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懼股價下跌,社保基金仍然堅守其中,這一行為似乎意味深長。”在看到大華農(300186)日前披露的2011年半年報里前10名無限售條件股東中出現全國社保基金101組合的身影后,投資者張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事實上,大華農自上市以來股價逐級走低,隨后觸底反彈,但離發行價仍有一段距離;而作為一向以求穩為最高原則的社保基金在深套的背景下,卻不曾逃離,其背后的動機值得尋味。“具備足夠的安全邊際恐怕是社保基金始終堅守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經歷了傳統的行業淡季后,公司將在下半年迎來旺季,隨著募投項目的達產,公司業績拐點的出現成為大概率事件。從目前的估值水平來看,已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
毛利率不斷上升
日前大華農披露了上市以來首份半年報。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3億元,同比增長12.28%;凈利潤5456.92萬元,同比下滑2.32%;每股收益為0.23元。截至2011年6月份,公司資產總額20.42億元,凈資產19.41億元,資產負債率4.97%。各項指標顯示,公司業務規模穩步拓展,償債能力較強,資產狀況優良。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產品銷售收入穩步增長。其中,獸用生物制品實現銷量1543萬瓶,同比增長45.80%;實現銷售收入1.75億元,同比增長2.51%;獸用藥物制劑實現銷售收入8076.67萬元,同比增長34.40%;飼料添加劑及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實現銷售收入3330.19 萬元,同比增長28.28%。
在通常意義上,毛利率一直被看作是決定企業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上半年公司獸藥生物制品和飼料添加劑與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毛利率都同比有所提升,兩者毛利率分別達到65.38%和36.49%,同比增長1.20%和0.46%。同期,中牧股份獸藥生物制品、飼料添加劑的毛利率分別為62.6%和14.35%。
記者注意到,獸用生物制品作為大華農的核心盈利來源,在上市之初的毛利率為63.02%,而同一時期中牧的毛利率為65.96%。大華農核心業務毛利率的不斷提升,彰顯行業競爭力不斷加強。
大華農副總經理、董秘方炳虎此前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公司將積極發展獸用中藥產品及綠色飼料添加劑。”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飼料添加劑業務發展順利,實現營業收入3330.19萬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28.28%。由于上半年一直以來都是獸藥行業的淡季,隨著“秋防”的來臨,以及政府部門各項疫苗的招標采購工作的陸續展開,獸藥行業將迎來旺季,公司此前提出的“飼料添加劑業務全年力爭實現8000萬元”的目標,實現的可能性較大。
報告期內,三項費用之和同比增長三成是導致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直接原因。特別是僅管理費用一項,上半年就產生費用5002.9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幅度達到52.73%。對此,公司方面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籌備上市期間各項差旅、接待以及會務費等支出較多所致。”
行業研究員分析,由于上市費用在上半年體現,這一因素對下半年的業績將不構成影響。按此前媒體報道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費用普遍在1500萬元”,記者進行了推算,除開這一開銷后,公司的凈利潤實際上約6956.91萬元,較上年同期的5586.41萬元,同比增長了24.53%。有行業研究員預計,由于下半年是傳統旺季,而公司去年下半年實現約8000萬的凈利潤為基礎,按25%的增長幅度測算,全年業績有望達1.6億。申銀萬國研究員趙金厚顯然更為樂觀,其預計公司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7.12億元,凈利潤1.73億元。
中獸藥項目即將量產
大華農半年報同時顯示,公司募投項目目前進展順利,截至報告期末累計投入金額9852.08萬元。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上市IPO的募投項目建設主要包括:投資7000萬元建立年生產8000噸中獸藥產業化技術改造項目、投資6000萬元動物保健品營銷網絡建設及改造項目等。其中,中獸藥產業化技術改造項目包括建立中藥飲片處理車間,實現年產飲片約8000萬噸;建立中獸藥散劑車間,實現年產中獸藥散劑約1800萬包等。據公司方面透露,該項目目前在試生產,9月份申請驗收。據行業研究員測算,按照目前市場中獸藥零售均價5元一包來分析出廠價可得出,項目量產后年銷售收入有望超億元,為公司貢獻新的利潤增長。
動物保健品營銷網絡建設及改造項目作為大華農募投項目的一個重頭戲,公司方面前期已通過召開GSP建設戰略研討會,制定相關策略。據了解,大華農目前產品銷售渠道中,有86.3%是通過政府招標和集團終端客戶銷售,經銷商客戶僅占比13.7%,加強GSP鏈鎖經營對公司擴展渠道有重要意義。
據公司副總經理王阿明介紹,“2011-2013年,公司計劃在重點養殖省份江蘇、安徽、廣東、山東、河北、四川六省共建設120家獸藥經營GSP店,其中2011、2012年分別建50、60家。根據目前公司的規劃,每家店投資約50萬元,單店年銷售額達到200萬元以上。到2013年,直營店年銷售額在2.5-3億元,凈利潤為1500萬元。”
社保基金仍在堅守
截至6月底,大華農前10 名無限售條件股東中,工銀瑞信基金以176萬股的持股量成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國泰金鷹基金、社保基金101組合分別持有88萬股,并列成為第二大流通股股東。
事實上,上述機構所持有的大華農股份是在公司IPO初步詢價時通過網下獲配的新股。雖然上市后大華農的股價一路下行,但機構們并未逃離,其動機耐人尋味。特別是社保基金的堅守,更讓市場人士高度關注,從過往歷史來看,社保基金擁有著優異的抄底和逃頂能力,其在大華農中的堅守讓不少投資者看到了希望。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隨著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國內獸藥總消費額不斷增長,獸藥生物制品市場容量將進一步擴大,大華農作為行業龍頭將迎來發展良機。新的募投項目將極大提升公司的產能,是未來的看點之一。”他同時表示,“結合目前的估值,20倍出頭的市盈率具有較強的安全邊際,這恐怕也是機構堅守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