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近期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頻頻出現,監管到底缺失在哪兒?我們還能吃什么?
從誠信危機到食品安全問題
雙匯瘦肉精事件,沈陽毒豆芽事件,陜西榆林學生奶中毒事件,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爆出。中國人每天都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種安全未明的食物。有網民調侃,中國人民百毒不侵。中國正面臨著一項關乎民生根本的危機。
如果說誠信危機帶來的是道德滑坡,那么食品危機則是道德滑坡的最惡劣體現。瘦肉精、染色饅頭、毒牛奶等情況時有發生。民以食為天,如果說房價居高不下只是讓民眾抱怨的話,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則讓中國民眾無法忍受。唯一可以讓人欣慰的是,警方對此采取的措施和態度非常積極,這也讓民眾有了些許安慰。
國外食品安全
食品制作的確是個良心活,可一旦道德缺失,再喊著讓道德回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法律才是道德的底線,有了法律作為最后屏障,道德才不至于在利益的驅使之下無限后退。很多食品安全時間的發生,多多少少有著執法者失守的影子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近年來,惡性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但傾家蕩產的商家卻十分罕見,或許我們可以看看一些歐美國家在食品安全上面所做的努力從而找到一些問題的癥結。
英國 重視食品追溯和召回
英國是較早重視食品安全并制定相關法律的國家之一,其體系完善,法律責任嚴格,監管職責明確,措施具體,形成了立法與監管齊下的管理體系。強化監管,英國政府于1997年成立了食品標準局。該局是不隸屬于任何政府部門的獨立監督機構,負責食品安全總體事務和制定各種標準,實行衛生大臣負責制,每年向國會提交年度報告。
在英國食品安全監管方面,一個重要特征是執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食品追溯制度是為了實現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保證食品質量安全而實施的對食品質量的全程監控制度。監管機關如發現食品存在問題,可以通過電腦記錄很快查到食品的來源。一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地方主管部門可立即調查并確定可能受事故影響的范圍、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通知公眾并緊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同時將有關資料送交國家衛生部,以便在全國范圍內統籌安排工作,控制事態,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為追查食物中毒事件,英國政府還建立了食品危害報警系統、食物中毒通知系統、化驗所匯報系統和流行病學通信及咨詢網絡系統。嚴格的法律和系統的監管有效地控制了有害食品在英國市場流通,消費者權益在相當程度上得到了保護。
法國 重點打擊監督不力
在法國,保障食品安全的兩個重點工作是打擊舞弊行為和畜牧業監督,與之相應的兩個新部門近幾年也應運而生。其中,直接由法國農業部管轄的食品總局主要負責保證動植物及其產品的衛生安全、監督質量體系管理等。競爭、消費和打擊舞弊總局則要負責檢查包括食品標簽、添加劑在內的各項指標。 法國農民也已經意識到,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乃至食品產地和生產過程的衛生標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為了使產品增加競爭力,法國農業部給農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民發展理性農業便是其中之一。所謂理性農業,是指通盤考慮生產者經濟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保護的具有競爭力的農業。其目的是保障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有利于環境保護。法國媒體認為,這種農業可持續發展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還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性。
德國 強大制度環節透明
一直以來,德國政府實行的食品安全監管以及食品企業自查和報告制度,成為德國保護消費者健康的決定性機制。德國的食品監督歸各州負責,州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監管方案,由各市縣食品監督官員和獸醫官員負責執行。聯邦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局(BVL)負責協調和指導工作。食品往往離不開各種添加劑,添加劑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與否。
在德國,添加劑只有在被證明安全可靠并且技術上有必要時,才能獲得使用許可證明。消費者自身加強保護意識也非常重要。例如,一旦發現食品企業存在衛生標準食品安全檢查不合格或者食品標簽有誤,可以通知當地食品監管部門。如果買回家的食品在規定的保質期內出現變質現象,也可以向食品監管部門舉報。聯邦消費者保護部開設有“我們吃什么”網站,提供多種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幫助消費者加強自我保護能力。
美國 寧缺毋濫處罰嚴厲
美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遵循以下指導原則:只允許安全健康的食品上市;食品安全的監管決策必須有科學基礎;政府承擔執法責任;制造商、分銷商、進口商和其他企業必須遵守法規,否則將受處罰;監管程序透明化,便于公眾了解。
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問題,食品供應商和銷售商將面臨嚴厲的處罰和數目驚人的巨額罰款。美國特別重視學生午餐之類的重要食品的安全性,通常由聯邦政府直接控制,一旦發現問題,有關部門可以當場扣留這些食品。百密一疏,萬一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召回制度就會發揮作用。在網絡普及的美國,通過互聯網發布食品安全信息十分普遍。聯邦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政府食品安全信息門戶網站”。通過該網站,人們可以鏈接到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各個站點,查找到準確、權威并更新及時的信息。
其實,發達國家也經歷過食品安全危機,推動他們走出危機的最大啟示,是用系統的制度呵護良心,用嚴苛的法律捍衛道德。這也正如中央領導一再強調的,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讓道德敗壞者受到法律的嚴懲和社會的唾棄。食品安全關乎民生,是國之根本,可以說這一次我們所面對的局面并不是簡單的個別事件。誠信危機所帶來的危害會讓民眾對社會逐漸失去信心。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就是對生命安全的重視,這已經觸及到了民眾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