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竇文濤
特約磊賓:竹幼婷 許子東
中國綜藝發展史
在中國,最早的綜藝節目出現在香港和臺灣地區,比較有名的例如香港無線電視的《歡樂今宵》(1967-1994)等。而我們要回顧的,則是大陸地區的綜藝史。
純粹綜藝演出時代
而在中國大陸地區,1983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在全國引起的轟動,是現在任何個電視節目都無法與其相比的。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除夕之夜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中國家庭和吃年夜飯、放鞭炮一樣必不可少的事情。
這一階段的電視娛樂節目內容以傳統的專業歌舞和曲藝為主,明星表演、觀眾觀看,節目形式比較固定,雖然有時也出現主持人向觀眾問話等環節,但觀眾基本不能主動參與到節目之中,與觀眾有較大的距離。
上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帶動電視的發展。人民群眾對電視的需求不僅僅滿足于《新聞聯播》的基本資訊、每年一次的春晚,于是,《正大綜藝》應運而生。其全新的互動形式、輕松隨意的節目風格、奇妙世界的講述,一下子打開了一扇心靈世界之窗。
游戲婚戀節目突圍
經過十幾年的熏陶,觀眾漸漸對春晚的形式產生厭倦。中國大陸的綜藝節目似乎越來越沉淪在這種聯歡會式的節目里面。這時候,隨著臺灣香港影視文化在大陸的散播,1997年,湖南電視臺模仿港臺節目制作了《快樂大本營》和《玫瑰之約》。此后,中國內地以“歡樂”、“快樂”和“速配”為主題的節目掀起國內電視娛樂節目的第二次浪潮。這一階段節目的娛樂性增強,觀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增強,現場觀眾甚至有直接參與節目的機會。各種各樣的游戲、輕松活潑的氛圍曾令觀眾耳目一新,但簡單的游戲己難以滿足觀眾的需求,其地位很快被以知識競技為主的益智類節目代替。
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在全國刮起了快樂旋風。李湘與何炅以古靈精怪的造型、機智非凡的對答,霎擄虜獲了無數人的笑聲。此節目也是第一個讓明星以常態參與游戲的娛樂節目。從2004年開始,《快樂大本營》逐漸淡化明星套路,越來越強調海選、真人秀、PK等新概念,突出全民娛樂。
與游戲類綜藝幾乎同時涌上熒屏的還有一種婚戀類綜藝節目,代表性欄目有:《玫瑰之約》(湖南衛視)等。
益智節目承前啟后
九+年代后期,益智節目突然開始風行。中央電視臺1998年推出的《幸運52》與2000年推出的《開心辭典》是中國內地益智類節目的代表。這一類節目算不得十分新穎,但是在中國大陸卻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以智力競猜加高額獎品,從表面看來似乎只是與一些娛樂節目的側重點調了個位兒,加大競猜得獎成分的比重,縮小了娛樂成分的比重,可它恰好迎合了觀眾喜歡刺激性活動的心理,同時競猜節目、益智類節目由于創意、制作的技術門檻不高,引起了地方頻道競相模仿,大有天女散花之勢,全國上下又掀起了一輪“競猜時代”的高潮。如貴州衛視的《世紀攻略》、上海衛視《財富大考場》、廣東電視臺《贏遍天下》、重慶衛視的《魅力21》、江蘇衛視的《奪標800》,等等。
真人Show大放異彩
但是很快,觀眾就厭倦了答題與送獎品。一種更為刺激的綜藝節目與大家見面,并且引起了劇烈反響。而其節目形式的熱度,一直持續至今。
2004年《超級女聲》、《萊卡我型我秀》和《夢想中國》三箭齊發使選秀類節目初露鋒芒,激烈競爭引起一浪接一浪的發展高潮。2005年是國內真人秀快速發展的一年。其中,以“海選”、“全民娛樂”、“民間造星”為主要特征的“表演選秀類真人秀”成為最大贏家,《超級女聲》、《夢想中國》和《萊卡我型我秀》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視成績。同時,一批職場真人秀節目如東方衛視的《創智贏家》也發展起來,開始引發人們的關注,成為國內真人秀節目的又一大熱點。此外還有《非常6+1》《星光大道》《快樂男聲》《快樂女聲》《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化蝶》《第一次心動》等。通過自身的探索和借鑒境外的相關節目,真人秀節目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內地娛樂節目的主流。
而在2010年,《非誠勿擾》的播出再一次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非誠勿擾》的成功不僅僅因為它是婚戀節目,更多的還因為它結合了當下最熱門的真人秀元素。可以看得出,以后這種多種元素揉合的方式,將會越來越吃香。
他山之玉,可以山寨?
近年來國內綜藝節目如燎原之勢,然而這些綜藝節目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歐美日本。國外的綜藝節目起步很早,當然這也跟電視普及率有關。后來我國香港以及臺灣地區首先移植并獲得成功,然后近年內地一些地方臺首先借鑒港臺綜藝節目成績斐然,再接下來就是全國性的模仿山寨一發不可收拾。
《快樂大本營》就是模仿香港的《綜藝60分》,在湖南衛視成功運作之后,全國上下掀起一股“快樂”、“歡樂”熱,之后的“婚戀熱”,以湖南衛視《玫瑰之約》為代表也是借鑒臺灣的《非常男女》,而“談話熱”以央視的《實話實說》為代表,借鑒的是美國“脫口秀”節目模式,“益智類”則以央視的《幸運52》(借鑒的是英國B Bc制作的《GOBfNG0》)、《開心詞典》(借鑒的是英美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兩者領銜:“真人秀”就以被觀眾喻為“平民狂歡節”的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以及實現普通人夢想,表現普通人實現夢想過程的央視的《夢想中國》與《非常6+1》為代表(借鑒的是美國的《美國偶像》等同類節目)。
一紙令下,何去何從?
擾攘了近3個月,“限娛令”終于在近日正式下發,核心內容是:各衛視頻道在晚上7:30-10:00的黃金時間,每周娛樂節目不能超過兩檔,此外各臺必須設一檔道德建設類節目,選秀節目數量也將嚴格受限。
“限娛令”下,許多綜藝節目紛紛落馬,屬于“衛視”的江湖必將有大震蕩。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限娛令”下最開心的莫過于央視。近年來隨著地方衛視的強勢崛起,央視的一些老派綜藝娛樂節目風光不再。而這次“限娛令”的頒發,無疑給了主打綜藝的央視三套一劑強心針。而與此同時,主打電視劇的各地衛視也是受到了較少的影響。真正發愁的,則是娛樂和綜藝節目較為強勁的湖南、浙江、江蘇、東方等衛視頻道。而一些港臺綜藝明星如歐弟等人的離去,也給中國大陸綜藝圈圍上了一圈迷霧。
鏘鏘視角
竹幼婷:娛樂是否于偏激應由觀眾決定
照理說,這個娛樂到底是不是過于偏激的娛樂,應該由觀眾來決定。但是現在觀眾好像還有一點被喂食,被喂養,不是他去選擇娛樂節目。在臺灣,過去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的娛樂節目,就是大搞整人。但是到最后,臺灣的新聞或者是報紙也開始批判,說有沒有必要玩到這么人命關口。越來越沒有idea以后,制作人玩什么,玩假的。這個假的,觀眾會信以為真,小朋友會學。學校里面開始,有些同學的游戲就是嚇人,他們覺得好玩。已經變成一種社會問題的時候,而且又做假的時候,就更有理由去探罰這件事,因為不可以做假。許子東:娛樂至死是文化工業帶來不單是中國特定的國情
娛樂至死,有些是文化工業帶來的,也不單是中國特定的國情。說臺灣的娛樂節目就是純粹的娛樂,大陸的娛樂里邊好像總有一些內容。這個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諷刺跟幽默的區別,幽默就是一個純智力的,它不帶目的的,諷刺就一定是帶感情的,其實背后都是有批判,有社會內容的,中國沒辦法。竇文濤:中國這事兒原版往往是好的
說實在的,中國這事兒原版往往是好的,第一個是好的,像《非誠勿擾》,從制作從各方面是不錯的,但是學到后來越學越爛,越學越爛,然后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混同一氣全來。你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我認為按說觀眾是自由選擇的,你不喜歡看你可以不看,可是我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綁架”視聽空間。所有的人都坐一路,大家全學,你做《鏘鏘三人行》,我們全來。實際上觀眾又沒選擇了,按哪都是這個,他也是一種沒有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