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業靠天吃飯的歷史再次表明,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6月8日,東北證券發布今年5月的經營情況公告。公告顯示,2011年5月東北證券實現凈利潤-6960.20萬元,出現虧損的現象。而在同一天,共有六家上市券商公布了5月經營數據,東北證券成唯一一家業績出現虧損的上市券商。
通過對東北證券已經公開的歷史數據整理,本刊記者發現截至一季度末,東北證券的自營規模過大,這使得在5月份股市大幅下跌的環境下,出現營業虧損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自營高彈性拖累業績
東北證券2011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自營業務(包括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營業收入占比為20.6%。在2011年第一季度市場震蕩上行的環境下,自營業務收入僅為7700萬元,同比基本持平,環比減少了48.5%。值得關注的是,在公司的證券投資業務中,持有的股票市值將近10億元,而重倉股則達到了5億元,按照一季度末公布的凈資本35.4億元計算,證券投資類金額占凈資本的比例接近了30%。而同期,上證指數下跌接近6%。照這樣來大致估算,如果公司證券投資5月份的持倉情況未發生較大變化,將直接虧損將近6000萬元,對經營業績拖累明顯。
事實上,一直以來,東北證券的自營業務彈性就較大。而在自營業務中,證券投資類占比最高。東北證券股票投資的激進操作風格造就了自營業務整體的高彈性。最為明顯的就是去年第三季度,受益于A股市場的反彈,東北證券實現的凈利潤比2010年上半年實現的凈利潤增長將近2倍之多。而其中,自營則是主導力量,去年三季度東北證券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合計盈利1.76億元。到去年四季度,東北證券更是借助市場的好轉,加大了權益投資規模,僅證券投資類單季就實現了1.5億元的收入。根據此前東方證券對該公司自營業務的靜態測算,如果股市上漲10%,東北證券當期的凈利潤彈性將達到14%以上。
圖一:東北證券自營業務的波動較大
其他業務業績貢獻有限
在各大券商大打傭金戰時,經紀業務利潤貢獻度下降早已成為共識,而對于東北證券這類中小券商,傳統的經紀業務業績貢獻歷來占比就高。2010年數據顯示,東北證券經紀業務實現收入12.24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71.99%,其中平均傭金率較2009年下降了0.03個百分點。
就去年表現相對不錯的投行業務來看,公開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在股票及股票連接承銷業務領域和企業主體債券承銷業務領域,公司均未有所收獲。
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始于2009年7月,wind數據顯示,東北證券目前共管理4只集合理財產品,資產凈值合計35億元,而近期更有兩只產品融通一期和5號基金優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獲批。2010年,公司是實現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0.13億元,是2010年同期收入的2.1倍,資產管理業務占總收入比重為3.55%。可見,收取的管理費對公司整體業績貢獻極其有限。
歷史數據顯示,經紀和自營對東北證券的收入貢獻度基本在80-90%,2009年曾一度高達93%,為上市公司最高;2010年雖有所下降,但也在80%。自營的高彈性以及過度依仗經紀及自營業務,使得東北證券在牛市中業績樂觀,但是在熊市則明顯沒那么幸運了。
圖二:東北證券歷年收入結構情況
業務拓展亟待資金解渴
6月1日,東北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201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公司配股決議有效期延長一年的議案》中配股決議的有效期將于2011年6月17日到期。為保證公司配股方案的連續性,公司擬對配股決議有效期延長一年,即自公司201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本議案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公司的配股再融資于2009年6月就已經提出,將于本月17日到期,公司也一直未放棄再融資補充凈資本金之路。在6月2日證券業協會公布的證券公司凈資本排名,東北證券以34.5億元的凈資本排在27位,位列上市券商的倒數第三位。
在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下,凈資本已經成為制約東北證券經營發展的主要問題。根據中國證監會在《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中規定,證券公司開展各項業務的規模均與凈資本掛鉤,以自營為例,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的合計額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