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弱周期時代,經濟將呈現較高增長、較小波動、增長點更趨多元化的弱周期特征。未來3-9個月內,經濟硬著陸風險加大、通脹逐漸得到控制、政策調控節奏和方向的變化等三個方面值得關注。
兩大因素決定
中國經濟進入弱周期階段
撇開短期經濟數據的干擾,我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趨勢值得關注。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弱周期時代。這樣的變化既取決于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也取決于中國國內經濟環境的改變。從國際來看,金融動蕩加劇,經濟增長乏力,全球經濟恢復期可能延長。次貸危機陰影仍未走出,歐美再陷主權債務危機。財政政策空間不大,貨幣政策基本上也將用到極致,但經濟仍難見起色。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外部環境也已發生變化。從國內的情況看,經濟轉型開始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一方面發展重心從速度轉向質量、資源要素價格提高等將降低增長速度;另一方面,民營經濟活躍、中西部崛起、消費條件改善有利于提高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這兩大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過去呈現的高增長、大波動的強周期特征開始弱化。中國經濟將呈現較高增長、較小波動、增長點更趨多元化的弱周期特征。
新增長力量
使得中國經濟不會太悲觀
我們曾明確提出中國經濟可以實現轉型和增長的統一。在發展方式轉型中悄然出現的新的增長點既是弱周期中的增長亮點,也是中國經濟應對外在沖擊的希望。就未來3-5年的情況看,這個新的增長點不大可能來自一場大的技術革命,更多地來自既有增長動力的改良,來自于新的增長點和傳統增長動力的結合。從投資的角度看,這主要集中在民間投資、中西部、二三線、裝備升級投資以及消費性投資方面;從出口的角度看,這主要體現在出口的結構升級以及來自新興市場出口的增長。從消費的角度看,由于商品消費需求基本滿足,新增長點集中在消費條件改善之后升級型消費的增長。由于新增長動力是對拉動過去30年經濟的舊增長動力的替代,這些增長動力保證了在舊的經濟增長動力弱化的同時,中國經濟增速的下臺階可能比較緩和,即使減速,仍有可能保持9-10%的增長。
在弱周期尋找拐點
在保增長的V型回升之后,中國經濟已經歷了兩年多的調整,在宏觀調控和外圍趨冷的情況下,3-9個月之內三個方面的變化值得關注。
一是經濟硬著陸風險加大。過去四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9.6%、9.8%、9.7%、9.5%,呈現出經典的軟著陸特征。現在市場關注的焦點是,未來是會繼續延續需求慢落的格局,還是需求會出現斷崖式回落。
基于對投資和出口的判斷,我們認為經濟加速著陸的風險正在加大。第一,新一輪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漸體現,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也會逐漸顯現。受歐洲經濟需求減弱的影響,9月中國對歐洲出口增長已經從20%以上回落到只有10%,未來歐洲經濟減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將進一步體現。第二,一直超預期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顯著回落。就房地產市場來看,現在銷售、新開工和投資情況均不錯。但是從最近兩個月的情況看,銷售開始顯現疲態,部分地區銷售甚至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歷史經驗顯示,房地產銷售是房地產新開工和投資的領先指標,領先期在5-7個月,伴隨著房地產銷售的下降,未來房地產投資大幅回落的風險也大幅增加。
二是通脹逐漸得到控制。我們一直強調7月是2011年通脹的高點,實際情況和我們預期基本一致。目前通脹仍處于慢落階段,未來將逐漸回落到合適的范圍之內。基于對周期性因素、輸入性通脹因素和轉型性因素的分析,我們認為2011年11月CPI漲幅將回落到5%以下,2012年4月左右CPI漲幅將回落到4%以下。未來3-6月通脹壓力將逐漸緩解。
三是政策調控節奏和方向的變化。政策節奏和方向取決于增長和通脹的組合。在增長問題不大、通脹回落但仍在高位的情況下,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伴隨著經濟硬著陸風險加大,以及CPI漲幅回落到政府容忍范圍以內,我們認為政策放松的概率較大。放松的方式主要以定向放松為主,集中體現在貨幣政策和項目實施方面。在貨幣政策方面,由于利率政策空間有限,主要會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尤其是優先下調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來支持經濟增長。在項目方面,主要會通過加快前期因為經濟過熱而被擱置的“十二五”項目的實施,來對沖民間投資和出口下滑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