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上周五,公募基金二季報全部披露完畢。各家公司表現冷暖不一。我們認為,從基金二季報整體狀況來看,出現了一些積極的因素,或許基金二季報預示,市場繼續下跌空間不大,底部已經漸行漸近,未來兩、三個季度的行情值得期待。
基金倉位預示:底部漸行漸近
本刊在行業中最早提出,可以用基金倉位作為研判市場中期頂部和底部的重要標準,至今這一觀點仍維持不變。但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并不主張用偏股型基金倉位作為標準,而是用全部基金的加權平均倉位作為標準。
有讀者可能會問,貨幣市場基金完全不投資于股票,將此類基金計算進去有意義嗎?事實上,通過基金倉位判斷市場頂部和底部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在于通過觀察和測量市場的情緒來判斷市場所處的階段。而貨幣市場基金的份額高低本身就是市場情緒的一個重要反應。在市場極度弱勢、趨近底部的時候,以貨幣市場基金為代表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份額往往出現大幅增長。因此,將這類基金考慮進去計算出的倉位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應市場情緒。
圖1顯示出的是2004年末以來全部基金加權平均倉位走勢。可以看出,2005年三季度(35%)、2006年一季度(34.63%)、2008年四季度(48.75%)、2010年二季度(68.56%)等基金倉位低點都對應者市場的中期底部。這一規律至今未變。
當前,基金倉位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從去年末的75.32%下降至當前的71%,雖然高于2010年中期的68.56%,但已經向這一比例接近。因此我們判斷,市場的中期底部漸行漸近。
有讀者又會提問,目前的基金倉位雖然在下降,但距離2005年三季度的35%、2008年末的48.57%上存在較大的距離。未來難道不會有繼續大幅下降的風險嗎?
對此,筆者的看法是近兩年銀行理財市場的大幅增長使得貨幣市場基金被銀行理財產品大量替代,如果將這部分資產合并到貨幣市場基金份額之中,基金實際的股票倉位已經下降至50%之下。因此,在銀行理財產品分流作用下,當前基金的平均倉位不可能回到2008年之前的狀況。如果未來行情轉暖,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也會回流到偏股型基金,屆時正反饋效應依然存在。
圖1:全部基金加權平均持股倉位(2004年末-2011年中期)基金份額創2010年以來新高
另外一個佐證市場可能進入底部的指標是基金份額的變化。數據顯示,盡管二季度市場低迷,基金資產凈值繼續縮水,但基金總份額卻從2011年一季度末的2.388萬億份增長至二季度末的2.428億份,環比增長幅度為1.72%,是最近六個季度環比增長幅度最大的。并且,2.428億份的基金總份額也是2010年以來基金份額最高的季度。
此外,我們單獨考察偏股型基金的情況,發現偏股型基金二季度份額增長率為2.17%,超過基金平均水平,表明偏股型基金是二季度份額增長的主力軍。可以看出,大資金提前布局偏股型基金的特征比較明顯。
綜合上述兩個因素,我們初步判斷,市場中期底部已經漸行漸近(甚至可能已經出現),在未來兩三個季度走出上漲行情的概率較大。投資者應當克服恐慌心理,為行情做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