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中國石化(600028)披露年報數據,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的707億元年度凈利潤如同GDP數據般令人感覺麻木,真正吸引眼球的,是該公司全年管理費用達到577.7億元,是凈利潤的0.82倍;全年職工費用337億元,同比增長16.5%。
壟斷企業的薪酬躲躲藏藏,隱性福利更是難覓真實面目,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單純的看壟斷企業自身在年報中披露的薪酬數據,往往難于接近真實。而通過對年報管理費用的分析,則在相當程度上能夠揭示通過各種方式隱藏的內部利益分配。
通過2010年年報數據的比對,我們發現:壟斷企業的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遠遠高于中小企業,平均來看,這一比重是中小企業的2倍,凸顯了壟斷格局下的低效率,也實實在在的回答了“壟斷富了誰”這一問題。
管理費用背后的真實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1年3月29日,在已公布的319家年報的中小企業,管理費用之和為268.71億元,營業收入之和5459.48為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之和為521.73億元。其中,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4.92%,管理費用是凈利潤的0.52倍。在挑選的八家壟斷上市企業中,管理費用之和為4636.87億元,營業收入之和為47592.2億元,凈利潤之和為6603.19億元。其中,管理費用是凈利潤的0.7倍,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是9.74%。通過八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壟斷企業與319家中小企業的比較發現,壟斷企業的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遠遠高于中小企業,平均來看,這一比重將近是中小企業的2倍??梢赃@樣去理解,同樣是10元的收入,在壟斷企業中八毛的收入分給了企業員工,而在中小企業里,員工分到的是四毛的收入。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指標是管理費用與凈利潤的之比,該指標雖然不能具體代表某種含義,但是通過壟斷企業與中小企業間的橫向數據比較,可以發現在壟斷企業中,管理費用與凈利潤之比要高于中小企業,這一比值大約是中小企業的1.35倍。
企業的管理費用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和各項費用。該科目下具體包括公司經費(包括總部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等)、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業務招待費、稅金、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攤銷、咨詢、董事會會費。由此可見,在管理費用中,占據了一大部分的便是與企業職工相關的費用,高額的管理費用下顯示的是企業員工的高收入及高福利。而管理費用與營業收入的比重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一家企業的行政管理的效率。
職工平均年薪:超14萬
中國石油2010年年報披露后,員工工資再次受到關注,根據公司“支付給員工及為員工支付的現金科目”數額,如果不計算中國石油的離退休人員,中國石油職工的平均薪酬為14.97萬元?!爸Ц督o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科目反映的是企業實際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包括本期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等以及為職工支付的其他費用。按照這種方法,在我們所統計的八家壟斷企業中,年報披露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科目合計達到3302.5億元,按照這八家公司的員工數目平均計算,員工的平均薪酬達到14.65萬元。由于數據搜集難度大,無法統計出中小板企業的職工年薪,但是14.65萬的年薪絕對是外界普遍羨慕的收入。
根據已有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已公布年報的所有上市公司中,三項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合計占經營總成本的比重已經由12.1%下降到了2010年的10.9%。費用占比下降,顯示了上市企業整體的盈利能力在提高。不考慮ST和*ST公司,以三項費用中降幅最大的振華重工(600320)為例,公司的三項費用降幅達到48.7%,而公司的管理費用凈額下降了44%,公司對此解釋是管理費用減少主要系技術研發費以及員工薪酬下降所致,以及加強管理,嚴控其他管理費用所致。
與此相對照的是,以壟斷企業中石化為例,在其2010年年報說明中,單列了職工費用項。中石化2010年職工費用為人民幣337億元,同比增長16.5%。并進一步說明,這主要是歸因于公司業務發展增加用工總量以及按照有關規定計提績效薪酬、企業年金和1998年12月3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職工的住房補貼。而同樣在2009年年報中,職工費用同比增長23.3%,達到288.36億元。中石化的解釋是公司按照有關規定計提了年金、績效工資以及1998年12月31日以后參加工作的住房補貼等。中石化在2009年的員工數量是371,331名員工,員工人數在2010年增幅為0.55%,根據職工費用數所計算出的公司平均職工薪酬是7.72萬,而2010年這一數據達到了8.95萬,增幅為15.9%,平均的職工薪酬漲幅遠遠大于員工人數的增長速度。
高管薪酬排名靠前
壟斷行業高管薪酬向來受市場關注,以wind統計的前三名高管年度報酬均值,金融行業高管以311.63萬元位居榜首,能源行業以155.55萬元位居第二位。
具體到薪酬分布,金融行業仍然是對高管最為慷慨的行業。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2007年年薪達到6600萬元令人瞠目,經歷2008年和2009年的“消沉”后,2010年年薪大幅反彈,稅前收入達到987萬元,同比增長近一倍,遠遠高于中國平安業績。除此之外,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民生銀行行長洪崎以及中國銀行詹偉堅均已超600萬的薪酬位居
前列。
能源行業以中石化為例,2010年高管薪酬幾乎集體上漲,四位高級副總裁章建華、王志剛、蔡希有、戴厚良2010年從中石化拿到的薪酬總額均為96.74萬元,比2009年的72.04萬元,增長了34%。雖然相比其他大型企業的薪酬水平,中石化高層的薪水并不高,但中石化四位高級副總裁的薪酬漲幅明顯超過了中石化的業績漲幅。
分紅“歧視”
在中石油的業績說明會上,曾經的老話題又被推上風口浪尖。中石油在美國上市融資僅29億美元,但上市頭四年卻累計向境外投資者分紅100多億美元,而國內投資者卻未獲得同等優待。其中,僅2005年,中石油就向紐約等股市散掉600多億元人民幣。而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四家公司,最近四年來向海外投資者分紅高達1100億元。
面對質疑,李華林表示,海外分紅100多億這個數據大體是沒有錯誤的,因為中國石油上市時的承諾就是每年利潤的45%用于分紅,之所以海外融資額與分紅對比比較大,主要是11年前在香港上市時的發行價只有1.28港元。
在同股同權的條款機制下,憑什么國外的投資者就拿到了這么多的分紅,而國內投資者僅能分得剩下的一杯羹?
業內人士指出,在分紅方案上,中石油對待A股和H股的原則并無異樣,而發行價的不合理,以及海外資本市場的股市機制是造成中石油巨額分紅差異的關鍵原因。中國石油A股上市發行價為16.7元,而H股的發行價為1.28港幣,A股市場發行價是H股市場的十多倍,有分析師指出:“A股股東和H股股東承受的發行價不一樣,但中石油在A股市場的融資比H股市場要溢價很多,在收益分配中,同等條件下的H股股東也比國內股東收益要大得多。”
中國石油的年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公司的股東人數已經下滑至122.7萬戶,而在三年前的2007年末,這一數字高達188.4萬戶,三年之內,60萬股東離場。
制度成本高企
數據顯示,這八家公司去年凈利潤之和達到6603.19億元,每天凈賺18.09億元,各大公司均引以為傲。而仔細翻看各大公司在解釋凈利潤大幅上漲的時候,解釋頗令人深思。中石油、中石化在解釋利潤大幅上漲的時候,都提到了受益于國際油價的上漲,其中中石化還特別強調受惠于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帶來的利好。
除了傳統的能源行業以外,幾大銀行的凈利潤的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答卷以中國農業銀行最為漂亮,雖然凈利潤總額不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但是凈利潤增幅46%,位居以公布年報上市銀行首位。根據中國銀監會3月29日發布的《銀監會2010年報》顯示,去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利潤8991億元,同比增長34.5%。
針對壟斷產生的高額利潤,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指出,“壟斷利潤不值得驕傲。對一個經濟體而言,壟斷利潤越高,意味著該經濟體的交易費用和制度成本越高,壟斷利潤是一種成本,或者說是一種稅。對于國民而言,意味著支付了不該支付的錢,所以,一國的壟斷企業越多,壟斷利潤越多,意味著這個經濟體的競爭力越低下,意味著制度成本越高,創新的動力越少?!?br/> 在自由競爭市場,企業一方面需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企業的生產成本日漸攀升,企業一方面通過擴大銷售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則需要采用合理的控制管理費用等項目來縮減開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對企業而言,居高不下的管理費用吞噬了企業的利潤,而作為投資者,吞噬的則是股東的切實收益。壟斷富了誰,恐怕更多的是壟斷企業的管理層及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