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改革倒逼機制正在形成】1.央票難發、理財產品上半年發行超8萬億,存準率到21.5%,將倒逼利率改革。2.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反而導致外儲激增、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形成,說明匯改也繞不過去。3.地方政府債務激增,溫州民間利率最低為月息3分,倒逼銀行經營模式改革。(http://weibo.com/lixunlei)
陳志民(易方達基金首席投資官):從最近中報看,相對低毛利的企業在不同程度受到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漲的壓力。從稍長期看,伴隨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趨勢的延續似乎不可避免。因此,獨特品牌、具備單獨定價能力的企業才可能完全轉嫁成本壓力。(http://weibo.com/1993466211)
張后奇(華夏基金副總經理):理財產品能否代表利率市場化還需時間檢驗。理財產品是利率市場化表現之一,但不是利率市場化的全部。通過發理財產品分流儲蓄和民間借貸市場的高利貸逼死民營企業,最終將觸動利率市場化的根本改革。提高存準率到了極限時如何面對高企的市場利率?(http://weibo.com/zhanghouqi2011)
玉名(知名博主):市場繼續出現了調整,早評提示的無論市場給出了什么答案對股民來說就只有服從,擺在股民面前的策略就非常簡單了,繼續減倉手中個股,僅保留尚在強勢區間的個股,設置止損位,將倉位降下來。同時此行為也已經宣告了8月份行情的性質,不再是反彈攻擊而是防守考驗2610點,不破這里成為主要目標。(http://weibo.com/wwhuahuay)
徐剛(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我國債券市場可能爆炸性發展】前幾日遇美國某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合伙人,他介紹了美國八十年代美國資本市場的情況,一為遏制通脹不斷收緊銀行信貸;二股市長期低迷;三各類債券產品大發展,有效彌補了銀行信貸的短缺。我國未來數年情形與此十分相近。目前,非銀行債務融資規模正在不斷增長。(http://weibo.com/xugangcitics)
闞治東(證券業元老):下午參加上海信托主辦的“財智論壇”,剛聽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先生演講,他認為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空前復雜,任務十分艱巨。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穩定價格總水平成為首要目標,擺在經濟工作突出的位置。(http://weibo.com/kanzhidong)
徐天舒(興業全球副總經理):一直以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看到一個數字,如果考慮募集和清算期,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實際年化平均收益率僅有3.59%,而四大行股息率都在5.2%以上,最高的建行已達5.97%。所謂存銀行不如買理財產品,買理財產品不如買銀行股,當然,銀行的盈利來的快去的也快,如果經濟硬著路,神馬都是浮云。(http://weibo.com/hectorxu)
滕泰(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需要新對外開放觀] 商務部說:我國已經由招商引資轉變為招商“選”資。支持!!現在已不是90年代,而是對外有3萬億美元外儲、內部有輸入性通脹的時代。清理下,還有多少地方政府仍然把“合同利用外資額”、“實際利用外資額”當政績在新聞里炫耀?有多少還靠出賣土地和稅收權吸引外資?(http://weibo.com/tengtaimszq)
揚韜(職業投資人):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房地產價格就算跌掉50%,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都不會受什么影響,根本不存在銀行被房地產裹挾的說法。想一下,房子價格跌一半,中國的銀行可以毫發無損,充分說明銀行的風險控制水平何其高也!不過,房價跌了,銀行沒風險,但房價跌如果影響到了全國的投資,銀行還會置身事外嗎?(http://weibo.com/yangtao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