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 月18 日晚間,標普公司宣布,將美國AAA 信用評級的前景評級從“穩定”降至“負面”,這意味著未來6-12 個月內標普可能調降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主權評級。
在微博上,當時已有人在凌晨發出“sell as quickly as you can”的留言。除了歐美股市受此影響大跌外,中國內地以及香港股市也在隔天受到影響,展開調整。
如果說像美國這樣的在金融領域幾乎是處于“霸權”位置的國家遭到之前歐元區國家頻繁遭受的“待遇”是意料之外,其實還不如說是情理之中,只不過大多數人沒想到標普真的“不給面子”而已。
不過這也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發生同樣的事情是在1995 年底和1996 年1 季度之間。而那一輪的信用危機最終以幾個月后前景評級被恢復所告終。
不管這次的評級結果會不會在短時間內被恢復,但看起來,至少對于市場的影響已消失90%,甚至從另一些角度來說,有一些“利好”。
從本質上來說,這次調降評級也源于美國政府兩黨的爭斗。由于在中期選舉中共和黨人取得了眾議院的多數席位,而兩黨在財政預算方面的分歧一直較大,造成美國政府解決赤字問題的可能性似乎愈加遙遠,因而標普認為,在“前景”上,美國的信用堪憂。
本月14 日,美國國會眾、參兩院經過艱苦談判終于先后通過2011年政府預算案,該預算案比原預算案削減380 億美元國內項目經費,避免了美國政府局部關閉的窘況,也帶來了當日美元的短暫反彈,8 多萬公務員也不會因聯邦政府關門而“被休假”。同時也映射出美國兩黨將在財政政策問題上持久的博弈。
奧巴馬提出的計劃是在未來12年內削減4萬億美元,而共和黨的計劃則是十年削減6萬億美元。另一方面,削減預算并縮減美國債務規模已是兩黨共識,但如何削減卻存在巨大爭議,民主黨主張減少支出的同時增加稅收,特別是高收入階層征稅,但不愿大幅改革成本巨大的Medicare(對老年人的醫保)體系。共和黨則主張改革Medicare和Medicaid(對低收入人群的醫保),但不愿通過增稅來減少赤字,且不愿過多削減國防支出。
在下調美國主權信用前景的當天美國財政部出快速反應,認為標準普爾低估了美國應對財政挑戰的能力。
市場方面,美國債市場在消息公布后,經過短暫的下跌即止跌上漲,市場反應積極,投資者普遍認為該事件會推動預算僵局的打破,對美國國債走勢利好。之后兩天,美股受益于企業財報的靚麗表現,收復失地,強勁上揚。
但或許可以說該事件短期的影響已被消除,但遠期影響遠遠未完——并不是評級本身的問題,而是美國財政赤字問題對于整體經濟復蘇的影響。
目前兩黨更大的分歧在于削減赤字開始的時點是否從2012財年開始,從目前來看2012年的財政支出適當削減將是大概率事件,而標普下調評級前景增大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縮減支出的可能性。
奧巴馬的財政預算秉承了之前克林頓消減赤字的思路:凍結但不縮減開支,主要通過經濟增長帶來收入增加來實現財政赤字的自然縮減。問題是,克林頓時期的財政收入顯著高于當前,而另一方面則是支出方面,美國當前面臨更為嚴重的老齡化問題,這使得即使是凍結支出項目,支出的資金規模仍然在快速增長??梢灶A料的是,一旦總統選舉塵埃落定,美國將出現大規模的加稅和削減支出的動作。
但在這之前,美國的失業率是否能夠降至明顯好轉的水平7%左右?銀行能夠恢復正常的按揭貸款從而促使房地產市場恢復元氣?這才是需要考量的核心問題。決定了所有政策和股市的根本走向。
目前來看,美股的估值修復最可觀的歷程已經過去,財報季過后,美股的上漲將依賴于經濟的實質復蘇程度。加上美元反彈的概率增加,接下來的美國股市將很難持續去年以來的漂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