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市場,在上攻乏力中最終選擇了回調,K線圖上呈現的是二次探底,滬指似乎重返下降趨勢,即將到來的八月,能否改變令人失望的七月走勢?
回看本次2610點以來的反彈,2850點都沒有被突破,200點左右的空間,實乃狹小,投資者還不曾反應過來,行情已無。影響行情的因素,無非是利空和利多,當滬指再度重返2700點時,也就本次反彈回吐50%時,我們需要謹慎研判基本面的利好利空,仔細分析八月的利好和利空。
有些數據我們投資者心里是要有底的。第一,七月的CPI數據可能超過以往的預期,可能會突破六月的6.4%,通脹形勢極度嚴峻,并沒有出現拐點;第二,陸續公布的中報,盈利的仍舊占據多數,但市場并沒有引起興奮;第三,繼海南外,各地方政府GDP相繼放緩,低增長局面可能出現;第四,銀行系統缺錢,再融資需要強烈;第五,IPO壓力增大,下周市場新股發行將創近五個月新高;第六,人民幣匯率仍舊創新高,美債威脅有違約風險;第七,美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有啟動跡象;第八,“7.23”動車事故,可能導致高鐵投資放緩,進而成為核電放緩之后的又一重大投資,將會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第九,銀監會表示銀行能夠承受房價下跌50%的風險,預示后期房地產市場可能迎來嚴厲調控;第十,國際板準備就緒,可以擇機推出。大致看來,利空籠罩壓制市場轉暖,也將繼續制約八月的市場。
好在市場的表現是藍籌股已經持續性下跌,尤其是金融股已經低迷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在本次反彈行情中有所表現,權重藍籌股的整體示弱,雖然拖累了指數上行,但同時也為后面的反彈埋下伏筆,同樣也制約了下行空間,其實周五市場金融股的整體反彈,尤其是銀行股的強勢似乎有了某種征兆。可以看出,市場在弱勢反彈中,依舊呈現的是一種結構性調整,市場在利空氛圍中,進行的是自我修復,以時間換空間。而七月最后一周的走勢,即周一大跌后后四個交易日始終維持在2700點附近而不曾繼續大跌的情形似乎不難理解了。
其實,即使沒有周一的大跌,市場小幅回調的預期還是存在的,要再度轉強,必須有外在的催化劑。技術上看滬指無論周線還是月線,二次探底跡象明顯,催化劑是改變滬指運行方向的一大關鍵。雖然對于周五銀行股的強勢筆者暫無法預判,也可以肯定并非因為銀行壓力測試所帶來的“醒悟”,超跌以及存量資金的自救可能是一大出發點,另外也可能有CPI數據引發對加息還是提準的預期,以及房地產政策和短期市場的擴容壓力是否緩解,上述任一方面迎來利好催化劑,可能都會改變短期滬指格局。
從波浪理論以及趨勢理論上分析,平底不會是底部,破底反彈迎來轉機的概率較大。就當前而言,滬指可能還會繼續走低完成“小2浪”的回吐,考驗2610點附近的支撐,只要不是擊穿該點,對于該點之上的反彈,都有可能是階段性拐點,滬指轉而進入雙底或是復合型頭肩底的反彈中,但是,后期將會面臨2800點上方巨大的阻力。
筆者預期滬指八月下破2610點的概率在短期內不太大,不管破與不破2610點,都將會完成二次探底,市場反彈的動力可能來自于藍籌股,包括金融地產,包括資源股,而小盤股為主的新興產業仍舊會是盤中亮點。但反彈的高度將較為有限,暫難突破2800點上方的阻力。
操作策略:八月初不宜殺跌,考慮介入超跌金融股和資源股;八月中下旬逢高減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