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仍然沉浸在去年以來氨綸高景氣美夢中的投資者需要警惕,今年下半年氨綸產能的集中釋放將帶來投資風險。這種投資風險隱藏在氨綸行業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數據中,而真正的危機高峰則尚未來臨。
4月25日,華峰氨綸公布一季報,數據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4億元,同比減少4.49%;實現凈利潤7192萬元,同比減少7.66%。此外,一季報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減少0.00%-30.00%。
而在去年,華峰氨綸實現凈利潤3.2億元,環比大幅增長197.86%,在一季度業績放緩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吞噬華峰氨綸的盈利能力?記者發現,氨綸價格短期下調導致華峰氨綸業績大打折扣,而由于下半年將面臨氨綸產能集中釋放,整個氨綸產業將不容樂觀。
氨綸生利能力下降
華峰氨綸主營氨綸產品,產生的營業收入占比高達99.79%(年報數據),2010年氨綸毛利率為32.19%,而在今年一季度,氨綸毛利率降至21.22%左右,毛利率大幅下滑造成華峰氨綸業績同比下滑。
類似的現象并非只有華峰氨綸一家,煙臺氨綸與友利控股也同樣如此。
煙臺氨綸主要經營氨綸和芳綸,所產生的營業收入占比約為71.82%和25.57%,一季度實現凈利潤6773萬元,同比增長7.74%,表面上延續了2010年的增長態勢,但是中信證券劉旭明認為,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推動公司業績上升的并非氨綸,而是因為芳綸1414銷量大增,事實上,自去年四季度開始,公司的氨綸業務已出現減速的跡象。
友利控股同樣如此,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6.79%,但毛利率僅為14.83%,而2010年公司在工業產品(以氨綸生產為主)方面的毛利率為20.53%,作為國內第二大氨綸生產商,氨綸的毛利下降影響了公司的整體運營。
而經過記者調查發現,氨綸價格的下調是造成其毛利縮水的重要原因。
宏源證券分析師張延明在研報中表示,一季度氨綸價格受季節性因素及成本推動影響在高位運行,一度在65000元/噸盤整,但進入二季度,氨綸價格已開始轉向,目前報價在60000元/噸,公司實際出廠價在58000元/噸。
進入二季度以來,包括20D、40D在內的多個規格氨綸產品價格均出現下滑,目前氨綸20D、40D價格分別為74000元/噸、54000元/噸,周均價分別為75000元/噸、54600元/噸,而月均價分別為80333元/噸、60270元/噸。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延明表示,“氨綸價格持續維持下降態勢,加上氨綸產、銷價格相差太小,公司盈利空間被大幅壓縮,造成一季度業績低于我們的預期。”
需求有限制約價格
而對于氨綸價格的下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下游需求及外貿趨于減緩是導致氨綸價格見頂的重要原因。
資料現實,去年氨綸實際產能約為35萬噸,而需求量僅為27萬噸左右,而今年一季度繼續維持供大于求的局面,來自各地的經銷商及紡織企業并不能完全消化氨綸的新增產能及以往存量。
有分析師告訴記者,“經過前幾年的投產擴能,終端消費幾近飽和,就目前來看,供過于求的產業瓶頸將在今年集中體現,另外,就短期而言,傳統意義上的消費淡季即將來臨,由此造成季節性因素與供需層面相互疊加,對氨綸形成較大的壓力。”
對于該分析師所指出的消費淡季,據悉,6、7、8月一般為氨綸行業消費淡季,氨綸的替代產品棉紡織反而大受歡迎。
而對于內需不足以消化產能,能否適當擴大外貿加以改善的問題,上述人士表示,國內氨綸行業遲遲不能走出怪圈,即高端熔紡氨綸工藝的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由此造成氨綸成品在性價比方面不具備國際競爭優勢,依靠出口并不能緩解氨綸的調價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1年一季度氨綸進口額同比增長21.3%,出口額同比增長約為32.7%,對此,上述人士指出,商務部自2006年針對于產自日本、韓國、美國等地的氨綸征收反傾銷稅的措施將于今年10月份到期,屆時,國內的氨綸生產商將失去這一貿易保護屏障,直接進行裸奔,加上生產技術不盡如人意,迫于貿易需求,氨綸價格下調壓力將日漸增大。
產能集中釋放壓力難減
經過去年大規模的投產,今年氨綸價格或將面臨長線調整。
華峰氨綸2010年年報顯示,公司關于氨綸的在建項目包括年產7000噸耐高溫薄型面料專用高回彈氨綸技改項目、年產5000噸耐高溫薄型面料專用高伸長氨綸技改項目、年產3000噸耐高溫薄型面料專用易染氨綸技改項目等,項目涉及氨綸高達1.5萬噸,預計將陸續于今年達產;4月17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擬投資建設年產1.5萬噸耐高溫薄型面料專用氨綸技改項目,預計將于2011年達產。如果上述項目逐一達產,該公司的氨綸年產量將在現有的4.2萬噸基礎之上大幅上升。有券商曾指出,項目達產將“繼續強化公司發展差別化氨綸,提高產品的差別化率,并進一步提升公司產能,保持國內規模最大氨綸企業的地位。”
對此,一位氨綸下游經銷商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是前幾年,氨綸行業亟待擴容,增加產能可能是好事,但是現在顯然有點不合時宜。”
目前,國內氨綸已經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據了解,我國具備規模的氨綸行業上下游企業計有75家左右。早在2009年,國內便掀起氨綸投資的熱潮,包括原有企業的改擴建投資及其他行業資本的注入,而在去年下半年,我國開始大面積投產新增氨綸生產線,尤其是去年11月份舉行的氨綸行業協調會議更是給氨綸市場帶來了強大的活力。
“如果單純一家公司在現有基礎上擴大產能,或許不會造成嚴重的供過于求的局面,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這位經銷商如是稱。
記者翻看煙臺氨綸的年報,發現該公司同樣擁有眾多的氨綸在建項目,如醫用氨綸、舒適氨綸纖維工程等。類似的情況不止于上述兩家公司,主營氨綸原材料MDI、PTMEG的煙臺萬華和山西三維也都有相應的在建工程。
宏源證券分析師張延明認為下半年氨綸產能將集中釋放,屆時,供給層面的大幅增長將進一步打壓氨綸的價格,氨綸高位運行將難以持續。
行業景氣不容樂觀
華峰氨綸主營氨綸產品,業務占比高達99.79%,氨綸產量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在氨綸產品結構及技術精度方面,均具備較強的實力,張延明預計華峰氨綸2011年EPS為0.37元,若不考慮增發等因素,今年可實現凈利潤2.75億元,較2010年下降14%左右,對此,某私募人士作出了更為悲觀的判斷。
“上半年氨綸價格下滑幅度應該不會太大,真正的危機高峰還沒有到來,華峰氨綸上半年預減30%,下半年極有可能迎來沖擊,面臨的挑戰將更多。”
然而,華峰氨綸只不過是一個代表,在氨綸面臨多重困擾的背景下,相關上市公司必然會承受較大的壓力,造成整個氨綸行業景氣度下降,氨綸的高價盛宴可能要告一段落。
而在氨綸價格面臨挑戰的同時,整個氨綸行業所隱藏的各種問題將逐一浮出水面,其價值必然受到沖擊。
該私募人士表示,短期的因素導致氨綸價格下調并不可怕,畢竟氨綸瘋漲過很長一段時間,略作調整很正常,就怕在下半年產能噴發的壓力之下,以往通過高價格掩飾的各種問題集體出現,例如技術問題、產業結構問題等,大量問題的疊加有可能造成氨綸行業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