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周的周評當中,筆者剛分析預期了市場將要發生短期調整,這一周市場馬上給予了回應,不過這“回應”卻出乎了筆者的預料,在本周發生的短期調整也太“生猛”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承受不了這樣的市場洗盤打擊。更有甚者,筆者還聽到本周四上海申萬總部的衍生品部門一趙姓投資經理因抵抗不住壓力而輕生,跳樓自殺了,甚是讓人惋惜。由此可見,做為資產管理者的壓力是多么地大。但是,如此不負責任地選擇輕生逃避,也是很不應該的。家人會很傷心、朋友也會很傷心的。
由于接觸市場久了,自然而然產生了第六感,面對市場的風險來臨,在上周筆者就建議大家降低倉位至半倉,然后等待最佳時機出擊去抄底。從策略上看,筆者如此安排是非常正確的。由于市場的連續下跌,造就了一些抄底機會,市場終于在五一長假前出現一批低位回補倉位的抄底資金進場。由此,也讓部分投資者得到了心理安慰,五一可以稍微沒有那么緊張地過個節日了,但是市場的抄底資金量能還是顯得不足;如果節日期間有什么“風吹草動”的消息,也會影響節后市場的走勢。
在4月15日,政府公布了官方統計的經濟數據,數據顯示3月份的CPI超預期地達到了5.4%,創下22個月新高,同時市場擔憂和預期4月份的CPI數據也會繼續超預期,那么全年很可能會有失控的味道。在此市場擔憂情緒下,政府也再次在4月17日出手公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殊不知正是由于管理層再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觸發了市場的悲觀情緒,由此市場在4月18日即見到了本輪自2月份以來慢牛式上升的行情高點。
一旦當市場確認了行情的相對高點之后,市場的第一波下跌調整是快速而又猛烈的,甚至讓很多人都來不及反應,市場就已經下跌了接近200點了,個股被套幅度大多在10%左右。此時的投資者是最糾結的,到底是做“楊白勞”呢,還是繼續堅守持股,很多人都會猶豫不決。
從市場的熱點來看,在上周,筆者提示了大家造紙、航空、電力等熱點,其中電力板塊在本周大放奇葩,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旅游板塊在五一假期到來之時“見光死”了。電力板塊后市還會存在交易性機會,大家可以繼續密切關注和反復波段操作。
市場的主力機構們基于對經濟的下滑和通脹失控的擔憂,在本周內出現大幅度減倉,特別是針對那些高市盈率、高價發行上市的中小盤股和創業板的個股,主力減倉的決心非常堅決,所以,后市對于這些沒有估值優勢的個股,還會繼續下跌或者陰跌調整。比如漢王科技這種個股,下跌甚至不知到哪里才是盡頭。所以,目前市場最大的風險來自于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新股和次新股,這些個股在經濟預期不佳的時期里,將以暴跌完成“價值回歸”,之后等經濟發展穩定了,才會重新出現投資機會。
當然,本次市場的暴跌調整,與去年的4月份下跌行情不同,與去年國慶節后11月中旬的暴跌也不同,歷史也許會很相似,但是絕對不會簡單地重復。本次市場下跌與去年4月份最大不同的就是銀行和地產股并沒有參與技術破位跳水下跌,與去年11月中旬后的暴跌不同的就是,本次市場行情并沒有出現過逼空式暴漲。所以,盡管它們下跌調整的方式有些類似,但是本質是不同的。
由于在3000點上方套牢了太多人,所以3000點以上的套牢籌碼需要反復沖擊才可以轉移和消化。當市場經濟的基本面不足以支撐大盤進行反轉和對指數進行“攻城拔寨”的時候,主力自然會逆向而行,先往下砸個坑出來,打出了空間,將來才會有上漲的波動和盈利空間。
無論市場怎么調整,但是我們都必須明白一點,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周期性行業已經出現了復蘇的強勁勢頭,盡管管理層不斷提高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但是卻依然抵擋不住銀行盈利前進的“步伐”。整個銀行板塊一季度業績超預期,如果今年經濟問題不大,那么一旦貨幣政策由從緊開始適當放松,那么今年銀行板塊的業績超預期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筆者認為,銀行股,就是今年的白馬股。但是,即使是白馬股,你也要選擇好的進場時點。筆者建議大家最好耐心等待銀行股跌至30或60日均線再進場。同時,大家必須記住:好股,也需要用時間去呵護和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