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小板綜指在連續下挫4個交易日后,周五小幅回穩,全周仍大幅下跌3.97%,雖跌幅明顯相對小于創業板指-5.34%,但明顯差于深證成指-1.87%和上證指數-0.35%的同期表現。在可統計的558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上周僅有69家上漲,且只有超華科技(17%)、海亮股份(15%)、湘潭電化(10%)這3家公司的周漲幅超過了10%;同時,卻有489家下跌,且有19家公司的周跌幅超過了10%。從周換手率來看,中小板的換手率也有明顯的下降。其中,周換手率超過30%的中小板公司有50家,超過50%的有11家,超過100%的只有濮耐股份(173%)和百潤股份(108%)兩家;但另一方面,卻有241家中小板公司的周換手率低于10%以上,占了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約43%的較大比例。
近期的A股市場,其實正處于擾人的震蕩當中,雖沒有出現大幅下跌,但政策調控和市場調整不斷,短期內確實難以見到明顯轉機。預計4月影響A股市場的因素主要有: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加息的可能性仍存、清明假期后即將公布的3月宏觀數據影響、4月我國主要投資項目的開工情況、海外經濟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從這些影響因素來看,A股市場面臨著階段性相對寬松流動性和經濟下滑預期之間的博弈,由此形成短期的震蕩走勢。
市場2月時反彈居前的高估值小盤股(中小板、創業板),在3月市場指數仍然上漲的情況下卻難以持續,而大盤股在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表現也暫時不佳。創業板、高價股、高市凈率股是表現最差的三個板塊,顯示投資者對前期漲幅已過高的板塊出現“恐高癥”,資金已不敢再過多流入,甚至是業績增速最高的中小板,其表現也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前期基本上沒有太大漲幅的虧損股、低價股、微利股、低市凈率股等卻處于3月反彈行情前列,顯示目前市場資金并不是簡單地以業績好、低估值的板塊為主,而是從未曾上漲的板塊和個股中尋找短期機會。同時,大盤指數權重股和績優股的表現基本與市場同步,且換手率屬于各指數中最低的板塊,說明資金在缺乏賺錢效應和政策緊縮的情況下,仍暫時較難出現大量資金流入和推動的可能,只是在估值較低的優勢下支持市場抗跌。
我們認為,近期市場走弱,主要是因為4月中旬將要公布3月的通脹數據,預計通脹將繼續走高,甚至有可能創出新高。在此情況下,調控的措施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不排除可能會提前實施。而4月又是上半年最重要的調控時點之一,隨后的5月或6月,預計通脹仍有望創新高,市場資金不太可能在此階段推動新一輪的行情。
但是,情況有可能將在6月的端午以后逐步轉好,市場調整的“梅雨”時節將會退去。主要的原因有幾個方面:雖然CPI月度同比數據或創新高,但只是翹尾因素影響,預計隨著連續3周農產品價格下滑,下半年通脹有望減弱,通脹調控影響降低;保障房投資將會推進,重點城市已大部分公布了房價調控目標,政府調控地產措施有望暫緩;貨幣市場流動性已基本通過央票發行對沖調節,未來隨著7月流動性大幅下降,央行已不太可能再頻繁進行準備金率調整,央票發行回收流動性比準備金率調整和加息的負面影響會更小;二季度和三季度的消費旺季將至,在通脹壓力緩解下,消費水平有望從目前低位回升。因此,市場轉好的大概率事件可能會在二季度后段產生。
目前主要的指數,如上證指數、深證成指等,都運行在60天均線、120天均線的支持位以上,顯示市場目前仍處于中期趨勢運行上軌,整體走勢暫未出現向下破位的拐點走勢。而中小板綜指則在近期下破60天和120天均線的重要支持位;創業板指數也明顯受壓于60天均線的反壓,同時也早下破了120天均線的重要支持位,這兩個板塊顯示后市一段時間內的走勢暫不樂觀,需要謹慎和暫時回避。
綜合來看,從近3個月的各指數表現和資金流向來看,創業板、高價股、中小板等板塊機會不大,估值水平不吸引,未來仍需觀望;而低市盈率、低市凈率、中價股等板塊卻可能出補漲行情,投資者在近期投資選擇上需要慎重。