可稱之為“暗比”,那就是:自認為那些已然嫁出去的女友,并不如自己,所以才牽引出那種“不能比女友老公差”的邏輯。
然而,還有一個雪上加霜的事實是:隨著歲月的蹉跎,不甘心總歸導致“越發(fā)不甘心”,因為人之普遍心理為“這么多年都等了忍了,不差再等等!”
走出“剩女”心理陰影攻略
日前,首份中國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狀況調(diào)查報告出爐。數(shù)據(jù)顯示,“剩男剩女”負面情緒超七成,75%的大齡單身男女時常存在焦慮、疲倦等負面情緒。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促成大齡單身女的姻緣,讓她們走出“剩女”的心理陰影呢?俗話說:“解鈴還需系鈴人”,大齡單身女的自身因素是關鍵。
首先,要反思要覺醒,只有反思和覺醒才有質(zhì)變。30歲之前,年輕,不知道把握,就錯過了,但是,這種年輕所帶來的過錯也好,錯過也罷,你想過到底是什么嗎?是對他人的性情有潔癖?是自我中心?是不夠包容?是過剩的虛榮心? 還有什么更深層的原因嗎?這是覺醒的起源。
其次,條件好的順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完美;其貌不揚的調(diào)整心態(tài),自然、自信是最大的美。因為以后人都會老,所以千萬別自卑。
再者,要調(diào)整心態(tài),積極主動面對婚戀問題。俗話說:“人生是個圓”,有事業(yè),有家庭,才是完美人生。到什么年齡,做什么事,即使是為了事業(yè),也應合理地安排生活。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事業(yè)愛情兩不誤,而且美好和諧的家庭反過來也會促進事業(yè)有成。所以,即使你已經(jīng)錯過了婚戀的最佳時機,現(xiàn)在努力還來得及,千萬不要在家里躲著,而要走出去才能結識朋友。同時也要多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改變獨來獨往、事不關己的行事風格。只有多關心別人,才會被他人關心。
另外,要培養(yǎng)各種興趣愛好。除了工作之外,要培養(yǎng)自己更廣泛的興趣,讓自己多些生活情趣。興趣廣泛的人會朋友多,這樣擇偶的機遇也多,成功率也高。
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是切實改變找對象“起碼不能更差”的“不甘心”心態(tài)。
“剩女”心態(tài)多維鏡頭掃描
鏡頭一:
“我越來越不想活了,為什么唯獨我這么不幸福?那些條件比我差的同學、伙伴、朋友,都能找到滿意的對象,為何我就成了剩女?我實在是不甘心!”36歲依舊孑然一身的林芳菲是位中學語文教師。2月14日情人節(jié)那天,她一個下午多次撥通“幸福在線心理咨詢”熱線,每一次都在電話那頭泣不成聲。
鏡頭二:
“讀書的時候,從來沒想到自己今后會成為相親專業(yè)戶。”玲玲26歲了,四年前大學畢業(yè),回到老家在一家私立醫(yī)院當醫(yī)生,這幾年,她先后相親15次。可每次都沒有任何結果。玲玲覺得問題都在對方:“有的年齡要不太大要不比我還小;有的年齡倒合適,但工作又不上檔次;有的年齡和工作都不錯,可長相實在不敢恭維……”稍微有一兩個對得上眼的,又嫌玲玲的工作太繁忙,特別晚上還要值班。
鏡頭三:
31歲的曉莉,獨生女,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家境比較好,養(yǎng)尊處優(yōu)。上學期間除了學習外,很少參加社會活動,也不喜歡交朋友。一晃到了二十八九歲了,開始想找了,仍有些理想化,有時甚至依自己父親的條件去找。好不容易談了男朋友,要么覺得男方“不像父親那樣會體貼”,要么覺得“不會謙讓自己”、“大男子主義”等,結果戀愛遭遇連連失敗。
鏡頭四:
30歲的陶陶很欣賞一個閨蜜說的話“男人這東西,有就擺一個,沒有就算了”,找對象,有必要急吼吼嗎?再說這是終身大事,怎么能將就?
陶陶挺享受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的。繁忙時工作,空閑時“宅”,心情好時和姐妹們逛街喝咖啡,心情不好時一個人開車游車河。“想熱鬧就熱鬧,想一個人也沒人來打擾。萬一身邊多個男人,這事,麻煩了。”
【超鏈接】
代表委員眼中的“剩女”現(xiàn)象
?茭 全國政協(xié)委員濮存昕:生活是自己選擇的,剩女?不存在,這是個人問題。
?茭 全國政協(xié)委員、香港蒙妮坦集團董事長鄭明明:“我自己是經(jīng)人介紹結婚的,而且我們40年來非常恩愛。”鄭明明說,年輕人結識的機會太少,經(jīng)人介紹是很奏效的方式。
?茭 全國人大代表、江南大學原副校長王武:這一代年輕人都很有思想,很有見解,他們個性張揚而獨立自信,每個人都想要自己的生活,所以在結合的時候就很難成對。不過,這并非就一定是壞事。
?茭 全國政協(xié)委員倪萍:沒有人規(guī)定什么時候要結婚,晚一點有晚一點的好處,剩的挺光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