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簡歷
姓名:張斌,1974年生,網名“行者哈哈”,湖南長沙市人,大專學歷。
入市時間:1998年
投資風格:深諳進退之道,善于尋找捕捉系統性機會和回避系統性風險。
投資格言:永遠別做任何交易,除非你確知那樣做是安全的。
“頂部”特征及“逃頂”技藝
2、“反向逃頂法”
這是“相反理論”在實際中的運用。在牛市瘋狂的時候,人人情緒高漲,分析師和股民的看漲比例達到一個極端的高位,包括自己在盤中也經常有高位追漲的沖動!這就是大跌前的預兆。這時,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出與市場氣氛相反的事情:“賣出離場”!
3、“價量逃頂法”
其實就是價量分析法在頂部的運用,簡單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高位巨量見頂,即所謂“天量之后見天價”。當個股或大盤放出異乎尋常的巨大成交量時,是即將見頂的重要特征。
另一種是沖高無力。價格在沖擊前期頂部或創新高后量能不濟,往往是多頭力量衰竭,這也是見頂的信號。
4、“指標逃頂法”
技術高手可以運用甚至自編多種逃頂技術指標。這里只重點介紹一種,是初學者用一般軟件都能應用的,最簡單實用的——“RSI背離法”。
當RSI處于高位,并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兩個峰,而此時,股價卻對應的是一峰比一峰高,這叫頂背離(如圖1)。與這種情況相相反的是底背離。這種方法為什么如此簡單實用呢?將其原理作進一步的解釋就會明白。
相對強弱指標RSI的計算公式有兩種。其一,假設A為N日內收盤價的正數之和,B為N日內收盤價的負數之和乘以-1。這樣,A和B均為正,將A、B代入RSI計算公式,則RSI(N)=A÷(A+B)×100。其二,RS(相對強度)=N日內收盤價漲數和之均值÷N日內收盤價跌數和之均值;RSI(相對強弱指標)=100-100÷(1+RS)。這兩個公式雖然有些不同,但計算的結果一樣。
RSI的計算公式實際上就是反映了某一階段價格上漲所產生的波動占總的波動的百分比率。百分比越大,強勢越明顯;百分比越小,弱勢越明顯。RSI的取值介于0—100之間。在計算出某一日的RSI值以后,再采用平滑運算法計算以后的RSI值,根據RSI值在坐標圖上連成的曲線,即為RSI線。采用的日數短的,RSI線反應比較敏感,日數較長的反應遲鈍。平時我們在軟件上看到的RSI金叉或死叉,就是幾根不同周期的RSI線形成金叉或死叉。
莊家為了出貨,拉高動作往往很迅速,出貨動作則會延續較長的時間和空間。這種多次快速拉高,逐步出貨的動作,就會造成“RSI頂背離”的現象。所以歷史上那些重要的雙頂或多重頂,大都能用這個方法識別!
常用又實用的技術指標還有KDJ、BIAS、MACD、布林線、主力進出、均線系統等,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性的用作輔助工具。“好用不需多”,普通投資者的目的是“賺錢”,而不是“做學術研究”,可以不必苦苦追尋太多玄奧的技術指標,關鍵是在“識頂”之后要“付諸行動”。
5、“拋壓逃頂法”
我們沒必要等到頭部形態確認以后才賣出,那時的價格已經不太理想。當從走勢圖預計有較大拋壓出現,又沒有基本面支撐大盤或個股繼續大漲的情況下;或從盤面發現有較大拋壓,而下行又有較大空間時,可用“拋壓逃頂法”賣出。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看到盤面有拋壓就“逃頂”,更重要的是看大勢的情況和風險利潤比。賣出后可以在較低的價位買回來,也可以去捕捉其他的機會。
下面幾種情況很可能會出現較大拋壓。
(1)上碰籌碼密集區。大盤或個股在越過籌碼密集區之前,幾乎不可避免地要經過充分的蓄勢,所以當價格沖到這個位置的時候,發現不對勁要先果斷出場,而不要固執地以為價格會不需調整就會向上沖(如圖2)。
(2)重要形態壓力位。如果都是自然的走勢,反彈經常會在重要形態壓力位附近拐頭。但在強勢的趨勢行情中,過去的形態壓力位可能只能帶來短期的拋壓,消化拋壓以后,價格還會繼續上行,投資者需要靈活運用(如圖3)。
(3)達到一定比例漲幅,會有較大獲利回吐拋壓。牛市中的調整,是由于短期的漲幅太大所引起;熊市中的反彈,是由于短期的跌幅太大所引起。這是人類心理層面的規律造成的,所以有人以乖離率(價格相對于均線的偏離程度)作為一個買賣的重要依據,是有道理的(如圖4)。
(4)熊市反彈到重要長期均線或下降趨勢線。這就是均線和趨勢線的助漲助跌功能,一般投資者都熟知(如圖5)。
也許你在了解了這些方法之后欣喜若狂,那我得先給你潑盆冷水——“識頂”不等于“逃頂”,要做到知行合一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判斷頂部的方法遠不只以上五種,還有K線分析法、波浪分析法、均線分析法、資金流向分析等,都是判斷頂和底的有效方法,能綜合使用當然最好!不過若能將這五種方法用好,逃頂已是不成問題了。
將以上介紹的逃頂五法編個口訣——“正反兩指壓”(政策、反向、價量、指標、拋壓)(注:為方便記住“五字口訣”,故把“政”和“量”寫成了諧音“正”和“兩”)。經常念叨下口訣,頂部就不會躲不過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