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小板綜指在前周大幅下挫后出現小幅反彈,表現與創業板指數基本同步,但遠差于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的同期漲幅,可見近期主板市場才是資金重點關注的對象。在可統計的56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約有六成公司小幅上漲,四成小幅下跌。而被沙鋼股份借殼上市的原*ST張銅,在停牌近一年后復牌并大幅上漲;另表現最差的是大立科技,其終止重組后復牌出現連續大跌。其它公司除少數幾家周漲幅超過10%以上,絕大部分公司的全周漲跌幅都在10%以內,且由于上周僅有3個交易日,成交有所萎縮。從換手率來看,如果日均換手率在8%以上的中小板公司只有11家,數量并不多,其中只有濮耐股份、棟梁新材、超華科技、南方軸承、豐東股份、長江潤發、天邦股份等少數幾家的日均換手率超過了10%以上;而日均換手率不足1%的中小板公司占整體比例約達27%左右,超過了四分之一強。由此可見,中小板目前確實不受市場資金關注。
4月的大盤依然受到較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通脹未來這兩三個月在高位運行或創新高的可能性相當大。隨著央行4月6日再次啟動了今年第二次加息,顯示我們之前的判斷已成為事實,但判斷調控政策短期還未結束。如本月大量央票到期(約7000億元左右)及外匯占款持續上升,使得央行有迫切控制流動性的要求,預計4月份還存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較大可能性。
當然,相比今年一季度而言,雖然通脹在二季度仍持續上升并將可能創出新高,但基于“前高后低”的判斷,全年通脹的高位有較大概率出現在二季度,下半年將有望逐步回落。另外,流動性相對寬松全年仍較明顯,但7月以后開始有較大幅度的減少。因此,未來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預計可能有所放松。預計年內繼續加息的概率在二季度后段將逐步降低。在此情況下,二季度A股市場或將面臨的最根本變化,是貨幣政策將從從緊轉向相對放緩。這使得市場有望從去年對通脹和持續緊縮政策的擔憂中逐步走出,將給對A股帶來積極的正面影響。
當然,現階段的貨幣緊縮導致M2增速下滑對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今年2月份M2增速已經降低致15.7%的水平,這是從2008年11月以來最低的。從另一個角度看,M2增速正處于逐步見底階段,在未來調控相對放緩的預期下將有望回升,預期市場趨勢二季度后段轉好的概率也將增大。
從近期板塊的漲跌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板塊目前呈現下跌走勢,短期只有黑色金屬、金融服務、采掘、有色金屬、水泥等強周期板塊上漲。跌幅居前的依次為農林牧漁、家用電器、醫藥生物、信息設備板塊等弱周期板塊。大盤指數權重股和績優股的表現基本與市場同步,且換手率屬于各指數中最低的板塊,說明資金在缺乏賺錢效應和政策緊縮的情況下,仍暫時較難出現大量資金流入和推動的可能,只是在估值較低的優勢下支持市場抗跌。
由于近期政策處于緊縮周期,且去年高估值板塊漲幅過大,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受到流動性收縮和資金成本上升的壓制,因此市場資金基于穩健及防范風險考慮,更多青睞于低估值績優藍籌股,導致低估值股票表現開始優于高估值股票,也使市場整體估值在高估值板塊回落調整的情況下,存在明顯向下尋找安全邊際的趨勢。特別是在市場處于震蕩整理期時,主板市場的大盤股指數基本處于60天均線和120天均線之上運行,顯示中期仍相對保持強勢;而中小板和創業板這類小盤股指數,則已下破60天均線和120天均線以下,甚至有繼續向下調整跡象,這類板塊中短期風險仍然較大,投資者不宜介入,應暫離場觀望等待。
4月7日晚,歐洲央行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洲央行的第一次加息。這次加息除了說明歐美國家經濟已處于復蘇當中,且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發達經濟體退出刺激性經濟政策的第一步,此后發達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將逐步由刺激轉向中性方向。在國外經濟復蘇的早期階段,目前在中國的國際熱錢只是短期停留在中國證券市場,未來極可能逐步回流,因此其更多關注上游低估值周期股的短期投資機會,而回避高估值的中小板和創業板,預計后市低市盈率、低市凈率、中價股等板塊將可能繼續出現補漲行情。投資者中短期可適當關注水泥、化工、機械、家電等中游周期類股票近期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