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輛歐洲的列車上,一群人開始討論歐債危機問題。一個德國人將危機的來龍去脈、起承轉結一一道來,加上數據分析,頭頭是道;這時一個希臘人走出來辯解說,希臘人最冤枉了,其實希臘的危機不是最嚴重的,只不過因為希臘是一個旅游國家,外界對其了解的最多,所以所有的事實都被放大展現出來了;一位意大利人聞言,嘆了口氣說,是的,歐債問題救不了了,因為我們的貝盧斯科尼只會搞緋聞,其他的搞不了。
雖是玩笑,但卻似乎也成了真相。這位傳奇人物本來可以是這個風流旖旎的國家的風景,但在支離破碎的現實面前,他的“星味”已不足以支撐他的政治地位,這個時候的意大利乃至歐洲,更需要的還是一位實干的領導人。
11月8日,貝盧斯科尼在眾議院出席財政報告投票。其當天表示,他將在意大利議會通過一套旨在穩定國內財政狀況的法案之后宣布辭職。也因為其承諾辭職、并要提前大選,令該國政壇面臨不確定性,從而可能擱置減赤計劃的實行,周三意大利國債收益率全線進一步飆升,10 年期意債收益率觸及達7.4%,創歐元區誕生以來的歷史最高點,也是“生死平衡線”。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都是在國債收益率達到這一水平后不久便紛紛尋求外部金融救助。”受此拖累意大利股市跌約3%,歐元暴跌逾百點,據稱歐洲央行已緊急入市為意大利債券“托市”。
意大利可不是希臘、愛爾蘭,其實歐洲第三大經濟體,經濟體量為希臘的6.5 倍,負債高達1.9 萬億歐元,僅在未來一年內,對意大利即將到期國債的救助資金就高達3260 億歐元。在國債利率飆升的狀況下,倫敦清算所也將所有期限品種及通脹相關意大利國債的初始保證金比例上調3.5%至5%,意大利顯然難以維持如此高的融資成本。
原來,最近都是被咋咋呼呼的希臘搶去了視線,歐洲的問題還遠遠未結束呢。就像有人評論的:結束不了,也死不了,折騰唄。
說起來,倒不得不佩服冰島當初“斷臂救國”的決心。2008年9月,冰島三大銀行資金周轉不靈瀕臨破產,冰島政府決定放棄救市,讓冰島三大銀行倒閉,執行嚴苛的緊縮措施。冰島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2.5%,冰島央行上周還將利率調升25個基點至4.75%以防通漲,與眼下的歐元區國家形成強烈對比。當然,這或許還要歸功于冰島并非歐元區一份子,冰島克朗得以大幅貶值,有利于整體經濟的復蘇。
意大利倒也有一計可用,即啟用中立于各個黨派的“技術官僚政府”,其可以屏蔽政黨利益對于緊縮決策的干擾,同時其中成員較少考慮政治生涯,因此對于選民的意愿也可以相對中立。該類型的政府曾經在1996年出現過,并且順利帶領意大利度過難關。該類政府或可采取強力措施解救意大利當前的危機。
另外,其他的歐洲國家,重點如法國的狀況也值得擔憂。截至上半年的數據,法國持有希臘、意大利以及歐豬五國的總債務為各銀行最多。
正因為歐洲的問題令人暫時無法放松神經,國內的政策也會愈加小心以防疊加效應。通脹如期下滑,政策微調明顯,證監會甚至表示改善分紅機制,對股市而言,已經度過了通脹高、政策緊的最困難局面。現在需要關注的即是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經濟下滑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比如房地產市場。但總體而言,已是布局的好時機,即使有震蕩波動,未來幾年中,估計現在也是最好的時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