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0年,幾乎除了工資沒漲外,什么都漲得離譜,房價、五谷雜糧、大蒜、生姜、貴金屬等等,都被炒得價格翻過幾倍。到了年底和2011年初,輪到白酒被炒得全國幾乎斷貨,一些名貴酒如貴州茅臺,15年以上的被炒到一瓶10萬,剛出產的也被炒到一瓶2000元。2011年可以說是白酒年,白酒成了液體黃金。
一年來酒類消費非常旺盛
數據顯示,2010年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910.9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8.70%,比上月增加0.06%。整體消費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與酒類消費相關性較為密切的餐飲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月增速為19.60%,繼續高于總體消費增速,顯示酒類消費旺盛。而從中長期來看,酒類消費趨勢仍將以穩定增長為主。從2010年前11個月酒類產品產銷及行業企業的效益數據看,酒類下游消費需求旺盛,行業仍然保持產銷兩旺的態勢。2010年11月白酒行業11月份產量同比增速為34.60%;1-11月累計增速達到26.90%。白酒產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2011 年一季度白酒仍將維持高景氣度,量價齊升可以期待。
中高檔白酒市場空間廣闊
白酒發展趨勢良好。根據糖酒快訊的數據顯示,進入2011年以來,國內白酒消費繼續保持穩中有升,高端白酒終端價格在近期出現大幅上漲。各主要城市12月份重點高端白酒品種的終端價格中,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價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漲,其中茅臺的終端零售價漲幅最大。高端白酒廠家陸續宣布提價及下游消費需求旺盛是推高零售價格的主導因素。
此外,白酒行業今年無論是產量增長還是盈利數據,均保持快速增長。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白酒行業在未來仍將保持產量5%-10%的增速,銷售額15%左右的增速。
2011年中高檔白酒銷量恢復,價格上漲的預期強烈。我們認為行業中擁有定價權的強勢公司以及營銷能力強的區域性公司將在這種環境下收益最大。在可預期的通脹背景下,白酒作為通脹防御性品種理應享受估值溢價。高檔白酒品種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中檔白酒品種將持續放量,并有望出現量價齊升的態勢。中長期繼續看好這兩類品種中的強勢龍頭公司。
今年一季度白酒投資策略
對于2011年1-3月的投資策略,白酒可以說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與其相關的釀酒行業股票也值得投資。
2010年1-11月的行業產銷量數據及企業盈利數據均表明,釀酒行業整體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產量增速穩定,景氣度高企。我們預計白酒、葡萄酒行業有望繼續保持量價齊升態勢。目前釀酒板塊相對大盤估值溢價處于歷史中位,若慮2011年行業整體成長性,則仍有上升空間。行業仍具有投資吸引力,值得介入,中長期持有。
建議繼續重點關注白酒、葡萄酒行業公司。短期內可關注估值相對偏低,業績增長預期明確,未來有望保持量價齊升的白酒行業公司及未來市場空間廣闊的葡萄酒行業公司。建議重點關注公司: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
家庭理財買保險還是買股票
疲軟了很長一段的資本市場,在這幾天又重新活躍了起來。于是,又有人向我詢問,究竟是買保險好,還是買股票好?這真是一個經常被人提起的問題。現在行情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反彈,相信有不少人在將買保險和投資證券作比較后,得出了“買保險不劃算,不如買股票的”結論。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這是大多數投資者對保險認識的另一個誤區,這種比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購買保險與投資房產、購買股票并不沖突,而是互補的,它們都是家庭理財的方式之一,都是一種人生規劃,彼此之間不具有可比性。
什么是家庭理財?根據家庭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對資產做最佳的配置,這就是家庭理財。一個合理的家庭理財配置,不僅應該包括進取型的投資,如房產、股票,更應包含保障型的配置,如銀行存款、人身保險。一個家庭保障型配置的合理范圍,應該是家庭年收入的10%,或是金融資產的10%~20%,任何一個家庭都不能把投資都集中在高風險的證券領域,也不必把大部分金融資產配置到保險。
很多炒股票的人會對保險業務員這樣說,分紅保險預定利率是2.5%,再加上投資分紅,假設有4%、5%甚至6%,那還不如我的股票一個漲停板呢。這種比法不合理,為什么呢?因為偷換了前提和概念。
你可以做一個調查,問問身邊炒股票的朋友,在他們投資股票的生涯中,遇到漲停板的次數多還是碰到跌停板的次數多?我相信大多數人遭遇跌停板的次數比漲停板要多。你還可以再做一個調查:以投資區間為一年來算,股票收益超過5%的多,還是小于0的多?對于這個問題,全世界投資市場的結論都是一樣的:無論熊市還是牛市,80%股民的收益率是小于0的,10%的人不虧不賺,只有10%的人是賺錢的。拿股市當中偶然的瞬間漲停板來跟安全、穩定、長期的保險保障來作比較,這是偷換概念,把前提給偷換了。
所以,我們不能片面、極端地說某種投資方式一定比另一種要好,而要在歷史的長河中作出全面客觀的對比結論。只有真正理解理財的意義,掌握理財的原則,通識各種理財產品的功能,我們才可能作出最合理的理財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