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防流感最簡單奏效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中醫學稱為“時行感冒”。感染流感的過程是“上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即是病邪由中鼻而進入,使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邪繼而入侵肺部,再侵犯人體內臟,因此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
要抗流感必須采取有效,但又簡便快捷的預防措施,令“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持體內正氣強又盛,對外界致病因素會有充足的抵抗力,病邪亦難以入侵。以下幾招你必須知道。
飲食預防
中醫認為醫食同源,吃得正確才可以有抗病的能力,所以日常應避免吃生冷、寒涼、油膩、辛辣等食物。宜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及滋養肺胃的湯水,平時可以用新鮮雪梨、百合、沙參、麥冬來煲湯,有滋陰潤肺、預防感冒的效用。
體質虛弱的朋友不宜吃生冷及寒涼的東西;體質燥熱的朋友,應避免吃油膩的食物。
以下為大家介紹四個湯水及飲品,潤一潤肺:
滋陰潤肺湯(2至3人分量)
材料:
沙參3錢 玉竹3錢 百合5錢 雪耳3錢
蓮子4錢 羅漢果1個 無花果5粒
山斑魚/西施骨 1斤
制法:
只需把材料放入煲內,加10碗水,
煲一小時半至兩小時,煲至3碗水即可。
保益肺胃湯(4至5人分量)
材料:
黃精3錢 黨參3錢 懷山藥約7錢
豬蹄750克 紅棗5粒(去核)
制法:
將材料放入煲內, 加20碗水煲3小時,即可。
增強免疫力湯(一人分量)
材料:
正花旗參1錢 赤靈芝2錢 蜂蜜1湯匙
制法:
把材料放進煲內,加2杯水,煮沸3-5分鐘后
收火,再加入蜂蜜焗服。
潤肺養顏湯(2人分量)
材料:
百合3錢 白蓮子3錢 紅棗5粒
雪蛤膏3錢 鮮奶1瓶
制法:
先把雪烚膏浸泡5小時,再將有所材料放入燉盅內加2碗水,燉一小時半后加入一瓶鮮奶即可。
中藥治療
流感可分兩類,分別是風熱外感和風寒外感。風熱外感,主要受細菌感染而成,會引起發熱、出汗、頭痛、咽喉腫痛、咳嗽黃痰等癥狀,一般來說,夜睡或經常食燥熱食物者會較易患上。而風寒外感,即受過濾性病毒入侵,會有頭痛、全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及喉癢咳嗽等癥狀,體質虛弱、節食減肥或血氣差人士較易患上。
當患上流感時,不同體質的人應服用不同藥方,要測試自己屬于寒底或熱底,其中一個方法是放一片姜入口中,咬碎后感到很辛辣的朋友屬于熱底,而咬碎后覺得很舒服、冰涼則屬于寒底。
以下有兩條藥方供體質偏寒及體質燥熱的人士參考,藥材在一般藥材鋪有售。
風寒外感(體質偏寒者如手腳冰冷、面色蒼白、特別怕冷及容易疲倦等)
風熱外感(體質偏燥者如食燥熱食物會牙肉痛或流鼻血、失眠及生痱滋等)
銀翹散
材料:
銀花5錢 連翹4錢 淡豆豉2錢 牛蒡子1錢
荊芥3錢 蘆根5錢 黃芩3錢 薄荷1.5錢(后下)
制法:
將藥材放至瓦煲內,加4碗水浸1小時,再煲至1碗水。
荊防敗毒散:
材料:
荊芥2錢 防風3錢 羌活4錢 獨活3錢 柴胡3錢
前胡3錢 川芎3錢 枳殼3錢 桔梗3錢 茯苓5錢
生姜3片 甘草2錢 薄荷1錢(后下)
煎熬:
將藥材放至瓦煲內,加4碗水浸1小時,再煲至1碗水。
Tips:這兩條處方需在患病后每日服一次,連服兩至三日。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每個患流感的人都伴有不同的兼癥,分量和成分會因病癥不同而調整,服前應請教相關中醫。
抗流感偏方解讀
坊間流傳不少抗流感的偏方,比如吃蒜頭、辣椒都可以防流感,更有傳言患流感時不應吃雞肉及牛肉,聽來言之鑿鑿,但在中醫角度這些偏方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奏效呢?
偏方一:大蒜抗流感
正解:大蒜對抗流感是有點作用,蒜頭性溫,有殺菌的效用,對于抗單純流感有少許幫助,但對于病毒性感冒并沒有明顯效果。
偏方二:辣椒抗流感
正解:辣椒帶燥性,對北方人可能有效,但不適宜南方人用。而患流感者主要是喉嚨受影響,食用辣椒會加重喉嚨發炎,因此燥熱或患感冒者不宜食用,會令情況惡化。
偏方三:患者戒吃雞牛
正解:患上流感的朋友應少吃雞羊,因流感病患者會發燒,其消化能力會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