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清華大學教授):【個稅法修改突破不大,希望本輪討論為新改革方式鋪路】最大的缺憾是小修小補,框架上沒突破。希望有關部門從23萬條意見中獲得動力,在不遠的將來實施個稅改革試點,總結經驗,再上升為法律。我堅決支持法制,但批判不試點,直接立法搞改革。這不是中國成功改革的經驗。其中的教訓要總結。(http://weibo.com/1686990012)
張后奇(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國際板應該緩一緩!謹慎推出!國際板貿然推出必將興起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三輪圈錢浪潮:第一輪是國有企業圈錢,第二輪是民營企業通過創業板和中小板圈錢。中國資本市場嚴格管制下的圈錢定位,不顧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投資人之間的利益均衡,股票市場已經非常脆弱,二級市場投資人損失慘重。(http://weibo.com/zhanghouqi2011)
趙曉(北京大學教授):基辛格最近的觀點值得關注,他認為30年后每兩個能工作的中國人就要供養一位退休人員,而且今后10年內,中國必須使其政治體制與經濟相適應。所以中國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去“主宰”世界。(http://weibo.com/zhaoxiaolovegod)
羅毅(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投資需要忍受孤獨。雖然《梅蘭芳》這部片一般,但里面的那句臺詞,記憶深刻,就是這種孤獨造就了梅蘭芳,投資更要獨立思考。現在外媒天天報道中國硬著陸,地方融資平臺爆掉,銀行死翹翹,作為獨立的投資者,要深入分析政策博弈,再考慮清楚中國國情,再想想媒體出處,把地方數據分析看看。(http://weibo.com/luoyistock)
宋鴻兵(《貨幣戰爭》作者):美國60年代的8年越戰消耗了4000億美元,注意,這可是黃金本位的美元,結果美國赤字極速惡化,摧毀了布雷頓森林體系。9年的蘇聯-阿富汗戰爭消耗450億盧布,重創蘇聯經濟,最終是蘇聯解體。2003年以來的8年反恐戰爭,耗資4萬億美元,致使美國債臺高筑,催化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嚴重削弱了美元的基礎。(http://weibo.com/shbhbzz)
謝百三(復旦大學教授):人民大學吳曉求教授認為:國際板推出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這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不可自由兌換,是我國30年改革開放安全保護神,是2億農民工就業金飯碗,是堵截1997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的金融防洪壩。怎可為了一個半生不熟讓老外來融資的“國際板”就斷然改變呢。(http://weibo.com/xiebaisan)
李迅雷(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貨幣放與收的因果報應】現在無論是貨幣當局還是關心經濟的人都有共識:只要把貨幣收緊了,通脹就會下去。于是不斷上調存準率,相當于忍著饑餓來減肥。但問題在于過去10年當貨幣不斷超發時,卻很僥幸地發現居然沒有通脹。但如今或遭遇的類似的報應:當你不斷收緊貨幣時,通脹也未必會立竿見影地回落。(http://weibo.com/lixunlei)
峰(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轉向樂觀”,這是我們自4月份以來持續對市場保持謹慎至今的首次轉變。盡管市場仍然充斥著對于短期或者長期經濟發展的悲觀情緒,但我們前期判斷市場底部的諸多信號中已有部分開始好轉:如財政部啟動地方債發行,央行發行中期票據支持保障房建設,通脹的新漲價因素在趨弱。(http://weibo.com/2029930523)
秦紅(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副總經理):“七情六欲”之基金評價心經之一:確定參照點與時間。基金業績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市場,二是管理人的管理。判斷基金行業水平,用年度或季度戰勝市場的概率與幅度比較直觀,時間用一個以上完整周期下的季(月)度為合理。基金公司的考量與市場的考量分開,時間頻度確定,方為基金水平評價的合理參照。(http://weibo.com/yixinyen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