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3個交易日下跌,但是周一的跌幅過大,創今年第三高,全周累計下跌3.13%。如果把7月15日定為近期高點,本周除了周四,其余4個交易日都創新低,空頭格局明顯。此外,周一跌破60日均線,近期第二次跌破(前一次為7月12日),連同季均線斜率向下,也是空頭格局。
上周提到價差顯示多方主導盤勢,持倉量22日移動平均線開始上升,找不出看跌的理由。此觀點被本周一的大跌徹底否定。然而,多方沒有自我否定,仍然堅守陣地,并持續到周二。周三,上漲0.75%,指數重回3000點,多方卻堅持不住,自亂陣腳。周四和周五接連下跌,多方失去了低檔承接的勇氣。
上半場堅守陣地
周一和周二,大跌和盤整,多方英勇的堅守陣地。這從持倉量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周一,持倉量持平(僅下降75手),說明前期占主導地位的多方還在,沒有被嚇跑。周二,市場底部震蕩,持倉量小幅增加(上升410手),說明多方不僅在,還小幅加碼。而且,周一期指下跌3.18%,并沒有在周二開盤造成大規模強制減倉,因為持倉量仍然保持一貫的開盤增加,說明多方有備而來。
周二還有偏多的訊號,期指震蕩幅度12.4點,只有現貨23.3點的一半,是滬深300期貨上市以來的最低值。過去曾經提過,期指的震蕩幅度通常高于現貨(67%的交易日),因為期指是對沖工具,彈性當然比較大。震蕩幅度小于現貨,說明沒有追漲殺跌的力量,逢高不買,逢低不賣。再比較一下,當天期貨的高點高于現貨4.7點,低點高于現貨15.6點。很明確,逢低不賣,才是震蕩幅度小的主因。
下半場繳械投降
周三,滬深300指數先抑后揚,上漲0.75%。比賽踢到這里,球迷似乎看到逆轉的希望。但是就當滿心期待時,多方臨陣脫逃,大幅減倉。周三的持倉量低,貫穿全天交易。早在11點20分,持倉量就少于周二收盤。這是很罕見的,因為滬深300期貨T+0比例高,開盤和收盤的倉位低,中間高出數千手都很正常。收盤時,IF1108合約持倉量下降3832手,比例高達12%。去除結算前的持倉量下降,周三排名歷史第二(第一是2011年2月22日)。
周三全天升水低迷,平均值只有0.10%(周一0.33%、周二0.28%),甚至有40分鐘是貼水。價差收斂,說明賣的力量比較大。持倉量下降,有人離場。空方離場交易指令為買,多方離場交易指令為賣。所以,周三肯定是多方離場,不能賴到空方的身上。
事已至此,后面就很明確了。自己都不堅持,誰還能幫多方呢?后面的走勢必定是:逢高繼續減碼,3000點成為反壓,逢低不敢承接。周四和周五就照著這個基調走——持倉量繼續下降。
周四持倉量的最大值發生在10點50分,數值為30548手,遠低于周三盤中最大值33023手、周二33621手、周一36298手。所以,周四的多方承接力道十分弱。13點20分,才反彈到2978.66點,還沒翻紅,價差就收斂到僅剩0.04% ,持倉量也下降為29694手,多方非常沒有自信。
周五持倉量的方向站在下跌一邊——下跌加倉,上漲減倉。11點5分,全天持倉量最高點,恰好是早盤最低點。14點5分,下午持倉量最高點,全天價格最低點在13點55分,也很吻合。多方已經完全放棄控球權。
周三開始的持倉量下降,讓持倉量22日移動平均線拐頭向下,總計本次增加,只有可憐的4天(7月21日至26日),多方離場,漲勢不再。看完本周的行情,與多方在上下半場迥然不同的差異,令人失望。后續走勢仍將易跌難漲,畢竟多方放棄大好機會,天上不會掉餡餅,更不會掉錢給自我放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